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巴塞罗那到马德里 寻路西班牙

2019-10-14凌音

畅谈 2019年16期
关键词:瓦伦西亚黑猪墨鱼

凌音

上天对西班牙实在太过宠爱,给了它旖旎绚烂的风光、勾引舌尖的美味、辉煌卓越的文化、还有激昂荡漾的情怀。从巴塞罗那到马德里,我们以新的视角,自驾汽车完成了一个圆满的环线,一路寻寻觅觅,感知最纯粹的西班牙。

巴塞罗那夜享美味“盖子”

航班抵达巴塞罗那已是夜晚。把行李扔在酒店,便出去寻找“Tapas”(盖子)宵夜,因为我早已对大名鼎鼎的“Tapas”耳熟能详。夜色深沉,没想到距离火车站不远的“Zarautz”餐厅却灯火通明,人气爆满。西班牙人吃饭不怕晚,入夜正是逍遥好时光。

吧台上的“Tapas”吸引了我的目光。在一块块切成楔形的打底法棍面包上,摆放着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传统烤香肠与炸鸡块,伊比利亚半岛著名的火腿切片与腌渍橄榄,来源于地中海的炸墨鱼、醋腌沙丁鱼与盐腌鳕鱼块,还在顶端点缀着水果蔬菜……这些叠罗汉式的食物中间,纵向插着一根牙签,整体造型就像一艘满载战利品乘风破浪的战舰。在巴塞罗那所属的加泰罗尼亚地区,因这根牙签的存在,它被赋予另外一个形象的名字:Pinchos(串烧)。

据记载,“Tapas”起源于宫廷,是御厨为避免国王饮食过剩,又要满足口腹之欲的小发明。因一时没找到合适的餐具,侍者将“Tapas”像个盖子似的覆盖在酒杯上,与美酒一起呈上。国王龙颜大悦,随口为这款轻便小食取名为“Tapas”,并传圣旨全国酒吧都要提供类似的“盖子”,意为“与民同享”。有趣的是自此以后,整个国家醉酒闹事的事件大为减少,因为“Tapas”不仅缓解了肠胃空空易醉酒的生理现象,还让人们在美酒与美食的相得益彰中舒缓了情绪。于是,西班牙老百姓悠闲地享受“喝酒聊天Tapas”的“组合套餐”,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就像此刻我盘中这些既解馋又解饱的“盖子”,恰到好处地解决了我长途飞行倒时差、胃口差的麻烦。1.65欧元的单价,一块只需拇指和食指轻轻托举的小小“Tapas”,是西班牙人把营养美味与专注匠心浓缩在两寸来长的小身段上做到了极致的典范。

波盖利亚菜市场  美食森林的诱惑

说实话,我们在“流浪者大街”及高迪圣家堂的游览只能算是走马观花,但这条大街上却有一处神奇的所在,居然让我们在里面消耗了整整半天的大好时光,那就是波盖利亚菜市场(Mercado de La Boqueria)。菜市场并不难找,只因那扇极具特色的金属大门,以及门前涌动的人潮。我的双脚迈入市场的一刹那,仿佛遁入了缤纷艳丽的美食森林。一排排伊比利亚黑猪火腿高悬在摊位的顶端,海鲜个个生龙活虎,鲜艳夺目的水果组成了绚灿的花园……这是对视觉、嗅觉、味觉的全方位诱惑,难怪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将这里列为世界最佳市场。

波盖利亚菜市场的历史可追溯到13世纪初,当时的农夫们将自产的水果蔬菜和鱼类肉类拿到旧城墙下售卖,形成了一个露天市场。随着人气财气的聚集,来自邻近城镇的农民也加入了自由贸易的阵营,但直到19世纪30年代,市场才得到法律承认,由官方出面实施建筑施工,并正式营业。1914年市场又经过全面改造升级,如今我们看到的金属屋顶就是那时建造的。“Boqueria”的名字也延续下来,因为在加泰罗尼亚语中,它意为‘‘出售山羊肉的地方”。

我猜想,波盖利亚菜市场对于巴塞罗那人,一定有着对这座城市的传承与祖辈的温情回忆。如今这里的店家,大多是市场创立初期那些农夫的后代。此刻我眼前的这位摊主,手持一把钢刀,熟练地在支架上一条油光发亮的伊比利亚黑猪火腿间游弋。我抓住这随切随吃的机会,以5欧元购买了一小袋。取一片火腿细细观瞧,它薄如蝉翼,色泽红润,雪白的纹理呈现出大理石般滑润的质感。放到嘴里,细嫩润滑,肥而不腻,入口即化。风干的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腌制的咸味多一分則重,少一分则寡,有一股饱含浓郁的果木香气。

我发现在饱食火腿后嚼几颗橄榄,是消食解腻的最佳选择。西班牙漫山遍野的橄榄树产出的橄榄果,被精于美食的西班牙人腌制成了独具风味的小食。无论是清淡微苦的“Picual”、果味浓郁的“Cornicabra”,还是细腻幽香的“Manzanilla”,都能在菜市场里寻觅到它们娇小的身影。

