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科地生植物
——独蒜兰
2019-10-12华文
华文
独蒜兰是兰科(Orchidaceae)独蒜兰属(Pleione)濒危植物。据《中国植物志》中记载,独蒜兰属植物全世界野生种约有26种,分布于中国秦岭山脉以南至西南、华中和华东直至台湾山地,以及喜马拉雅山西部至印度、尼泊尔、缅甸、老挝、泰国等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凉爽地区。中国为独蒜兰主要原产国之一,有16种及5种天然杂交种,也是本属植物的分布中心[1]。独蒜兰的花与其他兰科植物比较相当大,花形色泽均极悦人,为世界养兰者所喜爱,素有“郁金香”之称。
1 生态习性
植株高约10~25 cm,属于小型地生、半附生或岩生。多生长于中至高海拔较深的苔藓及腐叶土中,也有生存在岩石及树干、树枝上。亦有1种生存于海拔4 200 m高之地,为亚热带高山上的多年生落叶性球茎兰花。它耐寒力强,常栽培于家庭园地及园林疏林下或室内盆栽赏观。
1. 大花独蒜兰
2. 台湾独蒜兰
3. 盆栽独蒜兰景观
4. 越南独蒜兰
5.‘红翼鸫’
独蒜兰又称一叶兰、慈菇兰、窗台兰[2],由英国植物学家大卫·唐于1825年首次对该植物进行了描述,最初被称为树兰属(Epidendrum),后被林德利转移到贝母兰属(Coelogyne),并在1903年由罗尔夫重新命名,将属名改为Pleione,是指希腊神话中一个女神的名字,意喻其花美若天仙。全属种类均为观赏价值,据文献记载,早在17世纪欧洲人就从亚洲的喜马拉雅地区引入独蒜兰栽培,并经过多代人的努力,通过人工杂交育出了许多人工杂交品种,销售于世界花卉市场,在为数众多的观赏兰花中独树一帜。中国的独蒜兰属植物拥有最丰富的野生资源,有些种(品种)具有浓郁的芳香,如芳香独蒜兰(Pleione×confusa)。
独蒜兰球茎颜色有深绿色、青绿色、紫红色或紫褐色等,花与新叶同时出现,或先开花后出叶。它们分为单叶种群和双叶种群两大类群,单叶种群假鳞茎为卵圆形、扁卵形、长卵形乃至圆锥形;双叶种群假鳞茎为陀螺状,顶端有喙,绿色有白斑,外皮有疣状突起;多数叶具褶皱,质薄,叶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花序单生,自老假球茎基部发出,每穗着生1朵花,或偶生2朵,人工栽培甚至有3~4朵花序的记录;花大,白色、黄色、粉红色、桃红色、淡紫色、玫瑰色、紫红色等颜色。单叶种群花期主要在3~6月,双叶种群花期主要在9~11月,每朵花的寿命可达1~2周,花期约1个月以上。
2 园艺种类
独蒜兰植株小巧可爱,适合盆景观赏,且生长温度适宜,是中国的国宝级小型兰花植物,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潜力,可规模化生产出口。中国台湾是独蒜兰商品球茎的外销主产地之一[3]。开白色花的白花独蒜兰(Pln. albiflora)、矮独蒜兰(Pln.humilis)、大花独蒜兰(Pln. grandiflora)、秋花独蒜兰(Pln. maculata);开紫红色花的独蒜兰(Pln.bulbocodioides)、云南独蒜兰(Pln. yunnanensis)、台湾紫花独蒜兰(Pln. formosana)、岩生独蒜兰(Pln. saxicola)、美丽独蒜兰(Pln. pleionoides)、毛唇独蒜兰(Pln. hookeriana)、陈氏独蒜兰(Pln.chunii)、疣鞘独蒜兰(Pln. praecox)、二叶独蒜兰(Pln. scopulorum);开黄色花的黄花独蒜兰(Pln.forrestii);开粉红色花的广东独蒜兰(Pln. microphylla)、冠状独蒜兰(Pln. coronaria)、长耳独蒜兰(Pln.aurita)、四川独蒜兰(Pln. limprichtii)、越南独蒜兰(Pln. vietnamensis)、高山独蒜兰(Pln. hybrides)等。