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中山水的一次实践
——以厦门龙湖云峰原著项目为例
2019-10-12孙虎孙晓峰
孙虎* 孙晓峰
现阶段,景观空间普遍存在流于形式、利用率低、归属感弱等问题。老子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这表达了一种形式服务于内容的思想。
“居住,意味着在人与给定环境之间建立一种有意义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认同感,即归属某一地方的感觉”[1]。形式化的景观空间并不能给人们带来归属感,当空间不能吸引人们,空间的使用率便会每况愈下。在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景观空间是人们逃离喧闹和接近自然的场所,正因为场地有限,景观设计师更应对空间进行细致的设计,为人们营造一方山水。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提出“盒中山水”这一理念,为周详、精致、温暖的景观设计提供方法论借鉴。
1. 龙湖云峰原著项目区位图
2. 龙湖云峰原著示范区总平面图
盒中山水是一种景观设计的方法论,它的提出是基于对形式主义景观设计大行其道的一种批判,目的是营造内涵丰富的景观空间,提高景观设计的整体质量,以改善冷漠的邻里关系。
1 项目概况
该项目地处厦门市翔安区新莲路南侧(图1),与市中心的湖里区仅一桥之隔(距离11.3 km),项目周边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利,紧邻自然村落,整体环境比较安静。一方面,项目所在地厦门是个历史悠久却又现代化的城市,城市发展在古今文化的分岔路口徘徊,因此,本次设计需要直面文化的碰撞、兼顾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经分析,该项目的目标客群为25~35岁的小两口或小三口家庭,而年轻的业主群体一般容易接受现代化表达的设计。
龙湖云峰原著示范区用地面积3 580 m2,景观设计由主入口、迎宾入口、跌水水景、迎客松、入口门廊、售楼部、光影游廊、垂直飞瀑、月洞门、造型山石、登高露台、活动场地、书吧、下沉庭院、桃花林、样板庭院、停车场等组成(图2)。
2 设计理念
2.1 缘起
童隽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说:“‘園’字图解之(图3),‘口’者围墙也,‘土’者形似屋宇平面,可以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衣’在前似石似树”[2]。一个“園”字蕴含了构筑园林的四大要素:建筑、山、水、花木。陈从周先生《说园》称:中国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富诗情画意。
在这“園”字当中,盒子,便是这“口”,是这“围墙”,是以“有”构筑了空间的约束和边界;山水,则居其内,是实质,是以“无”营造了空间内情趣的变幻无尽,尤其是积极日常的生活剧场,是人们在现代居住空间中重返自然的一种形式,不拘泥于法式,而富有生机与弹性。
2.2 概念
重返自然正在成为人们的一种普世追求。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反而造成人与自然的隔离越来越明显,让人们对于自然形成一种诉求与渴望。而山水,正在成为重返自然的一种方式。
本文论述的盒中山水(图4),特指城市居住区的景观空间,是指以现代、简洁、抽象的设计语言作为表现形式,营造内涵丰富的景观环境,给予人们更广阔的联想空间,山水更是一种景观气质的赋予。
3 景观设计
厦门龙湖云峰原著项目的背景整体符合盒中山水的构想,是盒中山水的一次实践。
3.“園”字图解
4.“盒中山水”思维导图
5. 月洞门与造型山石实景图
6. 光影游廊
盒中山水的设计理念包括物质表达、以形媚道、山水体验、生活剧场四个方面。物质表达主要侧重于材料,以直接的感官冲击表现景观设计;以形媚道出自“山水以形媚道”[3],以空间艺术表现古典园林精神;山水体验以“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林泉高致”营造一处山水体验空间,不再将山水意境和古典园林意识停留在形式表达上;生活剧场以“群贤畅叙”为空间的内容营造目标,即是打造一个旨在制造大众交流的生活空间,在这里恢复邻里关系的积极日常,消除异化了的社区关系和社区陌生感。
3.1 物质表达
本项目主要采用天然材料展现盒中山水的物质表达。材料,虽然不是决定设计的唯一因素,却是造园的物质基础,材料的特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空间特征。
