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工坊视野下提升职业院校国际辐射力的路径探析
2019-10-14张卓
关键词:鲁班工坊 职业院校 国际辐射力
一、鲁班工坊的内涵与定位
鲁班工坊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天津模式”,不仅是探索职业院校走向国际化的创新形式,也是推动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鲁班工坊是由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在[1]与泰国院校及当地企业合作而成立的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名牌,其目的是实现优质先进职业教育模式及技术的国际化输出,同时也在世界范围中输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的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
(一)鲁班工坊的内涵
鲁班工坊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首先,由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人物鲁班形象作为依托而命名,鲁班作为工匠大师,是集高超技术和精湛工艺以及丰富创造力的化身。而鲁班工坊正是借助于工匠精神将我国先进的职业教育技术和优秀的职业教育文化以职业院校为载体向世界各地进行传播交流,不仅能够推动涉及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能够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其次,鲁班工坊是贯彻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落实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2]、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倡议所提出的实现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观念,又是围绕天津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2]优质资源基础而开展的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国际化办学方式为核心,并结合我国国际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形式,将优质职业技术和职业教育输入到其它国家,为输入地培养“中国型技术人才”,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进展。
(二)鲁班工坊的定位
鲁班工坊作为我国职业学院中的排头兵,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新道路。鲁班工坊理念定位是依托工程创新项目为合作桥梁,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专业化的教师团队培养国际化技能型人才,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优秀成果共享性和世界性。鲁班工坊设计定位国是建立在双方平等合作的基础上,根据所处的不同环境,优先选择国际化先进的技术进行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深化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鲁班工坊既要服务于我国产业的有效输出也要服务好输入国经济快速发展,使职业院校的建设与发展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竞争力和国际化认同感。
二、鲁班工坊视野下提升职业院校国际辐射力的意义
当前我国职业学院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时代挑战,职业学院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导致社会大众对此产生偏见。同时职业院校在国际化发展潮流中越来越突显出存在的问题:生源国际化语言能力不足、学校师资国际化能力欠缺、人才培养中课程标准及学分互换等情况。大多数职业学院不能够很好适应国际化大环境,对如何提升学校国际化影响力认识不够、对如何与国际职业学院接轨缺乏明确的规划、对如何借助职业技教育国际化平台发挥自身优势能力薄弱,种种问题使职业院校国际化辐射缺乏活力。所以,职业学院通过学习和借鉴鲁班工坊成功模式的发展,希望能够将其中的精髓渗透到职业院校办学模式当中,为提升我国职业院校国际化辐射力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价值。
鲁班工坊从当前职业院校中能够一马当先并引领职业学院迈入国际化舞台,对天津地区、整个国家以及国际各地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首先,鲁班工坊将天津优秀职业教育成果输送到国外,构建了天津职业教育与国际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平台,也开创了具有“天津特色”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3]。其次,鲁班工坊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名牌,为职业院校持续发展提供可操作的模板。将优秀的中国文化及精神展示给世界以及将先进的职业教育技术与世界分享,加强了我国与世界间职业教育的联系。再次,鲁班工坊与“一带一路”沿岸国家进行院校合作及校企合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为输入国家培养专业型技能人才及输送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于我国而言,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国际辐射力同时也吸收了国际职业教育前沿技术与经验,实现了双赢互动的局面。
当前职业院校发展方向关键是如何在国际化背景中提升自身国际化辐射力与综合实力,职业院校只有顺应国际化时代背景,积极参与到国际化共建、共享、共赢机制当中,才能够助力学校可持续发展。鲁班工坊作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支點,能够为职业院校迈向世界提供可复制的模式,使职业院校不断完善自身的不足并明确学校国际化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国际化辐射力。
三、提升职业院校国际辐射力的路径
(一)加强“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合作模式
职业院校中“引进来与走出去”合作模式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校合作模式是由教育相关部门积极鼓励职业院校间的跨区、跨国合作交流,以提升职业院校国际化水平而努力。政府部门也要为职业院校“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合作模式提供优惠的政策及教育资源的投入,使职业院校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从而建立国际化发展战略。“走出去”是我国职业院校通过输出优秀职业技术和培训到海外职业院校,将中国特色的先进职业技能及理念融入国外院校职业素养及职业管理经验当中,以提升职业技教育专业建设能力。“引进来”是吸收借鉴更多的国外职业院校成功的办学模式与职业教育经验,不断推动我国职业院校的国际化内涵式发展水平[4]。
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院校依托我国国际企业和产品,通过与海外企业的合作,培养熟悉中国产业、掌握中国产品技术的专业型人才,满足海外企业发展的需求。校企合作模式中“引进来”是指学校根据海外企业具体情况,通过将海外企业的资金及设备“引”到职业学校当中,学校提供符合标准的生产场地,让学生提前熟悉海外企业工作流程。校企合作的“走出去”是由职业学院针对海外企业的需求培养符合标准的国际化技能型人才,也是将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搬到海外企业当中,利用海外企业已有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培训,便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企业的生产发展。
(二)提升国际化教师队伍及专业建设
职业院校中教师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教师能力及素养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职业院校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及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应加强培养和建设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意识的教师队伍。职业院校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要求教师首先要有过硬的外语能力。职业院校一方面要为教师提供国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要经常开展外语培训课程和国际职业教育理论的座谈会等,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思维与修养。职业学院要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导向,借助国家优惠政策来助力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正如鲁班工坊借助“一带一路”政策[5]中加强国内外教师的流动互换,培训职业教师国际化能力,为适应国际化课程开设及教学活动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高水准国际化专业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基础,职业院校的国际化专业要根据国际职业教育前沿方向,将国际化综合要素深入融合到职业教学当中,使国际先进的生产标准、生产流程、生产技术等要素与实际教学将结合。同时,根据国际先进的学科领域、课程设置、培养计划等研制国际化专业标准。
(三)坚持“中西结合”,传播中华民族文化
职业学院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上即要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也要不断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文化成果,做到将国际先进技术与本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才能够立足于职业技教育国际化发展之林。而职业学院要想在国际化发展中立足,需要进行以本民族优秀文化为依托及传播本民族特色文化等必要途径。而鲁班文化、工匠精神正是职业院校所要继承发扬的优秀民族文化。职业院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历史文化课程及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科目,通过文化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即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开拓创新。职业院校将优秀民族文化带到国外院校中,让国外学生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魯班工坊模式给为职业院校在激烈的国际化竞争环境中探索出一条成功道路。从鲁班工坊中可知我国职业院校持续发展离不开核心技术与人才培养,而技术与人才又需要在国际化环境中孕育。因此,提升职业院校国际化辐射力、推动职业院校中外合作式建设、助力国家教育国际化推进,这些因素得以实现都离不开鲁班工坊作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申奕.“鲁班工坊”向世界输出中国职教[N].中国教育报,2017-07-11(007).
[2]吕景泉.服务“一带一路”,职业教育的新作为——“鲁班工坊”[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01):3-8.
[3]滕金燕,陈沛酉.鲁班工坊——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天津模式”[J].江苏教育,2018,(92):15-18.
[4]曹晔.“鲁班工坊”,共享中国职教改革成就[N].中国教育报,2019-01-29(004).
[5]吕景泉,杨延,芮福宏,等.“鲁班工坊”——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支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01):47-50.
(作者简介:张卓,在读研究生,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