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流域田歌歌种与地理分布
——基于长江流域田歌形态数据库的实证研究

2019-10-12董柳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曲牌长江流域民歌

董柳莎 向 文

前 言

⓪①田歌是劳动人民在田间地头演唱的一类劳动歌曲,其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是南方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田歌历史悠久、流布地域广泛、题材内容丰富。在流变过程中,因传唱主体、流传区域、艺术风格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诸多约定俗成的田歌品种,学界一般称之为歌种。回溯民歌研究的学术史,学界对民歌歌种的研究也由来已久。甚至有学者认为,从广义上看,歌种研究应该始于民歌搜集行为发生之初,并指出“一个歌种除了具有特定的流布地域、特定的称谓和传唱主体之外,一定数量的民歌累积是其首要条件”,②樊祖荫、李文珍、赵晓楠等编著:《中国民间歌曲(上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第40页。也不无道理。

其实,从文献上看,“歌种”一词正式出现应该始于1980年代。乔建中先生在《“歌种”琐谈》一文中说:“《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各卷本‘概述’中不约而同的运用它来表述本地区、本民族民歌的分布和分类状况。”③乔建中:《国乐今说:乔建中音乐文集》,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239-243页。该文还对前人研究④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27页;杨沐《“花儿”界说问题及歌种分类探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4年第2期,第12-22页。进行了详实的回顾,并对歌种的定义、分类、名称进行了深入探讨。乔建中先生认为,歌种是中国民歌的分类系统中列于体裁之后的另一级形式类别的总称。凡是具有特定的流传范围、一定的传唱方式以及风格特色大体一致的民歌共同体,便可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歌歌种对待。⑤乔建中:《国乐今说:乔建中音乐文集》,第239-243页。关于歌种的名称,乔建中先生在《“歌种”琐谈》一文中则认为,如果在流传中群众已经沿用了某种俗称,那就应当无条件保留,承认它的合法地位。如北方的山歌歌种信天游、山曲、爬山调、花儿,南方的慢赶牛、晨歌,彝族的“阿塞”,青海藏族的“拉依”等,根本再无起“学名”的必要。对于某些属于歌种但还没有专称的,应该用“地名加劳动方式(或衬词等)”的方式构成。如“长阳薅草锣鼓”“巢湖喊秧歌”“定县秧歌”“舟山渔民号子”“青浦田歌”“胶东海洋号子”“祁太秧歌”等,并强调歌种称谓一定要尊重实际,不要脱离民间习俗。杨匡民先生在《论传统民间歌曲歌种的形成及分类》⑥杨匡民:《论传统民间歌曲歌种的形成及分类》,《黄钟》1988年第1期,第1-7页。一文中结合民间歌曲集成辑录实践,以湖北民歌为观察对象,提出“类”“体”“种”“式”的民歌种属层次,赞同歌种是体裁的下位概念,但同时也指出,在歌种中还可以以“词”“腔”“曲调”为标准进行进一步划分。匡天齐在《对民歌歌种和民歌分类的思考》⑦匡天齐:《对民歌歌种和民歌分类的思考》,《音乐探索》1992年第4期,第35-39页。一文中对歌种的分类标准进行了详尽探讨,认为歌种划分除了曲牌、词格、歌腔等标准外,还可以按题材划分,如情歌、孝歌等;按歌唱者身份划分,如背二歌、渔歌等;按地名划分,如黄河号子、弥渡山歌等;按歌唱者性别划分,如男声飞歌、奴家神歌等;按歌唱声部构成划分,如双声、大合闹等;甚至还可以按歌唱状态划分,如挣颈红、落魂腔等。除了以上单一标准类以外,有的还属于复合标准类的,如:按唱法加结构的高腔五句子,按工种与伴奏的薅草锣鼓,按歌唱时间与伴奏乐器划分的夜锣鼓等等,数不胜数。并指出,不同的歌种划分标准甚至可以明确标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樊祖荫、赵晓楠等在他们的研究中也沿用了以上研究成果。⑧樊祖荫、李文珍、赵晓楠等编著:《中国民间歌曲(上册)》,第43页。除此以外,还有部分学者将目光转向了歌种的实践问题,即运用民歌歌种相关理论对某一歌种的风格特征、艺术特点以及传承创新进行的相关研究。如傅显舟提出的将地方歌种与音乐剧结合的实践构想;⑨傅显舟:《地方歌种结合音乐剧的有益实践》,《中国艺术报》2018年8月27日,第6版。项阳从民歌认知的角度,对花儿等歌种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学术观照。⑩项阳:《民歌认知续论——对花儿等歌种创承机制的相关思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5年第3期,第67-74页。还有些学者对民歌歌种进行了个案研究。