盒中山水以太湖石与大理石营造传统与现代交错的感觉,制造观感上的冲突,使空间具有无限的趣味性。本次设计在材料的选用上尤其突出材料在应用历史方面的“碰撞感”。盒中山水采用古典园林中常见的天然材料,以光滑平整的白色大理石表现现代感,同时以太湖石的形态和材质使人们体会到古典之美。
本项目以古典园林的经典元素太湖石与当代的纯白大理石为主要材料,表现出场地古今交错的碰撞氛围,使景观空间更加人文化、历史化,却又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图5)。
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多次在他的设计中尝试探究一个叫做“白”的实体,以找到人自身文化所假定的感觉的那些资源。在云峰原著的设计上,项目团队也做了同样的实践,尝试通过白的概念找到一种营造简单和微妙的景观美学的源头。设计去除了当下景观洪流的诸多符号,将一切转化为几何、净白,并在多处巧借松树来点睛,让场地成为一座极具包容力和承载力的“艺术容器”。场地传递的“净”之观感,“无为”之气息,让观者抛却繁杂,复归自然。
3.2 以形媚道
南朝画家宗炳(375~443)在其《画山水序》中首次提出“山水以形媚道”。《画山水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山水画理论著述,宗炳一生爱好游历山水,主张画家创作应“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山水以形媚道”虽然是古人的山水绘画思想,但对当代艺术仍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在自然山水中追寻圣人之道,用“盒中山水”洗心澄怀,不失为当代景观设计的初心。
3.2.1 空间划分
以不同的空间体块营造盒中山水,空间体块之间有主次,有对比;大空间中有小的造景,小空间之间各有特色,以景观空间的趣味分割引导人们的视线,增强人对场地的好奇心。盒中山水运用古典园林空间划分手法和划分原理来营造错落有致的空间结构。
本项目采用“小中见大、大中有小”的空间划分原理,纵横交错的体块将空间整合得富有变化。场地被划分为多个大小和形态不一的矩形体块,交错变化而又互相穿插,空间形成对比,这种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承合了彭一刚在《古典园林分析》中提出的“空间的对比”。
另外,项目整体设计运用了古典园林“欲扬先抑”的空间分割划分。入口处采用狭长的门廊营造幽深氛围,再通过一个宽阔的水面实现空间的舒展,达到欲扬先抑的效果。空间划分对整个场地的趣味度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3.2.2 空间层次
以门与廊的介入、空间边界的细节化处理,营造盒中山水丰富的场所感,其无界而富有层次的空间将人们的联想留下。盒中山水借鉴了古典园林对空间之间的衔接与对空间边界的处理手法,营造富有层次的空间结构。
“古典园林注重空间的层次性,往往体现在对过渡空间的处理细节上。通过镂空门窗进行空间之间的过渡,不断丰富园林的空间变化,增加空间感觉。”[4]本次设计以门和廊进行空间的分割并连接各个景观空间,通过丰富不同空间之间的衔接方式,体验空间的层次感,有助于形成多样化精致的观景效果(图6)。
空间的层次性还体现在通过对空间边界的细节化处理,营造无限延伸感。位于场地中间较大面积的水面作为前景层次,衬托水岸边的售楼部和垂直飞瀑(图7)。该空间的围合处理以全封闭与半围合相结合,全封闭的售楼部以白墙衬字画的立面形式出现,半封闭则包括走廊、垂直飞瀑等形式。同时,多样的背景间断出现,富于变化,穿行而过,镜面的水景,水上树池的倒影,静谧雅致的会客空间,呈现出纯粹的自然质地;中心水面近似方形,但其中一角被石块打破,在视觉上做到规则却又富有趣味的效果,刻意营造了“疏水若为无尽,断处开桥”的情境,使水体有延伸的自然之感,有效表现空间的层次性。
3.3 山水体验
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是古代中国重要的一本山水画论,画论中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画观对后续山水画发展影响深远,而《林泉高致》的山水画论思想不仅在绘画上有所影响,而且在中式庭院的造园上也产生巨大影响。“盒中山水”借鉴山水画的创作理论,设计出立体游线、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的行山涉水的空间体验。
3.3.1 立体游线
盒中山水以立体的游线营造行山的体验感,增强人与景观空间的互动,在现代的场地中体会古典的山水精神。盒中山水借鉴了古典园林对中国山水画行山涉水体验感的延伸,不仅继承了山水文化,还很注重人们在场所内的体验感。
