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循环理论视角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研究

2019-10-14

图书馆界 2019年4期
关键词:理论图书馆服务

(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山东 泰安 271018)

目前,图书馆学界对阅读推广服务研究较为深入,但对阅读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不多。虽然阅读推广是图书馆学的一个主要领域,但在图书馆学基础教科书中却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很难为阅读推广找到基础理论依据。由于尚未有相应的理论支撑,阅读推广项目常常因各种状况难以持续开展,如活动连续性差,难以形成统一的主题;每年活动没有固定日期,时间安排随意;因缺少活动主题,活动结束后无法及时形成有效的评价和经验积累,不利于后续活动的持续开展。因此,重视阅读基础理论研究,是实现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阅读专家艾登·钱伯斯提出“阅读循环圈”理论,将阅读行为细化,填补了阅读理论空白。本文以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服务为例,分析阅读循环理论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契合性。在此基础上,构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新模式,以期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借鉴。

1 阅读循环圈理论概述

1991年,阅读专家艾登首次提出“阅读循环圈”理论,认为每次阅读都可分解成选书、阅读、回应三个环节,三个环节循环往复形成一个完整流程。除了选书、阅读、回应三个环节,“有协助能力的人”作为阅读的引导者,居于整个循环圈的中心位置,起着重要的推动和辅助作用,如图1。阅读循环理论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合力,以促成阅读循环的持续发展。

图1 阅读循环理论示意图

在西方,阅读循环理论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得到广泛的应用。有较多的国外文献论述了阅读循环理论的应用规律和本质,已实施的阅读循环理论项目积累了大量的实践数据和丰富的经验。目前,国内只有为数不多的学者关注阅读循环理论,基于该理论进行了阅读推广服务的研究。陈琳基于阅读循环理论三个要素,提出阅读推广应注重差异化、互动化、整体化原则。柯佳秀依据阅读循环理论,分析了学校所拥有的诸多资源与阅读循环理论构成要素的对应关系。

如何根据阅读循环理论创建可复制、可共享、可持续的阅读推广模式,打造良性阅读循环圈是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服务面临的关键问题。

2 阅读循环理论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契合

2.1 “选书”要素

选书环节是阅读循环的逻辑起点。图书馆馆藏资源与阅读循环理论的“选书”要素相对应,为读者提供丰富、有延续性的阅读资源,开启读者阅读之旅。优质的馆藏资源直接关系到读者有好书可选、可读,是阅读推广服务的重要基础。另外,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完善,高校读者更倾向于进行数字阅读。因此,图书馆应提高优质数字资源在总馆藏的比例,为读者带来优质的电子阅读体验。

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在完善阅读资源配置方面,采取了如下方式:首先,采访部门通过多种渠道,深入挖掘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馆开通读者推荐平台,主动征集各种推荐书目,采集师生的荐购意见。读者通过读者荐购平台推荐需要的书目,并从图书馆荐购微信群和QQ群获得图书入藏推送信息。读者荐购平台进一步提升了馆藏和读者需求的耦合度。其次,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应用“先阅后藏”的采购新模式,将图书的选择权交给读者,连续举办了“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师生所荐购的图书由工作人员形成书目信息,待统一采购加工完成后直接纳入图书馆馆藏,正式进入流通借阅阶段。同时,图书馆通过官网和微信平台发布公告,并通过师生预留邮箱,及时反馈有关流通信息。这种新型采购模式将选书与阅读体验融合,实现了读者书目选择的个性化,吸引更多的师生参与进来。第三,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通过微信推送、微博宣传、官网主页推荐等多种渠道为读者提供优质书目信息,提高读者阅读的可选性。图书馆以推荐书目作为重要参照物,打造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书目体系。

2.2 “阅读”要素

“阅读”要素与图书馆阅读环境相关。英国学者钱伯斯认为,阅读应该在一定的环境下,静下心来投入阅读,体会阅读的乐趣,而不仅仅是读者眼睛扫过文字。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阅读的场所,是最佳阅读之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阅读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新型的数字阅读模式(移动式阅读,微阅读,推送式阅读,互动式阅读)相应产生,数字阅读成为新环境下的阅读主流趋势。

