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观俯察”有感
2019-10-13刘建明
刘建明
去过庐山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在庐山仙人洞附近的山崖陡壁上,有一题词,曰“仰观俯察”,大概是说,欲识庐山真面目,要仰观,还要俯察,方能领略它的丰姿,体悟它的神韵。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句题词,实则包蕴着丰富的哲理,可谓是一语道破了看山的天机。看山如此,干工作也同样如此。
在实际工作中,所谓“仰观”,就是抬头仰望,看我们的工作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谓“俯察”,就是低头细看,看通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成效,老百姓的实际困难解决了没有,改革和建设是否取得了实效,人民群众的生活是否得到了改善了,等等。因此,领导干部要想干好工作,取得实效,既要时时“仰观”,也要常常“俯察”,切实将“仰观”和“俯察”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站在全局高度,科学判断形势,全面认识问题,准确把握走向,突出工作重点,确保决策和工作与民心民意合拍。
领导干部要做到“仰观”,必须在吃透上情上下功夫。要学习领会精神,积极主动地深入学习和研究党的方针政策,领会其精神实质,不断提高把握时代脉搏、主动担当作为的本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始终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善做结合文章,在准确把握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善于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作为实现党和国家总目标的必要步骤和环节努力完成好,在推动全局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局部的发展,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要培养宽宏视野,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着眼未来,放眼世界,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宽广的胸襟、更主动的姿态、更有力的措施来谋划和推动工作。在作决策时要有长远眼光,学会正确对待长远利益和当下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时刻用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衡量自己工作的得失,校正工作的方向。
领导干部要做到“俯察”,必须在摸清下情上下功夫。这就需要领导干部保持“眼睛向下”的情怀和作风,注重调查研究,主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同普通群众、基层干部、先进模范以及专家学者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知晓他们的疾苦需求,解除他们心中的疑虑,与之共同谋划发展的方略。“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策利弊得失,群众的感受最真切,百姓的评说最重要。作为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基层访民情,走近群众听民意,才能从百姓那里听到真实的声音和不打折扣的批评,才能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工作实,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的政策措施才能更接地气,更加符合民心民愿,从而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仰觀俯察”既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工作作风。作为为官一任的领导干部,要想发展一方、致富一方、造福一方,尤其要学好“仰观俯察”这门必修课,这不仅是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迫切需要,更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现实需要。唯有做到了“仰观俯察”,仰俯相应,观察互动,才能使工作思路更加符合中央的要求和本地的实际,才能使工作实绩能够经得起时间、历史和群众的检验,从而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