天然杂交种有芳香独蒜兰(Pln.x confusa)、春花独蒜兰(Pln. x kohlsii)、查氏独蒜兰(Pln. x christianii)、葫芦茎独蒜兰(Pln. x lagenaria)、大理独蒜兰(Pln. x taliensis)、芭芭拉独蒜兰(Pln. x barbarae)以及人工杂交种阿里山(Pln. Alishan)、彼顿(Pln. Piton)、山东(Pln. Shantung)、巴斯亚(Pln. Barcea)、‘白雪公主’(Pln. Eiger‘Sno Wflak’)、‘红翼鸫’(Pln.Rakata‘Redwing’)、‘金门’(Pln. confusa‘Golden Gate’)、苏弗里埃(Pln. Soufriere)、‘克莱尔’变种白花台湾独蒜兰(Pln. formosana var. alba‘Claire’)、‘雪花’白花独蒜兰(Pln. formosana‘Snowdrop’)、‘勒达’(Pln.‘Leda’)、冰川峰(Pln. Glacier Peak)、‘黄鹡鸰’(Pln. Santorinii‘Yellow Wagtail’)、‘烟水晶’(Pln. formosana‘Cairngorm’)、‘火球’(Pln.‘Firebal’)[4]等。此外,如果与近缘属如贝母兰属(Coelogyne)和白芨属(Bletilla)进行属间杂交,可改进其花形、花色、花径、花期等,培育出新属种比独蒜兰更好的品种(图1~12)。
6. 黄花独蒜兰
7. 长耳独蒜兰
8. 四川独蒜兰
9. 白花台湾独蒜兰‘雪花’
10. 陈氏独蒜兰
11. 芳香独蒜兰
3 种植方式
独蒜兰是亚热带高山低温性植物,不耐高温,因此在平原无高山区夏季气温一般不应超过25℃,而有充足的阳光及丰富的水源地区为适宜种植独蒜兰的地点。特别是在休闲场所或公园内[5],以及一些景观树下、院角等处。亦可在大型温室植物博览园,与兰科小型植物一起混植。
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进行栽种。 球茎不宜埋入土壤中,而应埋入粗泥炭土或腐叶土内。种植时球茎顶端只能露出土面一半,以利花芽抽出,待花谢后覆盖一半土,使根系得以深入土中吸收养分,同时促进子球肥大充实。
种球种植后,约3~4周开花,花期约1个月,每朵花寿命1~2周。花谢后叶片快速生长,6月中旬进入花芽分化,至8月中、下旬花芽基本形成,9月下旬叶片逐渐枯黄,母球也萎缩消失,于11月叶片枯黄脱落,子球则成熟进入休眠状态,应给予一个低温干燥的休眠环境,以0℃~10℃之间为好。也可将球茎挖出,经修整、清洗、选别后,以多菌灵1000倍消毒处理30 min,干燥于5℃冷藏库,来年2~3月再种植。
3.1 花箱、花钵、花台种植
花箱、花钵、花台主要种植于植物园各处造景和美化环境的点缀效果,花箱一般以长度720 cm、宽110 cm、高22~30 cm,花钵以方形或圆形塑料硬盆,花台宜种植于景区的北侧。种球于4月前定植为佳,介质以树皮、粗泥炭土、粗珍珠岩、水苔、蛇木屑或人造土等配比,依不同比例混合使用均可,粗泥炭土∶粗珍珠岩以2∶1或3∶1体积比混合种植表现良好,种植前可先将杀菌药剂混入介质中再种,可预防一些病虫害发生;一般采用新的栽培介质种植可减少病虫害发生,若使用回收介质则需先消毒处理。
12. 独蒜兰花朵器官
3.2 温室种植
栽培场地以简易防雨设施及高架植床方式,配合自动喷水系统,温室外以50%遮阳网遮荫,避免强光直射而造成的叶片日烧现象,叶片发生日烧后易被病菌侵入,发生病变而缩短叶片寿命,造成种球肥大与花芽分化及发育受阻。
种球宜种于30 cm×45 cm×8 cm的栽培盘中,介质约8分满,一端盘约种40~60个(视种球大小而定),以自动喷水方式浇水,可节省人工;肥料施用以长效性粒肥,以N∶P∶K=20∶20∶20混入介质中或以N∶P∶K=20∶20∶20速效性液肥施用,每2~3周叶面施肥1次。
3.3 家庭种植
家庭种植时,一般从花市购入带花芽的假球茎。要注意辨别种球是否有花,可用手轻轻压下种球旁的花芽,若内里有硬突感者,即花芽健在;而压之空虚者,即无花芽形成或已枯萎,千万不要购买,以免只长叶而无花开。
大多数种类和品种均是喜冷凉而忌热,栽培时不宜置于高温环境下[6],否则极易造成种球腐烂死亡。由于独蒜兰是一种浅根性植物,自然用浅盆种植最为适宜。
春季当新芽刚开始萌发时,浇水要少,并且要非常小心,让基质保持一定的湿润,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新根腐烂。当植株有良好根系并迅速生长时,应给予充足的水肥供应,使假球茎能获取充分的营养积累。
