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贵州高校开设民族民间剪纸选修课的重要性
2019-10-12王韵竹刘劲
王韵竹 刘劲
摘要:艺术类选修课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选修课中进行民间剪纸艺术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思维能力、观察事物能力、动手的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对本民族本地区文化的重新认识,树立起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对弘扬家乡文化、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关键词:剪纸艺术;选修课;复合型人才
高校培养应该是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都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通过高质量、相对稳定的公共选修课的开设,让理工科学生能学习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文科学生也能了解科学的理性和睿智的思维方式,在这种环境下,我校开设了许多的选修课,笔者曾经参与了省教科所艺术教研室美术教研员南岗老师的两项课题,第一项课题是省级的《民族民间美术进课堂》、第二项课题是国家级课题《中小学民族民间美术文化保护传承教育途径与方法的探寻》的研究,在课题研究和实践中,笔者对民族民间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了解,对民族民间剪纸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充分的论证和准备,承接了剪纸艺术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任务。从2015年 9 月至今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在教学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有益的探索。
一、开设剪纸艺术选修课的意义
民族文化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受到强势文化的冲击,在交流碰撞过程中,由于自我保障机制不完善,缺乏文化競争力而濒临失传或消失。挽救工作迫在眉睫。特别是我校所处贵阳市区,学生来源于我省非物质文化的发源地 (凯里、安顺、六盘水、都匀、安顺、织金等) ,对学生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教育,有利于他们对本民族本地区文化的重新认识,树立起他们热爱家乡、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对弘扬家乡文化、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二、开设剪纸艺术选修课的作用
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出来,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剪纸属于民间美术的范畴,是艺术教育中的一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艺术方面的修养以及综合能力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一)选修课的现状调查
公共选修课的学生来源于不同的院系,知识结构和能力不同。因而对选修课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整合能力都要求较高。根据对400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54%的选修课内容不感兴趣,65%的学生希望加强实用性内容,希望选修课能开设提高自身修养和审美素养课程的学生占93%。
民间剪纸艺术课的开设,即传承、弘扬了民族文化,又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二)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中国剪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务院在2005年12月22日下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教育部门要将优秀的文化遗产内容和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将剪纸艺术引入选修课堂,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是最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民族的文化,使民族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三)锻炼学生的手、脑、眼的协调能力
剪纸的创作者都来自于民间,她们利用闲暇时间从事业余创作,用灵巧的双手借助于简单的工具,与纸作为载体,记录自己的生活。学生通过剪纸学习活动,锻炼了手、脑、眼并用的灵活性,促进了人的大脑发育。
(四)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学生作品表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形式多种多样,造型美观大方,有像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或像南方剪纸的构图繁茂,精巧秀丽,玲珑剔透。通过作品能感受到学生的艺术的素养不断在提升。
三、剪纸艺术课教学方法与内容尝试
高校的剪纸艺术选修课一般常规内容如:剪纸欣赏、历史的讲解,或者是提炼一些民族元素,很少在技法以“剪”和材料纸的变换使用作为教学模式,通过创新的剪纸艺术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多种思维方式、对工具的灵活应用和材料的大胆尝试,如:阴、阳技法的正负空间的掌控能力,颜色的巧妙穿插应用,纸材延伸发展利用竹、木、玉、石、皮,及现代材料的薄片,进行有效的镂剪、雕刻,在操作手法上进行剪、刻、烧、撕等的尝试,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全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剪纸的制作规律、审美法则等知识,学生通过不断练习、理解并接受老师所传授的有关剪纸技能,能轻松迈过短板,巧妙地完成有个性及有创意的作品,学生还通过剪纸的阴、阳技法轻松掌控了逆向思维,这原本应该是通过枯燥乏味的数学、物理等学科来培养的,但剪纸艺术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地表述出来。