当然,菜市场里的人气最旺之地莫过于餐厅酒吧。因为从菜园到餐桌,就在你的眼前神奇地转换。食客们紧密地坐在吧台前的高凳上,这典型性排排座堪称菜市场一景。加泰罗尼亚传统餐饮如芸豆肠“Butifarra conJudias”、锡纸烤鳕鱼“Bacalao a la Llauna”、什锦烛菜“Escudella i Carn dolla”等,都可在菜市场里悉数品尝。

我在世界各国的旅行中,把逛当地集市列为头等大事,因为我始终认为这是融入百姓生活的快捷方式。特别是在集市品尝那些现场烹制的真材实料,比在餐厅里仅凭各国语言书写的菜名与侍者“鸡同鸭讲”地下单,优势有太多了。记得著名美食家蔡澜先生在《蔡澜逛菜栏》里写道:“我每天早上都喜欢散步到菜市场,看到新鲜上市的时令蔬菜,就像和老朋友见面一样,非常开心,于是就买回家来做……”民以食为天。菜市场可以说是平民百姓的美味餐桌,亦是品鉴一座城市饮食性格的最佳场所。

瓦伦西亚  以“锅”之名

我总觉得距离巴塞罗那西南350公里的瓦伦西亚,在众多旅行攻略里被不公平地忽视了。且不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古丝绸交易市场精美绝伦的建筑风格,中央市场里售卖的从地中海打捞上来的海鲜与产自田园的瓜果蔬菜,还有颇具震撼力的古代斗牛场,单说大名鼎鼎的西班牙海鲜饭诞生于此,就不虚此行。

公元10世纪,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上西班牙国土的摩尔人,把来自东方的水稻种植方法应用于瓦伦西亚,在阿尔乌费拉湖沿岸种植了一望无际的水稻。每到傍晚,农民们在田间燃起篝火,架起大平底锅,将米饭和菜地里收割的豆角、田埂间捉到的蜗牛、养殖的鸡禽,甚至打猎获得的野兔等一锅烩,这便是海鲜饭的雏形。因西班牙濒临地中海与大西洋,于是充满田园风情的饭菜乱炖逐渐演变成了海鲜饭。

连接巴塞罗那与瓦伦西亚两地的公路一马平川,我们轻松自驾3个多小时,“鱼米之乡”瓦伦西亚近在眼前。在著名的中央市场(Mercado Central de Valencia)入口处,我看到了批发锅具的摊位。那一只只乌黑发亮的平底大锅,仿佛彰显着包容万象的气魄。

在瓦伦西亚品尝海鲜饭当然是首选。侍者端来硕大的平底大锅,我看到红橙色的饭粒好似一块丰收的稻田,点缀着诱人的大虾、青口、鱿鱼、青菜……舀一块“稻田”入口,饱满筋道的米粒浸润了菜品的鲜香,热气腾腾,美味绵延。

“色香味”俱佳的海鲜饭,尤其“色”更符合我对食物的审美情趣。因其加入昂贵的藏红花,就像一幅金秋田园浓墨重彩的油画。但当我品尝扮相颇为另类的墨鱼汁海鲜饭时,不得不鼓足勇气,因为那一锅乌黑油亮的饭粒,就像深不可测的矿藏宝地。我用勺子小心翼翼地挖掘了一小块放入口中,唇齿间感到微甜中带着墨鱼特有的咸腥,染黑的舌头就像小时候吃了魔鬼糖。据说当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征战中南美洲时,因黄色粉末用完,厨师只好将准备扔掉的墨鱼汁投入海鲜饭锅,谁承想其鲜美令海员们一扫而光。依我看,墨鱼汁海鲜饭是将毕加索“怪诞”的画风延伸至美食界的创举。西班牙厨师仿佛用画笔蘸上饱满的墨鱼汁,挥就出名副其实的“黑暗料理”。

“Jabugo”小镇  探寻黑猪火腿的秘密

如果说首府塞维利亚的弗拉门戈是西班牙的灵魂,那么在以“物华天宝”著称的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黑猪生火腿则是陪伴我们一路自驾之旅的最佳拍档。因为对黑猪火腿的美味痴迷,我们前往其著名产地“Jabugo”小镇,去探寻散养纯种黑猪的橡树林牧场。也许是肉香不怕巷子深,Jabugo小镇并未对外做过多宣传。我们是查阅了诸多资料,并在自驾途中数次迷路才终于找到了村口。停好车,系紧鞋带,背上沉重的相机,我们向密林深处走去。

午后热辣的阳光透过橡树的枝桠,洒在身上,崎岖蜿蜒的羊肠小道沙松路滑,没走多远我已口干舌燥。终于,就在疲惫不堪的我们几近放弃之时,突然发现一只体型娇小的黑猪正在林荫下踱步。大喜过望的我一声惊叫,黑猪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倒让我对黑猪极佳的运动能力刮目相看。正因为每天持续的运动,黑猪们拥有健壮的后腿与薄而窄的黑蹄,脂肪均匀地浸入肌肉,形成了人间至味。(资料来源:《旅游》)

猜你喜欢

瓦伦西亚黑猪墨鱼
“死忠”
猜猜谁是章鱼、鱿鱼和墨鱼?
甩掉人生的壳
自作聪明的墨鱼
小黑猪
墨鱼甩“壳”
外公家的小黑猪
小黑猪
瓦伦西亚时装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