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I将为四大行业带来颠覆式冲击

2019-10-12郑翔洲李嘉怡

商界评论 2019年5期
关键词:整车厂无人驾驶汽车

郑翔洲 李嘉怡

未来人工智能(以下统称为AI)与其他行业的融合能产生不小的合力。据不完全统计,如今AI相关产业于生活中的渗透率已超20%。在这一背景下选择AI方向的创业或投资,从业者大概率会事半功倍。

具体来看,AI对4类行业的冲击最为明显:

第一,AI+移动互联网。这一组合的市场规模够大、产业链够长,且由于匹配度原因,數据之间可以互通。如今日头条、美国奈飞,通过数据和算法分析,今日头条可根据受众兴趣差异进行内容分发,而奈飞能根据观众喜好进行内容筹备。此类算法今后会被大范围应用。

第二,AI+保险金融。分别来看,首先,金融界对数据挖掘的历史比移动互联网还要久,却往往为人所忽略。中国的VC、PE行业投入电商行业的资金规模约60亿美元,目前取得阶段性成功的只有6家公司,分别是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唯品会、聚美优品、拼多多,以及中国工商银行。目前工商银行已成为全国第6大电商,大众可能有所不知的是,2017年,iPhone7在京东商城卖了10万部,而工商银行却卖了11万部。

其次,AI对保险行业的冲击也非常大,美国部分财险已经实现通过驾驶习惯来决定收取多少保费,如果受保者最近一年经常危险驾驶,第二年的保费会提高30%;如果受保者最近一年开车很稳健,第二年的保费就有可能下调40%。根据一个人开车的习惯决定保费,AI对数据的分析能力有着无限的商业想象空间。

第三,AI+医疗。人类的病历档案建设已有100多年历史。目前国内传统医疗机构问题在于,医疗数据结构化差,开发程度低。即便每家医院自身有一套档案系统,但各家之间数据不能相互调用,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如微医、平安好医生等平台,通过AI技术以及平台聚合,可以打破传统封闭的模式。

第四,AI+出行。汽车出行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入口,只要车子在路上跑,每天就能搜集到关于道路、气象、街道及路人的许多信息。因此在未来的5G时代,AI+出行是一个十分有潜力的行业组合。

目前全球最大无人驾驶公司,是Google的Waymo,估值1 750亿美元。未来会不会有其他跨界公司的加入?我们判断一定会有,比如手机公司。

从系统层面看,苹果的iOS系统不开放,而安卓系统是开放的,因此安卓系统下聚集了一大批手机从业者,也诞生了一些行业巨头。

我们认为无人驾驶技术未来将会是开放的,与手机行业类似,系统层面的开放会让无人驾驶行业成为创业热土,从中也会产生一些明星创业者。如今的手机巨头们一定会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创造自身第二增长曲线。

未来,无人驾驶在城市的交通覆盖面会很广,相关乘用车的买主再也不是成千上万的个人买主,而是某1家公司的大车主,1个大车主可拥有200万或者300万辆汽车,这样对整车厂将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当1个大车主就能包揽某个整车厂的下游端时,不完全的市场化就会对产品的出厂价格及品类有所影响,最后的结果是整车厂的数量大幅度减少,整车厂的SKU也会大幅度降低。如今整车厂是行业的霸主,占据领导地位,比渠道商还牛,但未来整车厂或将沦为配角。

当汽车保有量见顶之后,产销量会逐年下降,因为社会不需要那么多车了。这对社会是好的,资源不会被浪费,但汽车的上下游产业链很多企业都将面临行业的枯萎。

如保险,财产保险中60%~70%是车险。然后是汽车的贷款,这个生意也会萎缩。再然后是配件、装潢、二手车销售、停车场等等。所有诞生于传统汽车行业的衍生行业都将面临重组时刻,如果相关行业或企业无法完成新技术转型升级,未来必将被时代的浪潮所抛弃。

猜你喜欢

整车厂无人驾驶汽车
我们村的无人驾驶公交
无人驾驶车辆
无人驾驶公园
以“汽车动力系统、智能化和电气化”为主题的第7届国际CTI中国论坛成功召开
联合卡车举办2018年生产动员会
整车装配专用辅具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沪将建600-800km有轨电车 未来或“无人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