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引进超星学术发现系统,利用该平台实现了对图书馆中文电子资源、纸质文献的全方位、任意维度的一站式检索。图书馆在学校南北校区分别设置了超星歌德电子书借阅机,两个校区的学生均可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扫码下载并阅读心仪的电子资源,同时完成个人借阅查询、预约和续借。在实体阅读环境的建设上,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阅览部进行新探索,在图书馆大厅设置专题图书陈列展示区,以主题展示书台为主,书台的结构设计简洁,高度适宜,读者可轻易取得图书。

2.3 “回应”要素

阅读循环理论中的“回应”是指读者阅读后,通过与有阅读能力的人畅谈体会、感想,提高读者的阅读水平。这一环节虽然是此次阅读循环的结束,但却影响着下一轮阅读循环,是读者进行深阅读、再阅读的基础。“回应”环节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中的读者反馈过程相似。在读者阅读活动中,“回应”环节常常不被重视,与此类似,图书馆在以往的阅读服务中只重视前期筹备,制订计划,缺乏读者意见采纳机制,只从图书馆主观意愿出发,缺乏与读者的沟通互动。越来越多的阅读推广人认识到重视读者反馈、采集读者意见、从读者需求出发,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推广达到良好的成效。因此,加强阅读推广反馈机制,是促进阅读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的关键。

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在与读者交流互动、回应反馈方面,积极创新思路,采用多种方式获取读者的反馈意见和建议。首先,图书馆与学生社团联合举办“一本好书·一生财富”的读书交流会,旨在通过优秀读者分享读书经历和体验,带动和影响更多学生加入阅读的行列。活动形式开放、活泼,大家畅所欲言,一起交流、分享,深受学生的好评。其次,为全面了解全校学生阅读的现状,准确把握学生阅读倾向,图书馆开展了全校范围的大学生阅读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涉及的内容较为全面,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图书馆分别与到馆读者和志愿者协会的成员进行交流、访谈,为下一步阅读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提供数据支撑。

2.4 “有协作能力的人”要素

阅读循环圈由“选书”“阅读”“回应”循环构成,“有协作能力的人”居于整个循环的中心位置,在整个循环圈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缺少“有协作能力的人”引导读者领会丰富的阅读世界,那么读者仅仅是被动的经历了了无新意的阅读循环。阅读推广人即“有协作能力的人”。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阅读推广人包括馆员、志愿者等。馆员作为阅读资源的提供者、阅读环境的营造者、阅读反馈的采集者和分析者,协助读者阅读的责任贯穿于阅读循环圈的全过程。通过在阅读循环各要素的关联活动,阅读推广人将整个阅读循环变成了有机整体,形成了更加良性的阅读循环。

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除了积极组织本馆各个部门协同开展阅读推广服务外,还与学院、社团(如文化艺术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合作,并邀请专家学者参与,建立起多元化的阅读推广团队,提高阅读推广工作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师生参与阅读活动。

通过本院自行设定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理人员对职业防护知识的知晓情况及职业防护行为执行情况进行观察和评定,其中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主要调查内容为心理损伤、物理损伤、化学损伤、生物损伤等,其中回答正确率≥90%表示熟悉,回答正确率在50%-89%之间表示掌握,<50%表示了解;职业防护行为则从有无正确佩带口罩、手套、有无规范吸收、有无准确登记报告艾滋病职业暴露、有无在锐器刺伤手后及时挤血和流水冲洗等方面进行调查,同时统计清洗灭菌合格率。

优质的馆藏资源,良好的阅读空间,优秀的阅读推广人,较高水平读者群体参与的交流反馈,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有利因素。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合力,促进阅读循环的可持续发展。

3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创新模式

3.1 合理配置阅读资源,对接读者阅读需求

“选书”作为整个阅读活动的起点,决定着读者的阅读内容,影响读者的阅读质量。相应地,高校图书馆馆藏质量直接影响着师生的阅读效果,因此,建设并完善优质的阅读资源非常重要。随着数字阅读的兴起,新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及读者阅读方式的转变,高校图书馆应转变传统理念,创新馆藏建设思路。图书馆除采购一定数量的纸质文献,还应采购数字资源,凭借新技术平台开展实证调研,了解师生的真实需求。通过开设“读者荐购”栏目、采取“微博荐书”等形式,主动征集荐购信息,同时结合线下问卷调查、学院走访等方式,融合师生荐购意见,最终形成采购依据,做到有的放矢。采编部可与微信推文关联,采编馆员不定时推送新书资讯,灵活发布新书信息,帮助师生了解新书到馆情况,以便及时借阅。