通过以上梳理不难发现,目前有关长江流域田歌歌种的研究领域尚未有人涉足。但,上述关于歌种定义及分类的研究成果无疑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文涉及的田歌歌种数据来源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长江流域田歌形态与地理分布的数字化研究”主要成果“长江流域田歌形态数据库”。该数据库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后称《集成》)长江流域各省市分卷收录的有明确歌种标示的长江流域田歌共计886首。与本文研究相关的田歌歌种数据信息含田歌序号、歌名、采集地、歌种名称等。笔者拟通过该数据库,在厘清长江流域田歌歌种类别的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长江流域地理分布情况进行观察,以期达到拓展长江流域田歌研究的目的。

一、长江流域田歌歌种类别

关于本题中长江流域歌种类别的研究作两点说明:

第一,关于田歌歌种的数据。作为集成后研究成果,长江流域田歌数据库中之歌种信息均沿用《集成》各分卷中民歌采集者的客观记录。据统计,数据库中有歌种标注的田歌数量多达886首,涉及的田歌歌种数量多达126个。

第二,关于田歌歌种的分类依据。本文主要依据杨匡民、匡天齐两位先生的歌种分类研究成果。其中,一级分类沿用了匡天齐先生的“单一标准类”和“复合标准类”两类;二级分类沿着杨匡民先生的“词”“腔”“曲”的分类思路,并沿用了匡天齐先生的成果,进而结合长江流域的田歌歌种实际,将田歌歌种二级分类标准确定为“歌腔类”“词格类”“曲牌类”“题材类”“工种加伴奏”等。

以下,仅就长江流域田歌歌种数据库提供的数据信息,试将长江流域田歌歌种的形态类别阐述如下:

(一)单一标准田歌歌种

单一标准田歌歌种,是指田歌歌种形态分类只依据一种条件,属于单一向度标准。根据长江流域田歌形态数据库提供的歌种资料,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1.歌腔类

歌腔,一般指民歌的旋律音调部分,但由于其与歌词字调有密切关系,因此,学界普遍认为歌腔与方言具有密切联系,具有浓郁的乡土地域特色。在长江流域田歌中出现了许多以歌腔为标准进行分类的歌种,如高腔、畈腔、平腔、嗨嗨腔、唢呐腔等。

(1)高腔田歌

高腔田歌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田歌歌种之一,其音域宽,旋律起伏大,音调高亢嘹亮。数据库共收集高腔田歌计10首。其中,包括高腔田歌如四川省垫江县的《一下田来稗子多》、陕西紫阳县的《麦子调》和湖南岳阳市的《高山打鼓低山应》、高腔数板如重庆涪陵市的《黄丝蚂蚁在搬家》、高腔五句子如重庆巫溪县的《唱歌还要高提声》、二黄高腔如四川省江油市的《太阳落坡四山麻》、高腔号子如四川省云阳县的《月白裙子翠蓝衫》等。

(2)畈腔田歌

畈腔田歌音调高亢嘹亮,情绪饱满激昂,旋律起伏较大,是湖北鄂东北地区流行的田歌重要歌腔之一,长江流域田歌形态数据库中共收录了畈腔类田歌14首。有湖北省鄂东北罗田县的《细麦草帽起高楼》《扒岩》《家住在杭州城》《凤鸣山隐蔷薇》等,鄂东北英山县的《消愁解闷做生活》《山歌本是古人留》《天上大星对小星》《歌儿好唱口难开》等,以及鄂东北圻春县的《歌儿好唱口难开》、蒲圻县的《狂风吹不落犁尾巴》和黄冈县的《不知何日能团圆》等。

(3)平腔田歌

平腔田歌主要的演唱场合是在田间地头,并常常是以对歌的形式进行歌唱表演,其主要特点是旋律音调起伏不大,而且行腔流畅,一气呵成,但又不失委婉与平和。深受农民的喜爱。如湖南省大庸市的薅草歌《旭日东边起》、四川省乐至县的《山歌不唱冷四方》等。

