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之我见

2019-10-14王娜葛鑫

祖国 2019年17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想象力习作

王娜 葛鑫

关键词:学生   习作   生活经历   语言表达   想象力

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根据日常生活实际情况,能够采取不同的方式,把学生自己所见所闻和一些感受,叙述清楚,并能形成一篇小短文,日积月累,最终就形成了一篇质量较高的学生作文了。

让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中年级学生懂得写作,也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现在的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每到作文课,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如何下笔,坐在那里发呆,不知今天的作文究竟该如何写完,还有一部分学生,直到下课铃响了,还是一个字也没有写,只能到课下去找作文选抄范文或者拿学习好的同学作文来仿写了。这样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时间久了,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会越来越差。为此,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能力。

一、教会学生寻找习作的源泉

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作为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老师,必须引导学生带着慧眼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通过观察寻找习作素材。

要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的片段寻找写作素材,语文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会观察生活,让学生先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良好的观察习惯。教会学生用眼睛看蓝天白云、红花绿草,用耳朵听虫啼鸟鸣、泉水叮咚用鼻子嗅淡淡花香,用嘴巴品人间甘味……长期坚持下去,小学生自己头脑中的素材库就能逐渐丰富、充实,写作时才不至于搔头托腮、“无米下锅”,才能写出贴近生活、生动传神的好习作来。

只有热爱生活的小学生,去观察生活才会有收获。要教会小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从观察生活领悟出对写作有用的写作素材,必须先教育小学生要热爱生活。这就是说,要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让外面世界的精彩阳光照进小学生的心里去。

小学生学会热爱生活了,再去观察生活才会真正有收获。这样以来,小学生上习作课,也就不会再坐在那里愁眉苦脸,不知该如何动笔了。在观察中,要让学生边观察边记录,回去之后再进行分类整理。

所以说,让小学生学会写作,要先教会他们热爱生活,并会生活中的片段感悟对自己有用的写作素材来。其次,在教会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要让小学生养成记日记的良好习惯,把平时观察到的习作素材都记到日记上。这样既可以练笔了,又积累了很多写作素材。

其实,一个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一定会要求学生在热爱生活并会观察生活的基础上,坚持持久地记日记的。并且,会要求小学生把记日记当成课外作业的。小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生活和记日记,就会不经然地发现写作课上不再那么难受了。老师布置习作题目后,小学生的大脑里就会出现通过观察生活和记日记获得的写作素材片段来。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习作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要认真观察,就会有不菲的收获。

当然啦,小学是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刚开始,是不怎么会去观察生活,也不会从观察生活中感悟出写作素材的,所以进行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之前,要先教给学生这方面的方法和技巧。比如:课本中的人物对话模式、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按一定的顺序写出自己的感受的模式等。

二、创设情境,感受真实生活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我们的生活就像一个无所不容的“大宝库”,里面充满了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珍宝”,有写不尽的人、事、景、物……要从中选取能够为我所用的写作素材,就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有意识地记录生活和学习中所发生的一切。

(一)在情景中学,情景中用

要想在课堂上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习作情景。通过对教室内的物品和小学生熟悉的人或事,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述。也可先让习作水平高的学生来描述,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点评。例如,让学生学习描写动物的习作,就可以先设置一个去动物园的情景。用肢体语言,动作配合场景很容易理解一些组成一段话句子的含义。单调的讲解和单纯的机械训练,只能使学生感到习作课枯燥乏味。

(二)整句学、整句用

在情景中先学句子,由句子组成一段话,由几段话就可以组成一篇小短文了。在学习写一个新的作文题目时,语文教师要先给学生示范一下,教会学生怎样先用句子组成段落,再把段落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衔接。以句带段,段不离句,句不离境,在句子中学会习作。

例如:上作文课时,我先请学生聊一聊“在你的身边有哪些小人物?”

學生兴趣很浓,七嘴八舌说了很多小人物,比如:生活老师,清洁工,卖菜人,乞丐等等。

我又追问学生,“这些小人物身上有哪些性格特点、品质特征?”

请学生用两三个词概括,讨论后,我让学生随机选择一个自己想写的小人物,刻画出他们的形象特点。

要使小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必须让他们学会,写作高于生活。如:学生作文《幸福物价》,作者撷取了三幅生活画面,描写了爸爸带给我的不同幸福感——单车上,爸爸绘声绘色地给我讲故事,让我懂得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在我失意时,爸爸悉心鼓励;我得意忘形、犯错误时爸爸婉转提醒、教育。通过场面的描写,让我对幸福有了更深的感悟:幸福是无价的,那无价的旋转在单车里的幸福,还在继续……

生活中,我们能够接触很多种艺术形式,如书报杂志、影视剧目、歌舞表演、人物访谈等等。其实,写作本身也是一门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息息相通。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下意识地研究和揣摩、借鉴各种艺术语言和形式上的表达特点。

三、课堂上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这三个阶段,小学生的习作要求是不完全一样的。

因此语文教师就要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当然语文教师自己要率先垂范,或者教给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一些常用句式,如:“因为……所以……”“先……后……最后……”“要求……必须先求……”“根据……可以得到……”等等,逐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内心表达。

教师的示范作用是不用怀疑的,但是学生的示范作用也很重要。有时候,习作水平高的学生站起来读读讲讲他所写的习作,对提高全班学生的习作水平是有很大作用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没有恐惧感,使师生关系更为和谐。因为有很多小学生,在课堂上不知该发言或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

根据我十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绝大部分的小学生不是不会说,不愿表达的原因是不敢说,怕说错了会挨老师批评或被同学笑话,所以小学语文教师想切实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出师生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做到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充分尊重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发言。

小学语文教师上课时,一定要有亲切的教态,对待学小生更要有耐心。即使小学生答错了,也不要给予过分的批评,最好是对他参与发言表示肯定,以鼓励他再次发言。尤其对于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不但要有足够的耐心,而且还要细心地挑选一些难度较低的话题,给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表达兴趣。

四、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的习作,最终是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只有教会小学生用语言准确表达一些人或事,才能使他们的习作水平从具体直观上升到语言的思维水平,这是经过十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获得的经验。所以,教师要教会小学生准确的语言去说清楚一件事、一个人或一个情節。

另外,我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十分重视课外阅读的,让小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习作能力。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习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小学习作教学中去。

因此,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习作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然而,在小学习作教学中,语文教师除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素材外,更应教会小学生真正的习作技巧和方法。

总之, 小学中年级的习作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语文教师做作文教学中的有心人,耐心不断的摸索,真正教会学生习作的方法和技巧,习作教学的质量一定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绣针河小学)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想象力习作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