4 繁殖
4.1 分株繁殖
假球茎种植后当年能增殖3~4倍,需在秋后地上部分叶片萎凋,即假球茎完全休眠时进行分株繁殖。若生长期分株,植株基本不会成活。
4.2 种子无菌播种繁殖
独蒜兰开花时于授粉后6~7个月果荚即完成成熟。果荚经人工消毒后,于无菌室状态下播种。培养基采用一般兰花常用的培养基即可,如MS配方。播种后约3个月即可移苗至继代培养,每2~3个月继代培养1次可得良好结果;播种后约8个月就可出瓶驯化栽培。此外除用种子繁殖外,也可采用叶片、球茎作为外植体进行再生繁殖。但用叶片作为外植体组织培养时,未能获得大量组培优质苗,因此应以小球茎芽作为组织培养为主。
5 病虫害防治
除选用健康无病种球外,应避免太过密植及保持种植园内通风,注意种植区卫生及杂草防除,即可减少病虫害发生。常见病虫害发生状况及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5.1 病害
炭疽病:病原菌具腐生性质,常从叶尖或叶缘之坏死组织侵入感染,向下向内干枯,重者会造成整株死亡。其病原主要靠水分之溅泼传播,因此降雨或高温潮湿环境有利病菌侵入。防治方法在种球贮藏前及种植前以多菌灵浸渍消毒处理,并在生育期内每隔半月以进口农药25%炭克悬浮剂1 000~3 000倍液或50%扑克拉锰可湿性粉剂3 000~6 000倍液,或国产农药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
疫病:5~10月为发病期。危害叶片、球茎,被害叶出现水浸状斑点并迅速扩展成水浸状,多在降雨天气及高温潮湿环境下发生。药剂防治,于定植前以普力克或克土菌混入介质中或在定植后以66.5%普克菌400~1 000倍液、35.5%快得宁1 000~2 000倍液、18.7%烯酰吡唑酯1 000倍液喷湿防治。
白绢病:多在高温多湿环境下发生,以根部、球茎、叶基等部位,造成根腐或基腐,在发病患部、根上及栽培介质上会可见白色放射状菌丝,肉眼极易辨识。栽培地或介质若含大量纤维质,则发病会特别严重。在发现病害时立即施50%速灭宁1 000倍液或50%万佳多2 000~5 000倍液可有效防治。在调配介质时也可拌入含木微菌素堆肥可达到预防效果。
萎凋病:多为镰刀菌所造成,最初呈日间萎凋,俗称打瞌睡,而后植株黄化、持续萎凋,最后枯死。种植时种球浸多菌灵有预防效果,若发病才用药剂防治则效果极差,利用土壤添加物防治是最基本的策略,以泥炭土添加物最普遍,于调制介质时使用。
软腐病:由软腐细菌造成,病菌通常由伤口侵入,使受害部出现水浸状斑点,重者则会出现萎凋死亡。因此尽量避免造成伤口,药剂防治一般参考使用抗生素制剂,如10%四环霉素、50%扑克拉锰、81.3%嘉赐铜等。
5.2 虫害
象鼻虫:成虫自球茎内钻出,体黑色,爬出后在叶鞘内隐蔽处,危害叶片,造成叶面伤口,严重时叶鞘折断。据笔者调查,平地栽培因温度较高,以4~6月陆续钻出危害,7~8月为两次化蛹后开始羽化成虫。防治方法:加强种球贮藏前后的浸渍消毒,以便杀死球茎内虫卵。同时在生长期施用药剂防治,如选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喷雾或50%好年多颗粒剂直接施用,一般在虫害发生时开始施药,每周施药一次,连续施药3~4次。
蚜虫:危害新嫩叶及花芽,吸取汁液,重者则会造成植株不能正常生长或衰弱后逐渐枯死。药剂防治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2.5%敌杀死2 000倍液控制。
介壳虫:寄生在植株叶背面及假球茎,引起植株生长不良,重者则会使整株叶片枯萎死亡。药剂防治以20%毙蚧超微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或40%噻嗪酮悬浮剂2 000倍液喷杀。
钻心虫:多在夏季7~9月危害叶基的叶柄,幼虫钻入蛀食后会造成叶片凋萎。及时选喷苏云金杆菌悬浮剂2 000倍液或2.5%敌杀死2 000~3 000倍液。
红蜘蛛:常在高温干燥季节危害叶片,可选用阿维菌素杀螨剂、螨得斯、速灭螨等药剂喷杀,叶面、叶背均要喷到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