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西南古茶树村落景观特色研究

2019-10-12杨丽萍

园林 2019年9期
关键词:茶树村落茶文化

杨丽萍

滇西南地区因山高林密、交通不便等问题保留下来众多的古茶林,而古茶产品的生态性满足了城市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为一睹茶山真容而前往各大茶山。这一契机带动了古茶村落的发展,但村落发展主要依托古茶交易,其他景观资源却未被利用。习近平主席强调的“美丽乡村”代表了我国未来乡村的发展形态,它将乡村中的农业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三者有机结合并协同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共荣[1,2]。古茶村落要持续和谐发展应充分尊重原有价值,保护好古茶村落的自身特色,才符合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趋势。

1 滇西南古茶树村落景观资源现状

本课题选取了滇西南地区的普洱、西双版纳、临沧市域中知名古茶山进行调研,主要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访谈等方式挖掘、梳理古茶村落景观资源,调研时间为2017年10月~2018年2月,调研的古茶树村落景观现状如表1。

2 古茶树村落景观特色及价值分析

2.1 古茶村落生态性强,形成独特性景观

(1)村落置于半山腰,植被环绕

古茶村落坐落于高海拔、多山地区,村落分布于半山腰位置,四周植被环绕,种类丰富、森林覆盖率高。

(2)古茶在村中,村在古茶林间

古茶树为当地先民种植,有一定的归属性,且品质好、价值高是古茶村落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村落布局、房屋建设考虑古茶优先,形成了茶在村中,村落围绕着古茶林布局的形式。

(3)古茶景观稀缺、独特性强

古茶树历经百年多已长成大乔木,树高、枝展、叶片大、树龄长是其主要特征。

(4)生态茶园规模大、人工群落自然化

生态茶林种植几十年,围绕村落四周布置,形成了茶在林间,林在茶中间的布局模式。茶树以灌木为主,在茶园中配置高大乔木如香樟、桂花、樱花等芳香类植物,即体现人工群落景观的美观性,其香味又可祛除蚊虫,提高茶园种植的生态性。

村落布局、茶与村的关系、现代茶园的种植模式等体现了古茶村落的生态价值;多样的古茶品种、独特的古茶品质及古茶所具有的历史文化等体现了科学研究价值[3];古茶品质的独特性、古茶林的稀缺性、自然环境的生态性、人工群落的美观性等体现了旅游经济价值[4]。

表1 古茶树村落景观资源类型

2.2 古茶村落茶文化浓厚,形成文化性景观

2.2.1 采茶及制茶方式独特,形成视觉性景观

古茶树因树龄长,生长为乔木,在采茶过程中需要爬树或借助一定的攀爬工具才能采摘,与传统的采茶方式有所区别;古茶初加工方式简单,每个茶农都有相关的加工条件,常在古茶树下就能制茶、贩茶,这些过程即是见证茶叶生态性的新奇视觉景观。

2.2.2 品茶、存茶成共性,茶室建筑鲜明

古茶价值的提升,让很多游客长期驻村品茶、贩茶,村中每户人家均设有茶室建筑。茶室建筑内配有相关制茶空间及为茶商配套的休息间,或单独设置,或在老房基础上翻新。

2.2.3 茶文化活动丰富,形式多样,观赏性强

古茶树在当地老百姓心中具有重要位置,近几年茶价的升高,也为百姓带来了富裕的生活。政府不断加大对茶文化学习及宣传的力度,部分村落还开展各类古茶节庆,如易武斗茶节、邦威斗茶节、景迈祭茶仪式、芒景茶祖节等,既弘扬了茶文化,也是向外界销售古茶的主要方式。古茶村落具有的百年古茶树;古茶林深处遗留的茶马古道遗址;当地人对古茶的保护及应用;各地的茶文化活动等表现出了古茶村落景观所独具的历史文化价值。

2.3 古茶村落民族传统文化,形成多样性景观

2.3.1 古茶村落风貌完整,民居建筑各具特色

古茶村落为少数民族村落,在古茶未开发之前为贫穷落后地区,古茶交易发展至今仅几年,村落布局仍保留着传统风貌。建筑风格以当地民族文化为主,所表现的文化特征各有差异,如拉祜族以葫芦、傣族以佛塔、布朗族以茶叶、爱伲族以牛角等装饰物为主,在村落建筑中都有不同表现,通过图腾可区分建筑风格。另外即使当地民居翻新、重建也围绕着当地传统风貌建设,虽然建筑材料改变,但建筑风格仍保留着当地民居特色。

2.3.2 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包容性、多样性强

古茶村落民族众多,同一片区多民族相容,各族又自成一村。如景迈山分为傣族景迈村和布朗族芒景村,虽各村自有不同习俗,但生活在一座山头相安无事,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多样,遇到当地重大的节日,村民身穿各族服饰举村同庆,平日里则按照各自习俗进行各类农事活动。如布朗族的开门节、关门节,拉祜族的葫芦节,哈尼族的打秋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形成了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景观。