3.2 搭建立体化阅读环境

3.2.1 融合新技术,创新优化数字阅读平台。首先,建立移动图书馆,通过手机上网,读者可以查询借阅信息,阅读全文资料,获得自主便捷的阅读体验;通过阅读App集成各类微读书会和优质阅读资源,形成网络阅读活动社区,吸引不同的读者群体。其次,深化微服务平台的服务内容。依托微信阅读平台,图书馆除了开展阅读信息精准推送,例如各类阅读活动信息、新书通告、会员精细化的专属增值服务等。还可以设置经典阅读专栏,邀请读者发表读后感或者书评,搭配出赏心悦目的界面,以引导读者阅读更多的经典。利用微博开展阅读宣传活动,图书馆在新书入库前发布相关信息,读者也可以依托微书评平台,向图书馆推荐好书,与他人分享阅读乐趣和体验。再次,选择有创新性、吸引大学生注意力的主题活动是阅读服务的主要着力点。在图书馆官网主页设置导读专栏,内容与形式应采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具有多元化、视觉化和趣味化的特点。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在官网主页上开辟了“读在山农”电子导读,设有“专题书架”“借阅排行”等四个板块,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下感受图书世界带来的魅力,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其中的“专题书架”每期推出一个主题,根据主题推荐图书,每本图书配以文字介绍和相关的图片,图书馆内的专题书架与其同题呼应,配合同期展示纸质图书。

3.2.2 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举办具有文艺气息的书展。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场馆功能逐渐发生转变,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也相应有所变化。图书馆从单纯的借还书、自习功能转向休闲与人际交往的场所,阅读环境与阅读空间成为图书馆考核体系新增加的重要指标。图书馆实体阅读空间由各种不同的元素构成,包括书、人、气味、自然光、音乐、绿色植物的充分融入以及设计简洁的组合来丰富视觉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环境,让读者舒缓心情,平静阅读,不知不觉进入书的世界,享受阅读的乐趣。在实体阅读空间设计上应以营造温馨、精致的家居般空间体验为主,设置富有创意的书架、桌椅,在书架的适当位置放几条可移动的别致小木凳或者是高背单人沙发椅,让人即刻想拿本书入座阅读。甚至可将坐垫放置在书架之间,读者可以随时席地而坐,享受悠闲惬意的阅读时光。其次,建立富有创意的文化体验空间,需要从氛围营造和服务品质上契合年轻人的兴趣点,通过书籍、影像等多种阅读载体增强阅读体验。汇集展览、文化创意产品等艺术元素,创新小而美的阅读推广活动,以精致、创意为发力点,不拒绝面向小众的策划活动。第三,设置专门的展览空间,将实物展品和馆藏结合实现“立体阅读”。可与出版社、文化机构合作,举办图书、书画作品、名家图片文献展,届时与微信公众号同期宣传推介。书展活动需要重视与读者的亲密互动,进行有新意的、简约的展示设计,文案选用简练的风格,营造出文艺气息浓郁的文化氛围。也可针对不同的主题活动,进行相应的空间设置,体现多元美感和视觉效果。

3.2.3 举办多种形式的线下主题活动,延伸阅读服务空间。阅读活动的主题和形式影响大学生对活动的认同感。线下阅读推广活动是接触读者的最直接方式,也是真正走近读者实现与读者真实互动的有效方式。线下阅读推广活动的主题应明确,从形式和内容上都要与主题相符,围绕主题系列进行策划和组织,并在策划上下功夫,设计新颖的活动,吸引读者的广泛关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形成品牌,实现阅读活动的常态化运行和品牌化管理。例如,通过举办连续性的沙龙、论坛等,加强与大学生的互动,激发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大学生进行规律性的阅读。