创作中国山水画时,画家特别注重山水体验感的呈现。在本次设计中,设计师有意营造出一条立体的游线,以重现人在山水环境中的体验感(图8):先是在光影游廊穿越;在游廊的尽头仰望天际;在步上登高平台时,视线逐步抬升;最后到达登高平台,实现无限的眺望。在这条立体游线里,设计师并没有刻意将山的面貌呈现,反而是用简洁的设计语言去营造一个现代的空间,让人们有行山般的体验感。
7.中心水景实景图
8. 游园体验示意图
3.3.2 曲径通幽
盒中山水借鉴了古典园林“曲径通幽”的园路设计手法,提高了游览的趣味性。以现代折线路径表现“曲径”,以“通幽”增加游人的游览体验,丰富的观赏体验使得游人在心理上得到满足,间接弥补场地面积小的遗憾。
“古典园林追求意境,游览线路往往处理为曲折而萦回,从而求得意之深、境之远”。[5]中国的水墨长卷为表达风景的连续、常常带有更多的抽象性和随意性。古典私家园林作为中国山水画物化的体现,其营造方式也是二维连续的、追求意境的表达。在本次设计中,项目设置了曲折萦回的园路,有别于古典园林蜿蜒的道路,以现代感极强的折线路线表现曲折感。
沿着水面,通过售楼部和光影游廊的进退、扭转以及各元素间的不同搭配获得曲折多变的效果。而游线(图9)穿插在各主要建筑、景观元素和小径里,环水面一周。整个场地,形成一个整体的连续流动空间,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穿插不仅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更提高了场地的流动性。各个分区之间彼此相连,但连接方式有所不同:或是月洞门、或是曲折回廊、或是通透建筑、或是错落植物,分区互相隐约可见,但又需穿过层层障碍才能到达。
3.3.3 步移景异
以“动观”的理念营造光影游廊,在盒中山水形成园中有园、移步异景的情调。空间的体验又伴随着时间而流动。在空间体验过程中,对景观的感知会随着时间而变化,从而获得不断变化的视觉印象。盒中山水借鉴了古典园林中步移景异的设计手法,在有限的场地内感觉到空间的变化。
古典园林讲究自然山水的自然式搭配和布置,巧妙的设计路线,让游人能够感受到景观不断变化,可以让游人真正体验园林的浑然天成;通过窗外,看到外面的景色,以窗为界呈现不同的空间,产生十分强烈的步移景异视觉感受。“完整的景观感知应是静止视觉加上运动视觉的结果,之所以强调静止视觉是因为在一些局部地点或场所,景观感知具有恒常性,而运动视觉对局部或整体景观的感知具有普遍性[6]”。
本次设计中光影游廊(图10)采用落地的百叶窗,从而获得良好的步移景异感觉。景色通过窗户透进走廊,人在行走中感受景色的变化,窗外之景形成一幅完整的天然图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空间的渗透性质,给人一种景观空间的立体美感,真正的体现园林人文情怀和气氛。
3.4 生活剧场
生活剧场,是景观空间的一个功能分区,以剧场的开放和共享作为空间精神,重新有意识建构一种真实的对话、真实的交往关系。“功能分区,即对景观的不同功能部分的特性及各功能部分的关系进行深入、细致、合理、有效的分析,最终决定它们在景观区域的位置、范围和相互关系[7]”。尽管古时候并没有功能一说,但在古典园林的空间划分上仍能看出功能分区的影子,园主往往在园中设书斋、花圃、茶室等区域以满足生活和意趣的需要。
到了当代,这种带有功能的空间往往被分割到室内,景观设计主要强调美观和生态,这直接导致了景观空间的日渐僵化。本设计将书吧这一常见的室内功能创造性地融入到景观空间中,借助走廊形成的灰空间,营造一个与自然连接的阅读场所。这样既满足人们对阅读的功能需求,也能提高景观空间的利用率。将书吧这一现代的生活功能注入盒中山水,营造富有活力的生活剧场,提高景观空间的使用率,进而建构一个更加积极参与的日常生活的场所。
10. 光影游廊实景图
11. 书吧效果图
4 讨论
针对当下过于重视形式、忽视空间和内容的景观设计市场,笔者提出盒中山水这一方法论,指导当代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即用简洁的现代设计表达,结合古典园林的文化和精神,展现景观空间的内涵和细节。盒中山水在文化上继承传统,保持特色;在功能上与时俱进,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在表现上内容丰富形式简洁,突出趣味与温度。
厦门龙湖云峰原著项目是盒中山水的一次设计实践,通过物质表达、以形媚道、山水体验、生活剧场,阐述了盒中山水的内涵,将古典园林的精髓进行转译,以个性的设计语言将场所内在转化为信息传递给人们,营造出既活力盎然、表现简洁、富有吸引力,又符合当代人审美的景观空间,将古典园林和当代设计相结合,以表现设计的传承性和文化性,唤起人们对于历史、土地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