古茶村落在茶经济发展前后所表现的空间形态、建筑风格及建筑内部装饰等的变化,既要保持传统并与周边环境协调,又要和现代生活接轨,体现了建筑的艺术价值。同时古茶村落所具有的少数民族文化活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也体现了古茶村落的民族文化价值。

3 古茶村落景观影响要素分析

以古茶村落中百年古茶为证,村落留存、文化传承、景观发展所形成的村落形态、村落精神与当地的自然、人文及经济环境等有着重要的联系。

3.1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影响古茶村落景观宏观状态的因素,从村落环境、村落选址来看,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影响村落景观整体风貌。

3.1.1 气候

气候因素主要影响古茶的分布及村落周边的植被生长情况,案例点位于澜沧江下游两侧,属热带及亚热带气候条件,气候相差不大,年均气温18℃,降雨量1 800 mm,常年气候湿润、温度适宜,造就了该地植被茂盛的特点。

3.1.2 地形地貌

该片区域山多树茂,村落多处于海拔1 000 m以上的半山腰位置,地势不平,周边群山环绕,村落沿山势分布,部分村庄新增用房,需在原有老村附近寻找新址建设,村落规模不大,以点状布局沿着道路分布。

3.2 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是影响古茶村落景观中观状态的因素,从村落风貌、村落布局、建筑风格等特点来看,人文环境影响着村落景观的文化特质。

3.2.1 民族文化

这些区域是一区多族、一村一族的居住模式,整个古茶村落形成了少数民族文化多样的特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图腾形式、建筑风格等表现出多样性。

3.2.2 生态文化

有文献记载,古茶为当地祖先栽种,这不仅与当地的民族文化有着紧密联系,更与当地的生态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当地百姓认为山上的一棵树、一棵草都是神灵所赠,维护好村落的生态环境,是给自己留后路,也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不尽的财富。因此人们见古茶林就如自家菜园一样,就在家门前,树与人、树与村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生死相依的关系。

3.2.3 茶文化

云南是茶马古道的起源地,滇西南地区的易武、景迈、困鹿山等在历史的茶马古道上都留下了痕迹。这些历史的印记影响着当地人对茶历史的寻根问源,造就了人们对茶文化的应用。

3.2.4 外来文化

外来文化影响日渐明显,表现在村落建筑材料、房屋空间布局、房屋装修风格等方面的一些变化。如班章村落的建筑风格虽然仍然沿用拉祜族建筑风貌,但材料已由原来的木材转变为石材;房间布局由传统的居住、生活转变为居住、生活、娱乐、休闲及品茶功能;房屋的装修风格也越来越体现现代城市化的感觉。

3.3 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影响古茶村落景观微观状态的因素,从村落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程度、文化娱乐等内容来看,经济环境影响着村落景观的开发程度与方式。

3.3.1 农耕经济

农耕经济是村落生存的基础,也是古茶村落生存的条件。在茶经济发展以前,村落都以传统耕作模式为主,发展缓慢,处于原始状态。因此村落在选址、布局及建筑风格、材料等的选择上都需要考虑当时的经济环境,以此奠定古茶村落的景观空间、建筑的基本形式为:依山而建、植被环绕的景观格局;干阑式、土木结构的建筑形式。

3.3.2 茶经济

茶经济是村落发展的基础,从2008年普洱茶的升温开始,人们对茶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古茶因其树龄大、生长环境优良等特点,进山寻茶的人越来越多。古茶作为一种稀缺资源越来越受到茶客的欢迎,而古茶林也作为一种奇特性景观被当地政府、企业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开发。另外茶经济的发展也促使村落环境得到改善,整体上提升了古茶村落的景观环境。

3.3.3 旅游经济

古茶知名度的提升、茶价的持续升温,使得众多的茶客慕名前往,而村落的发展也有计划地与旅游接轨。从调研看知名度越大的古茶山,游客越多,游览频率越高,与旅游相关的项目也逐渐被开发。如景迈山除了开发古茶林,还对传统村落翁基、糯干、古柏树、蜂神树等景点进行保护开发。古茶村落村民也开始有计划地在自建房屋中划分出客房,甚至有外来商人到当地租房开酒店、餐饮等旅游服务。旅游经济不仅整体上提升了古茶村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开发了村落景观。

4 结语

滇西南古茶村落景观资源丰富,具有生态性、文化性、民族性、多样性的特点,并受到自然、人文及经济环境的影响,具备了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建筑艺术、自然生态及旅游经济的价值[5]。古茶村落景观表现出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茶文化特色,具备了发展茶生态旅游的资源条件,因此如何保护和开发好古茶村落的景观特色是今后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猜你喜欢

茶树村落茶文化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徐纪英:呼之欲出的“茶树花挂面”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