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
2019-10-14王红梅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构建方法
我国在2014年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后,教师越来越重视在教学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小学数学因其本身的学科特点和规律,为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供了可能性。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数学一是知识结构单一;二是呈现方式比较灵活,许多数学问题都来源于生活;三是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这些特征就是形成数学素养的先决条件。
一般来说,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有十个核心概念,下面笔者就其中的七个方面作详细的说明:
第一,应用意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到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学以致用,所以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强调将数学知识与基本能力相融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数学知识和基本能力这两个因素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生活的角度看待数学的理论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提出与所学数学概念相关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建立数学应用化的意识。
第二, 运算能力。运算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由于运算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运算能力又是数学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首先重视运算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口算、估算、简便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等,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空间观念,通过口算和简便运算的学习使小学生初步掌握数学学习方面的技巧,活跃他们的逻辑思维。
第三, 推理能力。數学学习是一个充满理性思维的过程。《课标》中提出,小学生需要在数学课上学习一些与有关推理的知识;同时,《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该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刚刚接触数学,如果教师此时能重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是非常有利于他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更好更快解决数学问题的。
第四, 几何直观。数学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就有认识图形、认识立方体等内容,教师也通常会采用几何直观的教学方法,借助几何形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明晰化,从而更透彻地分析问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其次,几何直观能力的提升带动了学生空间知觉的进步,这也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符号意识。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符号意识的重要性。在数学中,符号是最具有简洁性的数学语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课标》中提出,要求小学生理解数学符号的意义,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用符号来表示数学关系。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帮助他们了解、认识数学符号,规范使用符号,这也是培养他们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能力的重要前提。
第六,模型思想。对于学生来说,建立模型思想是他们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在小学数学中就有分数乘法、建立方程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加以运用。可以说,模型思想与第一点的运用意识是相辅相成的。模型思想的形成有利于小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这里的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学生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概念和方法解释现实中出现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当中是有许多与图形、数量等有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第七,创新意识。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因此,现代数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是贯穿始终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设计有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创新的机会,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允许他们对教材、对老师进行质疑,让他们自己思考,得出结论。
除此之外,还有数感、空间概念和数据分析观念,在数学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构建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措施
(一)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来提升核心素养
新课标十分重视学生数学思考的地位。数学思考是指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时学生能否自觉应用数学的知识、方法,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并能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是学生学习数学之后的本质回归,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数学过程中运用数学思考解题,更要在实际生活中也运用数学思考,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解决。
学生可以选取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简单的观察、初步的猜测和精确的测量采集数据,对测得的数据进行计算来推理、验证自己的猜测,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中的意识,从而构建数学核心素养。
(二)通过开展数学活动来培养核心素养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活动也不例外。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学习和习题册的解题之外,我们也应该开展一些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
传统的教学中大部分都是课堂讲授,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很难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想要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数学活动,例如数学的趣味知识问答,用树枝构建三角形,拼搭积木等活动,使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积极思考问题,这个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也是他们感受数学的有趣,体验数学的魅力的过程。学生通过一些小游戏、小实验的形式,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活动中积累数学经验,无形之中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构建数学核心素养。
(三)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中培养核心素养
数学基础知识是一切数学问题解决的根基,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对培养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想让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技能,首先教师在数学知识技能的讲授上要注意技巧,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建造数学模型、推理问题的逻辑方法等,提高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和推理能力;其次在情感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情感态度的作用,更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建立;最后从学生角度来说,作为学生不仅需要牢记数学公式,深入理解数学定律,还需要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真实情况中去,从而更好地构建数学核心素养。
三、结语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还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但是建构数学核心素养不能急于求成,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慢慢摸索出适宜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构起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清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139-140.
[2]刘永西.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135-136.
[3]周淑红,王玉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J].数学教育学报,2017,(03):57-61.
[4]庆婷.对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的探究[J].才智,2018,(27):77.
(作者简介:王红梅,一级教师,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拱星墩小学,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