APP下载

浅谈对当前教育认识的“强迫症”现象

2019-10-14颜军

中国教育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药方强迫症现象

颜军

之前有幸聆听了上海社会科学院李维教授的讲座,受益匪浅!他是心理方面的专家,当他谈论心理疾病强迫症的特征时,引起了笔者对当前“教育认识”特征的共鸣。

一、强迫症特征与当前教育认识的“强迫症”现象

强迫症与抑郁症一样,属于心理病中的绝症,强迫症的特征是“强迫行为+频率+仪式”。仪式即是诱发的环境或条件,频率就是该强迫行为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定的合理范围以上。换言之,某种强迫行为在一定的环境下,出现的次数异常,就属于强迫症。

介于以上的概念界定,我猛然发现,如今在谈论中国当前教育时,经常会出现“强迫症”现象。

病症如下:

强迫行为:越来越严厉的批评当前的中国教育。例如,素质教育的不清晰;高考的不公平;中国当前教育远不如美国等西方教育等等诸多言论。

仪式:只要是谈论当前中国教育,总结中国当前教育时,该言论就会出现。

频率:各种教育总结会、各种讲座,无论何种场合,这种言论是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普遍,已经见惯不惊!

二、当前教育认识“强迫症”现象出现的归因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教育认识的“强迫症”现象呢?

從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大量的教育相关信息让我们有了一个比较,有比较就有“长短”,因此教育挨批属于正常。加之,现在属于竞争的社会,家长的要求和希望很高,整个社会的心态也很浮躁,教育也就成为了挨批的把心。

其次,国家的教育投入的确有些跟不上教育的发展。社科院提供数据,全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从2002年最高3.41%到2005年的2.16%,最近提出要争取达4%,不及非洲国家乌干达的教育投入,成了世界上在教育投入倒数的几个国家之一。而且,我国有限的教育经费多数被高校占用,基础教育所占比例少之又少,成为基础教育发展最主要的障碍。

第三,对教育的批评,成为教育管理者推卸责任的重要手段。教育管理者搞不好教育,归因是社会的原因,是国家的原因,坐在台上堂而皇之地批评教育这里出了问题,那里出来问题,教育似乎与自己无关,脸红否?

第四,对教育的批评,成为某些教育专家们宣传自己的资本。不管青红皂白,美国的教育就是好,“美国的教师优秀,他们聪明,我们的老师笨!”“美国的孩子在课堂上躺着学都好!”,一次次的这样的话语,让我这个中国教育工作者无语!

三、如何破解当前教育认识“强迫症”现象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教育认识“强迫症”现象的出现,笔者深感忧虑。不好好把控,任由这种思潮漫延,很有可能误国误民!特别是在我们大刀阔斧进行教育改革的时候,更应好好诊断之。

药方一:重读教育史,客观对比教育成果。

中国的现代教育制度从出现到现在不到100年的时间,真正普及到全国也就是50年左右。美国的师范学校在1850年前后就有了,60年代的小学教师已经是本科学历。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是60年代后,估计到2020年才能基本实现教师本科化,比美国落后60-100年。然而,就是在这样教育史的背景下,目前我们已经培养出了成千上万的专业人才,许多领域的人才数量已经超过了欧美,就是欧美的教育界也在研究中国的教育。我们为什么还要妄自菲薄呢!

药方二:关于创新教育的思考。

许多教育专家通过研究认为当下的中国教育不适合培养创新性人才。我认为形成这样的结论的原因是中国教育的传承。中国的教育是在中国进行的,当然首先传递中国的文化,中国文化讲究“中庸之道”,讲究鲁迅老先生的“拿来主义”,因此,我们展现的的确是高超的“复制能力”,但这也是一种能力,只不过不符合目前的“游戏规则”而已。假以时日,当我们的“拿来主义”可以吸收“创新教育”时,这样的能力,专家们还能全盘否认吗?

药方三: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是教育好家长。

社会浮躁有社会的原因,但浮躁的细胞来自于每个家庭。因此,搞好教育的一个有效策略就是首先将教育重心调整到家长身上,家长思维方式以及知识体系已经建构,实际上家长比孩子更难以教育,教育家长是一箭双雕之举,即可以直接提高国民素质,对下一代更有好处。

药方四:教育要恢复人理性的全面性。

关于这一点,就是从上海市委党校冷鹤鸣教授讲座内容中实行的“拿来主义”。冷教授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教育要去“人的物化”,要培养人的精神世界!很赞同,教育有如此境界,什么绝症都能解决!

有些偏题,但所有言论均出自对教育的良知,还是中庸一下,见谅。

(作者单位:成都市锦里小学)

猜你喜欢

药方强迫症现象
喝中药要注意更换药方
你不会是……强迫症吧
龙门药方洞济世如良医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烧掉药方
两种人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