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联合互动的重要性及对策

2019-10-14张馨月

祖国 2019年17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同时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这要求我们要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形式。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仅能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理论,还能充分发挥高校各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联合互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其中思政课程主要是指以教育部规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课程思政是指承载在所有课程中,以非专业思政课程教授方式所呈现出来的以“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思政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的主要途径,“肩负着系统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重要使命。”思政课程能使学生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理论知识,能够对我国的大政方针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思政课程的缺点也很明显。作为理论课程,不可避免地存在枯燥,形式单一等固有缺点。教师的素质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定着课程的质量。课程思政最显著的优点就是涉及范围广,同时结合各专业课程的特点,能以更生动易懂的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也存在着诸如非思政课程专业老师在这方面素质不够导致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以及不能很好地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等缺点。

由此看来,实现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联合互动是势在必行的。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联合互动是指将高校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融会贯通,通过互补的方式改善两者的缺点,形成更加完善全面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二、促进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联合互动的重要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世界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引起了西方敌对分子更加猛烈的攻击,不管是经济方面的中美贸易摩擦,还是意识领域的反马克思主义潮流等都体现了西方敌对分子对中国的威胁。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在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响下人们的道德观每况愈下。大学生作为接受新鲜事物最强的群体,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尤其严重,产生了诸如学术作假,失信等道德滑坡现象以及信仰危机,急需加强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

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诸多创新,也取得了许多进步,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通过调查发现,有很大部分大学生对当前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接受程度不足,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很大的误解。表现在对学校的思政课程重视程度低;对思政课程以及思政活动存在抵触情绪,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指导思想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存在误解等。同时,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特别是思政课程,形式大于结果,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抵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和接受度成了最关键的一个问题。而通过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形成互动,不仅能够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结合各学科特点地对學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水平。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联合互动有利于发挥隐性思政的作用,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隐性思政作为与显性思政相互补的一种思政方式,以其涉及范围广,形式丰富多样,潜移默化等特点近年来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隐性思政是“除形势政策报告会、灌输式课堂教育等实体性思政教育之外的隐形教学活动。”隐性思政的载体多样,形式丰富,具有开放活泼的特点,能够更好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易于接受。同时通过隐性思政的特点,能够使德育内容内化与于心,最终外化于形。课程思政作为隐性思政的一种形式,一直以来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就使高校的隐性思政缺失了一个重要的部分——各专业课程。占据高校学生绝大多数时间的专业课程学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思政课堂,若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效结合,形成互动,能够进一步扩大高校思政的范围,完善高校思政的体系。

三、促进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途径

第一,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仅限于学校所开展的四门必修思政课程,明确地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讲座,宣传活动以及学习重要会议文件精神的各种形式的学习。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误解。连高校本身对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着这样的误解。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首先对完善课程思政就有很大的作用。非思政专业教师对专业思政知识可能存在一定的欠缺,但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理解,能够使教师发挥专业优势,从自身专业内容出发探寻德育、理想等方面的思政内容,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呼应,促进更完善的高校思政体系。

第二,促进思政课程对课程思政的指导,课程思政对思政课程启发。思政课程的优点在于理论性强,专业性强,在如何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能给予较为科学的理论指导,并且能为课程思政保障方向的正确性以及课程思政本身的有用性。当前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师并没有目的明确,有意思地实施课程思政,只是客观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思政,因此需要加强专业课程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通过对高校专业课程教师进行相关培养,例如开展教师思政课程等方式,让各专业教师能在课堂上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具灵活性,开放性等特点,最突出的是其易接受性。由于课程思政是通过专业课程为载体,能以更契合各专业学生的特点的方式内化于心,再通过专业实践的引导,外化于行。

第三,建立完善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制度联合互动体系。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新时期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即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因此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资源。一方面要促进思政课程的不断创新改革,提高思政课程的质量,建立思政课程标准,将其贯穿于高校学习的全过程。另一方面,要建立起课程思政的标准和管理规范,将课程思政具体有效地落实在教学实际中,通过对专业课程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培训,设立管理相关事务的管理组织进行听课、审课等方式保障课程思政的实施。同时,要建立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联合互动的体系。“高校要探索建立‘大思政育人格局,探索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委员会,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落实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经费保障等各方面政策和措施。”要建立充分的鼓励機制和完善的领导机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越来越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高校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建设先进文化的重任。”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素质,增强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有着重大意义。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不断探索符合目前高校情况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实现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联合互动能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实现高校“大思政”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光彦.充分发挥高校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中国大学教育,2017,(10).

[2]赵文蕾,张华欣.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效果强化的路径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7,(13):139.

[3]吕宁.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析[J].大学教育,2018,(01):4.

[4]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4.

(基金项目: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互动研究》;项目编号:201810636101。作者简介:张馨月,学生,法学本科学生,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专业。)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