(4)嗨嗨腔田歌

嗨嗨腔是一种在旱地、水田车水等劳动形式中产生的一种歌唱音调,后被晋剧等戏曲剧种吸纳并广为传播。作为田歌歌腔,由于受演唱主体和表演场合等因素的影响,其粗犷淳朴、风格明朗,是一种在演唱过程中衬词应用频繁,节奏明快,情绪轻松活泼,热烈奔放的田歌歌腔。主要代表作有江苏省兴化市的《都是龙车会上人》《太阳下山黑呼呼》、泰州市的《东山高来西山低》和如皋市的《哥嗨山歌妹来和》等等。

(5)唢呐腔田歌

唢呐腔是一种演唱时以唢呐为主伴奏的声腔,人声因受唢呐影响,其演唱始终与唢呐相和随形,音调高亢有力,情绪开朗,旋律隐约可见诸多唢呐腔的音调。有学者认为其为弋阳腔支系。⑪杨瑞庆编著:《昆曲评语选解》,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第204页。数据库中收录的主要代表性田歌有湖南张家界的《吃了两杯茶》和四川垫江县的《晌午太阳正当空》等。

2.词格类

词格一般指曲牌的规模、句式、平仄及韵脚等形态要素。据已有研究成果看,凡传统曲牌无论是长短句,还是五言、七言句,都有较固定的句式和字数,即曲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这是词曲形式的基础。⑫黎建明编著:《湘剧高腔分类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79页。这种词格规范在部分田歌中也有所体现,进而影响到创作者的曲体构思。如五句半、四句头、穿五句、抢八句等。

(1)五句半

五句半的词格类歌种较为典型,其结构一般由五句歌词,且七字一句构成,再加一个由三至五字组成“半句”结构,称为“五句半”。如江苏宝应县的田歌《十七十八大妹子》《我跟姐姐东西庄》《夜夜想姐五更天》、金湖县的田歌《栀子花开大白袍》、邗江县的田歌《蒿草生来绿油油》、江苏兴化县的《别人家妻子想不来》《五句半没多长》等等均属于此类。

(2)四句头

四句头是民间歌曲和民族器乐曲的重要结构形式。民歌中往往将由四个小乐句组成的民歌称为四句头。通过观察发现,长江流域田歌句式结构多为“二、二、三”七字句,第一、二、四句有严格的押韵,第三句往往允许有较多变化,其结构大多体现为典型的“起承转合”思维,典型结构形式如:

东方日出三丈高,

小姐妮勒勒把米淘。

僚呀僚看那三次头白米淘得团团转末,

十指尖尖戳刺喊郎挑。

数据库中,该类结构田歌数量70多首,占四句头田歌总数的83%。

除此以外,亦有少量四句头民歌隐含着两个“a+b”型并列上下句结构。

以上两类田歌中既有散板类,又有快板类。其中,散板的四句头田歌往往适于描绘田园风光,如江苏的《墙头跑马难转弯》;快板的四句头田歌则适于表现气氛热烈,奔放不羁的情绪。⑬李思德主编:《中外艺术辞典》,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489页。如江苏的《一对喜鹊站树梢》等。另,在湖北,还流行着一种将四句头田歌第三句扩充,使其具有八句规模,被民间俗称为“连八句”的田歌结构。⑭姜彬主编:《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95页。如鄂西北神农架林区的《昭君去和番》。

(3)抢八句

抢八句所唱曲调为“七字韵”,其由八句七言结构组成,句与句之间有严格押韵要求。一般用于集体性田间劳动,既有劳作者亲自参与的独唱、合唱形式,亦有为提高劳动工效,邀请歌师傅助兴的形式,后者常常伴有严格程序的锣鼓伴奏,锣鼓伴奏的“起头子”“收头子”和间奏是其重要的特色。如江苏宝应县的田歌《送哥送到菱角塘》。

3.曲牌类田歌歌种

曲牌一般指曲的调子名称。王骥德《曲律·论调名》中记载,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平仄,创作者可据以填词。如《点绛唇》《山坡羊》《挂枝儿》等。曲牌来自民间的数量居多,也有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有的曲牌有词有调,有的曲牌有调无词,仅供演奏。⑮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版,第5卷,第570页。据数据库资料显示,长江流域田歌中也有部分田歌沿用了曲牌名称,如江苏田歌《山歌好唱口难开》《灯里无油不发光》就属于曲牌《风摆柳》,江苏的《一见姐姐苦凄凄》《独坐高楼将郎等》《一对鸟儿树上睡》等就属于曲牌《西凉月》,《我和姐姐一路来》《唱的大家劲头来》等属于曲牌《刮地风》,《结识姐姐在丹阳》《姐似竹子哥似松》就采用的曲牌《叠断桥》词格,安徽全椒的《四个大姐来栽秧》属于曲牌《倒板桨》,等等。同时,笔者也观察到:同一曲牌不同田歌的句数、用韵以及每句的字数、句法和四声平仄等。虽然仍遵循该曲牌的一定格式,但同一曲牌的每首田歌的曲调之间已经很难识其关联性。从衬词上看,每首田歌却体现出明确的差异。至于该类田歌与原曲牌之间的具体关系,我们将做后续研究。