想象力是一双翅膀,剪纸打开了学生想象空间,如:石榴是多子多福,枣子和花生是早生贵子,芙蓉和桃子是福荣寿喜,狮子滚绣球暗喻婚嫁生子等,学生通过学习对民间文化有了更深层的了解,对事物更加有敏锐洞察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剪纸艺术是平面镂空的构成艺术,是在二维平面上塑造多维空间的艺术,他利用点、线、面进行各种变形组合,呈现出来的每一幅作品都主题鲜明,富有感染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
(二)教学中的多样性和实践性相结合模式
在选修课上全理论的教学是学生最反感的一种教学模式。为了修学分,学生不得不上选修课,但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整个学习的状态及为消极,课堂上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或听音乐、聊天,这种教学现状,影响了教师上课情绪,教学效果自然可以想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课下笔者做到精心备课,有详细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详案,和精心准备一些教学有关的设备和器材,力求在每节课上都能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刺激他们的思维,如:作品鉴赏、趣味思考题等。采用教学多样性,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兴趣点,随时和学生进行互动,延伸教学空间,拓展知识面,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在大自然中吸取营养,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在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力求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首先认真备教材、备学生,运用“分层”教学法,把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有基础的同学安排在一組,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增加难度,让他们尝试突破,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自我主动探索创新,和保持求知的欲望,为持久、稳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零基础的同学,为了建立他们学习的信心,我首先从最简单的基础入手,建立起他们学习的好奇、热情和信心,采取多鼓励少批评,从而让这部分同学有了学习的欲望。第三,为了便于基础差的同学快速地掌握知识点和增进和其同学的友谊,我采取了一帮一的教学,在课余时间让有基础的同学来指导零基础的同学,在你教我学的过程中友谊增进了,成绩进步了,实现了双赢。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讲授专业知识,还进行知识的延伸。如:在七角团花的折剪上,许多同学就犯难,笔者运用“启发式”“文献式”“实验式”“观察式”的教学法,集中给学生讲解具有共性问题,请同学们进行思考解决,拿出各自的方案,一起分析研究,引导出最佳的解决方案,通过五角团花做启发,和学生一起动手,找到单数团花的剪折绝巧和要领,通过共同摸索出来的成果,学生会有很强的成就感,同时增强了他们对更难目标前进信心,把九折、十一折等单数团花的方法要领全部摸索掌握。
为了让我们的学生能轻松愉快的学习非物质文化剪纸,笔者借助于多媒体的优势,通过优秀作品,让学生的吸收大量的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更快领悟新知识。另外,为了随时能和学生沟通,笔者利用互联网加QQ、微信,学生可以将完成的课堂作品拍照后在群内进行展示和相互评价欣赏。此举也便于师生课余时间的沟通交流与信息反馈,扩大了公共选修课程的课堂边界。
最直观最快捷的教学方法就是实践性教学,如何解决在空旷的教室做教学示范讲解,首先在ppt上展示制作步骤,然后通过实物投影机操作整个剪纸过程,示范动作要慢、标准清晰,让学生看清楚并留有学生思考和吸收的时间,如:在剪弧度时一定要让你的剪刀和纸成对立的形式匀速运动,千万动作不能快,在剪的技法上一定按照从里到外,从小到大的原则,难点步骤时,不仅让学生跟着一起剪,还要进行个别辅导,示范清晰标准,学生接受就快,有些反应快的同学马就能掌握,当他们教其他同学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巩固,所以实践教学在课堂上起的作用非常大。
(三)立体的评价
学生的考核通过举办作品展的形式进行,由全校师生共同评定,作品还可进行销售,这样的评价方式,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剪纸的积极性,短短的18周课,从一开始就带着展览的任务去学习,使学生更有积极性和紧迫感,充分调动了学生对剪纸的学习和艺术的热情与投入,为搞好这次展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位学生对自己的作品都有较高的要求,尽量做到精益求精,提高了整个展览会作品的水平,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市场接轨特殊的展示平台,在相互的欣赏和认同过程中,转化到经济价值的肯定中,会增加学生自我认同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四、结束语
通过两年多的剪纸艺术教学,深深感受到教师不仅要具备“一桶水对一碗水”的素质外,还应当在教学上要与时俱进,随时探索改进教学的方法。另外,由于课时量少,学生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创作经验也不够丰富,展示的作品还承在许多的不足,这确实有点遗憾。希望学生能在业余时间继续挖掘民族民间文化,把学到的理论实践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专业中去,把民族民间剪纸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陈元玉.浅谈剪纸艺术公共选修课教学[J].艺术科技,2012,25(2):72-73.
[2]张景莉.关于开设好公共选修课的思考[J].引进与咨询,2003(1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