3.3 设立交流空间,拓展交互方式

阅读循环理论中的“回应”要素,强化了读者的阅读回应,加强了图书馆与读者的交流反馈。交流是阅读的延续,有助于提升读者理解作品的能力,融入作品的情境中。通过后期的交流,帮助读者对作品吸收内化。首先,图书馆为了将空间价值最大化,不仅努力优化、美化传统的空间格局,还不断创设各种新型空间,设立专门的交流空间便于小组交流活动,或组建特色交流中心。每次阅读活动结束后,开展读者满意度、认同度调查,与预期效果对比分析,挖掘读者潜在意愿、内在诉求,及时把握读者的动态变化,便于调整未来的阅读服务形式和内容。其次,图书馆应借助新媒体,拓展与读者的交流渠道。除了通过传统手段如设立咨询电话、意见箱、公告栏收集读者的意见信息,图书馆还应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开通评论留言、新媒体咨询以及创建互动论坛等,加强与读者的联系与沟通,同时成立阅读推广服务评价小组,制订阅读推广综合评价方案,对读者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找出阅读推广服务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下一个阅读循环圈的良性发展提供保障。

3.4 建设协同创新服务团队,提升阅读推广人能力的

阅读循环理论的“有协作能力的人”即阅读推广人,不仅是阅读推广服务模式中的核心要素,也是影响阅读推广效果的最大因素。图书馆应采取激励机制,构建协同创新服务团队,全面提升阅读推广人的能力。

3.4.1 实行面向阅读推广人的激励机制。人的行为表现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所受到的激励程度,激励水平越高,行为表现越积极,行为效果也越大。因此,需要建立长效的奖励机制,对在阅读推广服务中表现优秀或有重要创意的人员给予表扬或奖励。由于阅读推广主体所关注的领域不同,思想的碰撞更能激发灵感,产生奇思妙想的活动创意。鉴于此,图书馆应广开言路,鼓励团体或个人提出创意活动。支持有特长的人员担任兼职推广人,以便与读者个性化需求对接,实现专业化、个性化的阅读服务。

3.4.2 招聘志愿者,延伸阅读推广的主体范围。图书馆不仅要依靠馆员推动阅读推广活动,还必须有志愿者参与,才能满足活动所需的大量人力资源。一方面,高校志愿者为大学生,具有知识层次高、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优势,志愿者的新想法、新发现、新思维,与图书馆协同创新共同提高整体阅读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作为图书馆用户的一部分,高校志愿者更能挖掘和识别读者的真实阅读需求。通过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担任阅读志愿者,使其在内心认同推广人员的角色,加深对图书馆阅读服务的理解和认可。通过志愿者的影响力,以点带面,提升读者的投入度和黏性,为优质阅读服务的开展提供帮助。

3.4.3 培育阅读推广专职馆员。随着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提升和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员素质和服务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为了改善阅读环境,可从馆员跨界学习开始,重视阅读推广馆员的资质培养。在近期图书馆招聘中,文化活动策划岗位逐渐受到重视。这是随着阅读推广等各类文化活动的兴起而产生的新型岗位需求。例如,同济大学图书馆在招聘中设置了文化推广岗位,要求负责文化项目的策划、设计、宣传与实施,参与文献资源与阅读推广项目线上线下活动的组织与推进。

3.4.4 融合学院社团力量,助力推广活动。推广团队不仅有馆员,还应有学生、教师参与。学院师生从传统的服务对象转变为活动主体,即扩大了推广主体的范围,突破图书馆独自推广的封闭局面,也有利于推进服务的专业性,实现在不同专业领域的推广,有利于推广向体系化、精准化 方向发展,促进阅读服务向高端品牌化升级,不断提升服务的效能。另外,由于图书馆为学生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需要大量的人员投入,图书馆应与学校院系合作,将高校中丰富的院系和社团资源融合到阅读推广服务中,形成多家联动的组织方式。例如,联合院系、学生会、团委等各类组织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到阅读推广活动的宣传、摄影、报道撰写等工作中,不仅保障活动所需的人力资源,还带动了各类组织的成员参与活动,扩大阅读推广的影响力。

4 结 语

阅读循环理论为图书馆建立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图书馆应立足实际工作,在研究阅读循环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方法与实践研究,在实践中建立一套适合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服务模式,实现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理论图书馆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图书馆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去图书馆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