4.题材类田歌歌种

题材,是作品内容的构成要素之一。即作品中构成艺术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具体材料。亦特指作家用以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素材,通常是指那些经过集中、取舍、提炼而进入作品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⑯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版,第12卷,第327页。长江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地形地貌复杂,农作物种类繁多,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为底层劳动人民的田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薅草歌、耘田歌、栽秧歌、车水歌、摘棉花调,其中关于与稻种劳动相关的田歌歌种尤其引人注目。如耘稻歌、耥稻歌、车水号子、间苗歌、耙田歌等等。

在数据库中,单一标准的田歌歌种非常丰富。除了以上四类外,还可根据曲调、表演方式、衬词、体裁来分类。前者如五更调、慢赶牛、丫头调、吆牛调、滴落声、大头歌、阳照头、急急歌、九九歌等;表演方式类歌种如帮歌、呜呐喊、闹仪鼓、挣颈红、靠山音、三接气等;衬词类歌种如呀呀油、格冬代、呀嗬嗨、呼儿嗨、喂喂号、啰啰咚等;体裁类歌种如山歌、号子、小调等。

(二)复合标准田歌歌种

据《集成》长江流域各省市分卷的记录,田歌歌种名称还有一种非单一标准表述方式,即两个标准项叠加命名,具体包括:

1.工种加伴奏

以工种加伴奏形式命名的田歌歌种包括薅草锣鼓、茶山锣鼓、车水锣鼓等。其中,长江流域最多的田歌歌种薅草锣鼓数量多达130多首,如《黑脸包公坐南衙》《俏冤家》《昭君去和番》等;还有一定数量的茶山锣鼓和车水锣鼓等。

2.工种加体裁

以工种加体裁形式命名的田歌歌种包括锄草号子、车水号子、栽秧号子、犁田山歌、打草山歌、邀买山歌、耘稻山歌等多种类别。其中,车水号子有115首,数量最多,如江苏田歌《姐在房中将郎望》《送哥送到菱角塘》《大哥大嫂子》等。

3.地域(族群)加体裁

以地域(族群)加体裁形式命名的田歌歌种如吴店山歌《春季里来是长天》、西路山歌《郎在高山唱山歌》、客家山歌《多积肥来多打粮》以及郭村号子、韶山和歌等。

二、长江流域田歌歌种地理分布

地理分布是探索田歌地理空间位置范畴的研究,是田歌文化“是什么”“在哪里”基础上向“为什么”进行延伸研究的重要路径之一。笔者根据长江流域田歌形态数据库提供的田歌歌种相关数据,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⑰文中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来源于长江大学空间信息基础实验室,版本为ArcGIS10.1。,制作田歌歌种地理分布专题图,并通过表图对照的方式,对各类田歌歌种的地理分布情况展开了研究,分述如下:

(一)歌腔类田歌歌种的地理分布

根据长江流域田歌形态数据表提供的相关地理数据,笔者将长江流域歌腔类田歌歌种地理分布情况的统计列表,见表1。

表1 长江流域歌腔类田歌歌种地理分布一览表

由表1可知,长江流域以歌腔命名的五类田歌歌种流布范围各有不同。其中,高腔田歌从四川省江油向东,连片重庆荣昌、涪陵、垫江、巫溪、云阳,直至湖南岳阳,形成沿长江一线的带状分布特点;畈腔田歌则集中分布于湖北黄冈、罗田、英山、蕲春等地,成为鄂东北独具特色的田歌歌种;平腔田歌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湖南大庸、长江以北的四川乐至;唢呐腔田歌分布于湖南桑植、重庆垫江,二者均呈散点分布;嗨嗨腔田歌则集中分布于江苏兴化、泰州和如皋,和畈腔田歌一样呈单点分布状态。

