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有德 让沙漠一点点绿起来

2019-10-12华南

中华儿女 2019年19期
关键词:白芨防沙治沙

华南

让沙漠变成绿洲,让林场职工变富。这兩件事,串起了王有德的一生。

今年66岁的王有德,家乡在宁夏灵武马家滩,就在毛乌素沙漠东南边缘。自幼他就眼睁睁看着风沙一次又一次灌满窑洞,黄沙一次又一次爬上窗台,最后逼着全村人搬离故土。从那时起,制服沙魔的念头就深深种在了王有德心里。

1976年,王有德如愿进入林业系统工作,1985年出任白芨滩林场场长,防沙固沙从此成了他的心头大事。彼时的白芨滩林场,风沙肆虐,沙逼人退。面对寥落,王有德没有豪言壮语,他向职工们郑重地做出“三个不走”的承诺:“全场的贷款不还清,我不走!困难职工住不上新房,我不走!眼前的沙区不变成绿洲,我不走!”

王有德开始了和沙漠的斗争。夏天,他带领职工顶着50多摄氏度的高温推沙平田,挖坑种树,晚上就住在沙窝上搭建的帐篷里。冬天,为了抢抓树苗灌冬水的时机,全场职工日夜吃住在水渠边。

凭着这股“宁肯掉下十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的拼劲干劲,王有德带领林场职工将治沙造林速度由过去的每年3000亩提高到每年2万-3万亩,累计治沙造林60多万亩,是前40年的总和。他们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边缘筑起了一道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屏障,控制流沙近百万亩,有效阻止了毛乌素沙漠南移和西扩。

2003年,王有德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提出对沙源地林区、天然草原实施禁牧的建议,当年就在宁夏全境得以实施,植被在几年内得到迅速恢复,在全国引发广泛影响。2005年,他提出在禁牧的同时,解决沙区群众生活能源和圈养牲畜问题的建议,为破解生态建设与人民生活改善之间的矛盾探寻办法。2007年,他提出把宁夏建成国家防沙治沙示范区,获得国家项目和资金的支持。200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宁夏建设全国唯一的省级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

沙漠一点点绿起来了,环境慢慢好转了,林场职工的生活却依然困难。“要让职工富起来!”王有德下定了和治沙一样的决心。针对林场经营单一、人心涣散、发展陷入困境的局面,王有德精简管理人员,压缩管理开支,制定了一套造林效果与工资挂钩的核算办法,动员、引导、扶持职工利用林闲季节种草养畜,发展柳编、运输等第三产业。他推行家庭、联组或个人划片招标承包,号召全体职工平均一人一年扎设1万个草方格、栽植1万株树苗、治沙面积100亩、从治沙中实现收入1万元。家庭目标和集体目标衔接,职工把沙漠当成了自己的口粮田,治沙造林积极性不断提高。王有德则鼓励大家:“一是治沙,二是治穷,关键在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治沙与治穷相结合。人家靠海吃海,靠山吃山,咱们靠沙吃沙,而且要吃得生机盎然,幸福美满!”

多年来,王有德带领大家探索形成了“宽林带、多网络、多树种、高密度、乔灌混交”的防沙治沙模式,也实现了“沙漠绿、场子活、职工富”的目标。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首次授予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在42名荣获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的功勋模范人物中,治沙英雄、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党委书记王有德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白芨防沙治沙
进军沙漠:新中国的治沙人
白芨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于白芨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白芨繁殖技术研究
白芨的市场前景及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