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创环境下民办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10-14庞旭

祖国 2019年17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民办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公益创业教育

一、公益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况

(一)公益创业教育的定义

公益创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传承和发展,它对学生进行包括社会使命感、担当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等全方位培训在内的“系统性教育”,它强调创新性、效益性和公益精神(社会使命感)的培养。[1]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于结合不同个体的需求,通过是否切合实际价值观念对需求加以区分,最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不同层级的需求,进而实现现代人的物质及精神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这需要将不同层级中合理需求及不合理需求进行明确区分并进行有效的分析。人既有追求物质利益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有自我价值实现和人格关怀等多层次的精神需要,而且这些不同的需求之间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实践上必须先实现人的需求。[2]

二、民办高校公益创业教育在众创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

作为公益创业教育中的一部分,实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其进一步改进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在开展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同时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亦是不可或缺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公益创业教育中的整合取决于民办高校创业教育的特殊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它构成了“达尔文自然法则”的现实环境。如何在严酷的社会竞争和挑战中尽快适应工作已成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民办教育在培育学生掌握良好的职业技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同时应愈加注重培育学生良好的综合职业素质。公益创业教育要解决的第一件事就是这个问题。如按照创业教育的要求,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去迎接生活的挑战,义无反顾地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干预,配合公益创业教育培养思想道德素质过硬和具有开拓精神的创业型的专业优秀人才。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公益创业观的同时, 在培养大学生公益性创业的素质和人格方面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公益创业观念,不仅是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认知自我、个人兴趣、专业知识等主观愿望引导大学生与国家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使个人公益创业的理性选择以社会需求为基础。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品质和自身的人格素质方面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在民办高校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为公益创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将公益创业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育一批有丰富经验和积极创业精神的人才,而非单一追求将教育主体由被动就业变为自主创业教育的成功人士。民办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公益创业教育二者进行有机融合不仅满足了民办高校自身发展需求,而且将科学性和客观性这两大公益创业教育的特点提高至最大化,这就要求民办高校在为实现发展的同时,将培养具有公益创业技能和公益创业精神的人才作为核心目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人发挥出独立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等内在因素,促使他们养成团队协作、勇于担当等个人品质,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主体性的教育要求。

三、民办高校公益创业教育在众创环境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新途径

(一)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实现两者结合的主渠道

校园文化作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在培养、引导和塑造学生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保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畴是势在必行的重要一环。民办高校中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既是开展公益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又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1.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在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公益创业教育还没有进入主课堂或第二课堂。因而,推动公益性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从鼓励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切入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通过项目研究、学术竞赛、创业模拟竞赛、论坛咨询等途径,营造浓厚的创业、就业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公益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挥才能,提升素质,为培养专业人才提供必要的载体和平台。[3]

2.开展主题教育。在民办高校中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指引,使广大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创业、就业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创业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正确认识个人生存发展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系,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发展和成人成才融入社会进步、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中去,坚定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3.开展劳动和文明修身教育。坚持“劳动教育工程”,培养学生“能吃苦”“肯奉献”的精神品格。建立健全校内劳动、校外劳动、校内工程实训、校外顶岗实习四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奉献教育学分评价引领作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抓好“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完善《大学生行为文明与规范》,加大日常思想教育环节对文明修身内容的教育宣讲,实行《文明行为累计积分制》,切实提升《大学生文明修身》课程教学质量,建立健全学生不文明行为日通报机制和大学生文明教育学分等评价机制,加大对学生文明修身的严格管理和教育引领。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两者结合的重要保障

在民办高校中公益创业教育工作尚未完全开展,目前各高校师资教育队伍中很大一部分教师是由做就业指导等相关工作兼职的,其中大部分老师没有自己经历过创业,就将通过学习后自己的心得教给学生。由于缺少一定的相关知识和必要的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公益创业指导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可实际操作性。民办高校要重视公益创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他们主动参加公益创业指导方面的学习,鼓励他们自己参与到实践公益创业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实践,将得到的经验和技巧传授给学生。同时,要完善公益创业的职业发展方向,明确相关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和具体要求,为公益创业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开展公益创业等相关方面的教育,积极发挥平台的教育功能,为个体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开辟新的途径。通过公益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改善考评方法,增强教育实践,加强队伍建设,为学生营造优良的创业氛围。抓牢公益创新课题和创业专项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在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特点、促进其展现自我的同时让每个学生养成积极实践、努力拼搏的良好美德,科学有效地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

总而言之,众创环境下公益创业教育与民办高校思政教育两者融合存在双赢效果,开展以培养大学生公益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公益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做到产教结合,转化成行业生产力,使得大学生能真正做到“智力更生”。

参考文献:

[1]唐亚阳.公益创业-高校创业教育新天地(探索与思考)[N].人民日报(理论版),2009-06-17.

[2]郭毅夫,匡令芝.创业教育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02):75-76.

[3]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J].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15,(01).

[4]袁小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教育评论,2014,(06):100-102.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院课题《众创环境下高校公益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合同号:JJKH20181375JY)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庞旭,本科学历,硕士学位,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