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自贸区 依托大陆桥全方位推进连云港“一带一路”支点建设
2019-10-14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
文 /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汪同三
2019年8月2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江苏自贸区总体方案中,连云港片区20.27平方公里,且是三个片区中唯一拥有海港的片区,其功能定位为:建设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集聚优质要素的开放门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平台。作为江苏最为重要的海港与口岸,连云港地处“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将其规划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首位节点城市、中哈(连云港)物流中转基地和上海合作组织出海基地,连云港成为江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核心区与先导区。立足于独特的港口核心资源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江苏自贸区建设将连云港片区纳入其中,并突出了其服务一带一路战略陆桥通道的特殊功能,这既是国家赋予连云港承担“一带一路”支点动力建设、更好服务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的改革重任,同时也是连云港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性机遇。
一、自贸区带来何种机遇
第一,立足自贸区建设,能够有效推动连云港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连云港是国务院确定的中国14个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又是江苏承接“一带一路”倡议最直接、最具体的交汇点,是新亚欧大陆桥通道的首位节点城市,其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区位优势、腹地优势、交通运输优势以及政策叠加优势等十分明显。但与其他沿海开放城市相比,连云港开放型经济总量偏低,国际服务贸易总体规模较小,境外投资规模以及产业利用外资水平都有待提升。自贸区是经济全球化和扩大对外开放的产物,其本身就代表着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一方面,自贸区的获批能够在市场准入、外资国民待遇、业务经营、投资服务等方面营造起高度开放和宽松的贸易投资环境,这将进一步实现技术、资金、人才、企业、货物、服务等各类创新生产要素的充分自由流动。另一方面,自贸区凭借连云港特有的区位优势以及通路达海的综合交通网络,能够全方位对接“一带一路”和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物流大通道,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格局,从而推动连云港与国际重要区域和枢纽城市建立起更为紧密的经济联系,深化与大陆桥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产业合作和对接,通过海路和陆路的双向开放使得连云港进一步融入世界城市网络和国际产业分工体系。
第二,立足自贸区建设,能够加快打造连云港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以及服务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新高地。
新亚欧大陆桥以陇海兰新铁路为载体,将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和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紧密地联系起来,而连云港是亚欧之间的重要国际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为便捷的出海口和对外开放门户,在国家生产力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明确指出,要立足连云港、依托大陆桥、服务中西部、面向东北亚、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自贸区为连云港进一步提升东西双向合作开放水平,建成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东中西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和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实验区提供了新机遇。一方面,自贸区的获批将进一步推动连云港成为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强支点,通过发挥陆铁大动脉和国际航运大港的综合运输优势,增强新亚欧大陆桥东端的对外开放能力,构建更为方便快捷的新亚欧大陆桥国际通道,并强化通道节点建设,提升国际海陆联运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能够使得中西部地区实现陆路和海陆的双向开放,加快打造东中西部共享开放平台,促进中西部地区货物快速“出海”,从而带动中国内陆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同时,作为江苏沿海开放的龙头以及苏北振兴的重要增长极,通过充分发挥自贸区连云港片区在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方起点的先行先导作用以及港口优势,与徐州的产业物流优势形成叠加效应,对于淮海经济区一体化建设和协同发展又能够起到有效推进作用。
第三,立足自贸区建设,能够有效带动连云港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
根据连云港片区三大发展区块的产业发展规划,开发区区块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物流、跨境电商、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连云区区块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健康医养、金融服务、休闲旅游、商务配套、大数据及跨境电商等现代服务业;主体港口区块重点发展港航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连云港本身就具备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能够将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各类要素聚合在一起,对于夯实连云港产业转型升级基础、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攀升具有重要意义。借助自贸区建设新契机,可进一步推动连云港主动融入区域分工和国际分工体系,加快与沿海地区和沿桥地区融合发展,抓住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机遇,尽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优势,提高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效应,加快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从而最终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港口和产业良性互动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态势。
二、抓住新机遇,连云港应怎么做
第一,大力推进制度创新,优化国际营商环境,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自贸区的首要特征是扩大对外开放,其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也就是要以开放倒逼改革,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在总体方案中,连云港片区被赋予了“集聚优质要素的开放门户”的功能定位,这就要求连云港必须着力推进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充分激发市场活力,而优化营商环境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制度创新。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连云港要想借助自贸区实现高端创新生产要素的快速集聚和高端产业的发展,就必须构建起与全球经贸规则相衔接的规则与制度体系,以制度创新推动包括技术、产业、金融、市场机制、商业模式等在内的各项创新,最终形成并不断优化有利于创新要素集聚和高端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制度创新及其运行必须顺应服务经济和开放型市场经济的发展,重在实行以提高效率、简化流程和降低成本为核心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措施,高标准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形成与全球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相适应的营商环境和行政管理体系,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行政管理简化等方面试验推行制度创新,尤其是创新口岸通关便利化协调推进机制与举措。在降低准入门槛、提高企业便利度的同时,也要重视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建设,提高综合执法的专业化水平,从而为全方位开放努力构建一个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第二,将交通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自贸区不是炒概念、喊口号,自贸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必须以实实在在的产业和项目作为支撑。目前连云港仍存在着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这就需要将自贸区作为加快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助推器,立足于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一带一路”陆海交汇点的独特交通、流通优势,充分发挥自贸区在争取先行先试、优化营商环境、聚合资源要素等方面的制度优势,瞄准世界前沿布局产业,拓展国际产业合作空间,延长产业链,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快速流通与交换,促进高端产业集聚。同时,以往高新区或自贸区往往存在分工定位模糊、产业结构雷同、政策取向相似等问题,江苏自贸区南京、苏州、连云港三大片区以及连云港片区的开发区、连云区、主体港区三大区块强调了不同区域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各自的功能分工也比较明确。因此,各区块要将自身的产业发展与自贸区的需求相对接,通过合理的产业分工协作来共同推动连云港实现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建成开放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强市的战略目标。
第三,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经济全球化下,“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促港”的港产城融合发展已成为世界诸多知名港口城市的重要发展路径。对于连云港而言,一方面,要借助自贸区进一步发挥港口对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依托港口优先发展物流产业和临港产业,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优化通关体系,加快建设面向“一带一路”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便捷出海口。通过与国内外企业合作提升港口与产业的关联度,以港口物流合作带动区域产业合作、商贸合作和城市合作,提升港口物流竞争力,强化连云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重要海陆转换枢纽的城市支撑、辐射和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结合港口物流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及文化、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努力创造有利于吸引人才、产业、项目集聚的基础条件。以港口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为载体,构筑港口—产业—生产服务—港城一体化模式,加强城市对产业发展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强化港口对产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建设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打造高效的港口城市环境,从而全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战略支点建设,将连云港片区打造成为集聚优质要素的高度开放的功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