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的突围
2019-10-12韩璐
韩璐
随着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医保支付价等重磅医药政策的落地,近年国内医药行业风波不断。尤其是带量采购,改变了以往只招不采的药品招采模式,具体采购量落实到各试点城市以及下属公立医院,多地也先后出台保证中选药品采购量的补充文件。
带量采购的逻辑,是从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即仿制药须与原研药疗效及质量一致)的仿制药对应的通用名药品中,筛选试点品种,通过国家组织开展药品集中采购试点,以此降低药价,减少企业销售和市场费用,引导医院规范用药,进一步为医保减负。
可对于药企来说,药品的快速降价,必然给医药企业利润带来不小的冲击。在已经结束的第一轮“4+7”城市药品集采中,降价态势异常激烈,25个中选产品,药价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达96%。第二轮集采正在酝酿之中。
对于药企来说,仿制药的利润被挤压后,向创新药、高溢价空间的药品生产转型升级成为必然,最显著的一个特征便是研发投入的快速提升。
以复星医药为例,2017年,其研发投入为15.29亿元,占营收比例为8.25%;2018年,其研发投入为25.07亿元,占营收比例达到10.06%。2019年上半年,复星医药的研发投入共计13.51亿元,同比增长13.69%。其中,制药业务研发投入为12.05亿元,同比增长13.23%,占制药业务收入11.1%。
复星医药CEO吴以芳强调,医药行业正面临着特殊的转型期,创新化、国际化道路有助于提高竞争力。
21CBR:“4+7”集采首批目录中,复星医药的产品没有中标,如何看待这个新政带来的影响?
吴以芳:“4+7”带量集采,现在已经进一步扩展到国采,全国除了福建和河北之外,所有省基本上都要采取招标方式,第一批还是原来的25个品种。
第一批25个品种里,复星医药实际上参与了三个,只是因为价格和产能原因未能中标。带量采购一定是必然趋势,国家通过这样的招标方式,压低仿制药价格,进一步挤压原来虚高的利润空间。
后期可能大部分仿制药,在通过一致性评价之后都会走这条路。我们在一致性评价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以积极应对政策变化。下一轮集采的这些品种,我们有资质参与并有相对的竞争机会。当然从长远上看,仿制药的利润空间肯定会越压越低。
21CBR:除了一致性评价,还有战略预案吗?
吴以芳:如果做仿制药,必须考虑成本优势。我们会通过一些手段,包括从原料药上游进行供应链整合,以及产能改造,比如提高集约化、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力投入等。另外,我们收购印度医药公司Gland Pharma,当时的考量便是利用印度的低成本去参与国际仿制药的竞争,其所有在中国有市场机会的产品,我们会在中国注册。同时,我们的产品可以通过Gland的国际化能力,快速进入美国和欧洲的市场。
21CBR:前不久,公司出售了和睦家股权,新风天域实质性100%持股和睦家,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吴以芳:和睦家依旧是我们一个重要的参股企业。当初我们收购美中互利,主要涉及两部分业務:一个是大型医疗器械设备销售业务,尤其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第二,就是高端医疗品牌和睦家医院。我们这次实际上是出售它的部分股权,通过参与新风天域的增发,我们还是和睦家的参股股东,以后还是会发挥积极作用。此次交易是对彼此都有利的双赢格局。减持和睦家之后,我们可以更聚焦自己的核心控股业务,优化财务杠杆,减轻一些并表后的利润压力。
我们在控股的医疗机构的投入在持续加大,例如禅医、温州老年病医院、钟吾医院,包括我们联合投资的淮海医疗集团,一直在新增床位,包括近期在重庆新建星荣医美医院。未来,我们在医疗方面的投资方向主要在综合性医疗、肿瘤等比较有潜力的专科领域。
21CBR:复星医药通过子公司药友制药,收购了GSK苏州工厂以及慢性乙肝药物,未来是否会有更多类似的对外资药企或者成熟市场的收购?
吴以芳:我们会以许可引进的方式,面向全球寻找一些战略产品的合作机会。在过去几年里,我们已经许可引进了不少一类新药,现在对这类产品还是非常感兴趣,尤其我们有非常强的战略营销能力,可以帮助国外一些中小规模的公司打开中国市场。
药友制药正在走国际化道路,很多产品出口北美。GSK在苏州的基地具有很高的管理标准,收购后可以扩大国际化产能。未来对于我们海外市场的布局,会起到关键作用。
从复星医药整体战略考虑,国内市场肯定要持续做大做强,但随着仿制药在中国市场红利的逐步消失,我们很多仿制药需要在国际市场实现利润。另外,我们也需要集约化的大产能以及高端产能,来保证成本具备竞争力。
原有的仿制药业务,一定要继续保持竞争力。可从长期战略来讲,我们更多考虑的是创新业务和高价值的高端产品,去解决未满足需求的一些产品。总之,我们会理性谨慎地去把握一些机遇,项目不求多但求质,保证企业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