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道德建设措施

2019-10-14郑淑堃

祖国 2019年17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道德建设   措施

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的因素,贫困的形成既有客观物质因素的限制,也受人们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给予客观物质的帮扶,更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由农民组成,文明的乡风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可见,加强农村道德建设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第一,农村道德建设为构建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的农村氛围提供强大助推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是也带来一系列诸如农村人民“等、靠、要”等道德问题,加之在长期自然经济主导的生产实践下传统封建意识在农村地区还有相当保存,表现为缺乏进取、创新、竞争精神和固步自封、小富即安的保守性思维,使农村道德建设内容更加复杂,任务更艰巨等多重原因综合起来形成农村道德建设的重重困境,更是严重阻碍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推进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而农村道德建设直接影响到农村的协调融洽,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乃至影响到党中央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农村的贯彻与施行。

第二,农村道德建设为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坚持将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要任务,持续加大帮扶力度,积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的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只有加强农村道德建设,让广大农民群众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远大理想、共产主义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信仰,促进文明乡风的形成,舍弃腐朽落后的农村文化,激发农民投身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活力与动力。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道德现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小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不利于国家宏观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容易在农村内部形成不思上进的负面风气,就长远来看,还会给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造成极大的阻碍。经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五个问题。

第一,人生价值取向扭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我国农村,新旧价值并存,既有互相重叠、相似的部分,也有带来价值冲突的差异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容易混淆思想,不少人的价值取向被歪曲。此时的农村容易出现理想缺失,而这并非短期可以重建。农民的心中缺少畏敬,对理想渐渐淡漠,不肯树立长远目标,精神世界空虚,“等、靠、要”现象随之涌现,如果农民失去建设农村积极性和主动性,乡村振兴则失去了实现的内生动力与活力。

第二,社会公德意识淡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社会的公德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农村社会的公德意识淡化直接导致公德行为的丧失,扰乱了农村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使得农民之间人际关系逐渐淡漠,不利于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严重地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质量与效率。

第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盛行。市场经济使得金钱逐渐走进农民的内心深处,甚至成为部分农民的终极目标和人生理想,腐朽的拜金主义不断地侵蚀着农民的道德底线,极易在农村出现个人利益优先,甚至为了获取个人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的情况,给振兴整个乡村造成严重阻碍。

第四,道德的监督制度和机制不完善。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愈加偏向利己主义,而农民相对城市居民来说文化水平较为低下,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也更容易被扭曲,仅仅依靠内心良知的约束与利益诱惑抗衡是虚亏无力的,而外在的制度约束,如乡规民约又无法很好地与社会主义道德融合,大多只停留在对违法行为的约束层面,真正能够实现道德约束的乡规民约少之又少。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道德建设的对策

农村由农民组成,农民是振兴乡村的中坚力量所以,加强农村道德建设一定要结合农民自身实际,做到“因材施教”,配合物质上的帮扶,同时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做到“扶志”,团结这些有“志”农民,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

第一,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信仰和追求。培育文明乡风,就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和全方面,引导农民树立正确而坚定的理想信念,主动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第二,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文化渗透。没有载体,一切理论的实施方法都是一纸空谈,农村的经济基础无法支撑大型文化交流,农民有限的文化水平决定必须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传授道德文化,所以必须开展符合农村经济状况以及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文化活动,在给农民生活带来乐趣的同时,实现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的渗透,提高农民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以及个人品德素质,构建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振兴。

第三,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传、帮、带作用,让农村党员干部成为带领群众加强道德建设的领头雁、引路人”,不仅要加强农村党员干部自身的道德建设,掀起党员干部学先進、赶先进、超先进、当先进的热潮,还要教会基层党员如何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教育引导作用,要“对农民进行道德教育,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基层党员要带动农村群众共同遵守道德规范,促进农民整体道德素质的提高,构建文明乡风,建设乡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行。

第四,完善农村道德约束监督机制。“把培育文明乡风纳入年度考核,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道德的监督与约束不能仅仅依靠社会舆论与良心,必须建立强硬的奖惩制度,必须将社会主义道德融入到乡规民约里,从外部施以强制约束,再结合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外联合作用下提高农村道德水平,建设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村道德建设不仅关乎到农村自身的发展,关乎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精神意志的重要表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出发点上,踏上新时代的征途,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通过加强农村道德建设,构建文明乡风,激发农村发展内部动力与活力,提高农民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从而开创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01-02.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7-28.

[3]唐奇林,刘镇江.新农村道德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04):38.

[4]马宝爱.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路径探析[J].农家参谋,2018,(15).

[5]朱忠旗.魏安乐.以文明乡风促乡村振兴[J].河北日报,2018,(07).

(基金项目: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道德建设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810636415。作者简介:郑淑堃,学生,本科,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