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富清 无言的本色

2019-10-12王碧清

中华儿女 2019年19期
关键词:来凤县战斗英雄张富清

王碧清

71年前,他是西北野战军的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战功卓著。64年前,他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穷山区奉献一生。

多年来,他深藏功与名,对于过往经历,他只字不提。直到2018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那尘封60余载的赫赫战功——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团一等功一次,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和师“战斗英雄”称号,1950年还获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人民功臣”奖章,才走入大众的视线。

他就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

“我的战功,和那些牺牲的并肩作战的老战友们的贡献相比,差得很远。他们才是英雄,他们才是功臣!我现在人还在,生活等各方面都比他们享受得多,我有啥好显摆的、还有什么资格张扬呢?”这位95岁高龄、有着71年党龄的老人在谈到一起战斗过的战友时,泪水满溢。

1924年12月,张富清出生于陕西汉中洋县马畅镇双庙村一户贫农家庭。宜川战役后,张富清选择参加革命,成为王震所领导的英雄部队——359旅718团的一名人民子弟兵。在我军转入战略决战前,西北野战军为牵制胡宗南部队发起激战,在战斗中,张富清荣立师一等功,被授予师“战斗英雄”称号。在永丰城战斗中,张富清英勇无畏,炸掉了敌人两个碉堡,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独自坚守阵地到天明,数次打退敌人反扑……

1953年3月至1954年12月,张富清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文化速成中学学习。1955年1月,他退役转业。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需要大量的建设人才。张富清原本可以选择回原籍工作,但当组织上对他说“湖北省恩施地区条件艰苦,急需干部支援”时,这位本来可以凭军功留在大城市的他服从组织安排,来到湖北最艰苦、最偏远的来凤县,并将曾经战场上的荣誉都锁在了箱底。他先后担任城关粮油所主任、三胡区区长、建行来凤支行副行长等职务,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奉献着自己的一腔赤诚和热血。

“一日从军,军魂入骨。”工作中的张富清总是身先士卒,不计得失,奋勇攻坚。进驻卯洞公社高洞管理区时,50多岁的他为了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还下到天坑下找水源,和社员们一起在绝壁上打炮眼。他还推动建立了三胡区历史上第一座水电站,附近的两个生产队用上了电灯……

离休之后,张富清依然延续着勤俭节约的美德,并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比如,为了不让家人用自己公费医疗的药品,他还专门上了锁。他不放松学习,常常读报看新闻。在他88岁时,一生辛苦的他,由于左腿膝盖脓肿,不得不截肢。为了不给他人添麻烦,这个老兵凭借着钢铁意志重新学习走路,用了一年的时间,练成拄着助步架自如行走。在自己做白内障手术时,他主动选择了价格较低的晶体,“能为国家节约一点就节约一点”……

“征程万里,初心如磐。”战争年代,他在枪林弹雨中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在九死一生中贡献突出;新中国建设时期,他不顾个人利益,志愿到偏远山区为党分忧、为民服务,攻克了一场场“硬仗”,为百姓谋幸福;离休之后,他始终严于律己、淡泊名利,树立起共产党人的精神标杆。

猜你喜欢

来凤县战斗英雄张富清
“老兵”张富清:一辈子冲锋
张富清:深藏功名 初心不改
时代精神——浅论英雄
恩施州来凤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
“渡江第一人”默默务农50年
《深藏功名 坚守初心——95岁老英雄张富清的本色人生》
品读张富清的“路”
海军战斗英雄
来凤县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凤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