将该类田歌歌种相关数据输入地理信息系统(GIS),并借助该系统制图功能,生成长江流域歌腔类田歌歌种地理分布图(见图1)。

图1 长江流域歌腔类田歌歌种地理分布图

结合图1和表1观察,长江流域歌腔类田歌歌种既呈现单点分布,又呈散点分布,还呈现多点连片、带状分布的特点。不仅如此,结合图1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发现:高腔、畈腔田歌歌种多分布于省级行政区之间的结合部,且地形多为山地;而平腔则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或低山丘陵地带。

(二)词格类田歌歌种的地理分布

根据长江流域田歌形态数据库统计可知,长江流域以词格命名的田歌歌种共有五种,笔者依据数据库提供的相关地理信息,将五种田歌歌种的分布情况统计列表,见表2。

表2 长江流域词格类田歌歌种地理分布一览表

由表2可知,长江流域以词格命名的田歌代表性歌种地理分布特点主要包括:1.穿号子、短五句田歌歌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其中,穿号子分布于巫溪、巫山、云阳、奉节以及四川纳溪地区,短五句主要分布于四川纳溪;2.五句半、四句头和抢八句三类田歌歌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其中,五句半分布于江苏宝应、金湖、邗江、兴化、高邮、扬州;四句头主要分布于江苏金湖、宝应;抢八句主要分布于江苏宝应。而词格类田歌在长江中游却极为少见(见图2)。

(三)曲牌类田歌歌种的地理分布

根据田歌形态数据库统计可知,长江流域以曲牌命名的代表性田歌歌种共计五种。笔者依据数据库提供的相关地理信息,将五种田歌歌种的分布情况统计列表,见表3。

由表3可知,长江流域以曲牌命名田歌的代表性歌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其中,以《风摆柳》为曲牌的田歌分布在江苏盱眙,安徽滁州、嘉山;以《西凉月》为曲牌的田歌主要分布于江苏高邮兴化、六合、宝应;以《刮地风》为曲牌的田歌主要分布于江苏兴化、扬州。以《叠断桥》为曲牌的田歌主要分布于江苏高邮、如皋;以《倒板桨》为曲牌的田歌主要分布于安徽全椒县。将相关数据输入地理信息系统,得其地理分布图(见图3):

(四)民间曲调类田歌歌种的地理分布

笔者对田歌形态数据库提供的田歌歌种相关数据观察得知,长江流域还有部分以民间曲调命名的田歌歌种,如慢赶牛调、丫头调、吆牛调、九九歌等。依据数据库提供的相关地理信息,笔者将五种民间曲调类田歌歌种的分布情况统计列表,见表4。

图3 长江流域曲牌类田歌歌种地理分布图

表4 长江流域民间曲调类田歌歌种地理分布一览表

由表4可知,长江流域以民间曲调命名田歌的代表性歌种主要分布于四个省市。其中,“慢赶牛调”分布在四川巴中、河南商城;“丫头调”主要分布于安徽和县、肥东、五河、滁州、来安、全椒、金寨和河南商城等地;“大头歌”田歌歌种主要分布于上海松江、青浦;“九九歌”田歌歌种主要分布于安徽南陵;还有陕西神木、府谷、彬县流传的吆牛调,等等。将相关数据输入地理信息系统,该类田歌歌种地理分布图(见图4)。

图4 长江流域曲调类田歌歌种地理分布图

(五)衬词类田歌歌种的地理分布

根据长江流域田歌形态数据库提供的田歌歌种相关数据,长江流域还有部分以典型性衬词命名的田歌歌种,如呀呀油、格冬代、呼儿嗨、喂喂号、啰啰咚、哟(呀)嗬嗨等。依据数据库提供的相关地理信息,笔者将这六种田歌代表性歌种的分布情况统计列表,见表5。

表5 长江流域衬词类田歌歌种地理分布一览表

由表5可知,长江流域以衬词命名田歌的代表性歌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其中,长江中游的有分布于河南固始、罗山、商城等地的《呀呀油》和分布于河南卢氏和湖南岳阳、湖北监利两地《喂喂号》和《啰啰咚》,其次分布于长江下游,代表性歌种包括分布于江苏省盱眙、洪泽、六合、建湖等地《格冬代》和分别分布于江苏江宁和安徽嘉山一线的《呼儿嗨》《哟(呀)嗬嗨》等。具体分布情况(见图5)。

(六)以复合标准命名的田歌歌种地理分布

通过以上研究,在以复合标准命名的田歌歌种中,薅草锣鼓和车水号子两类数量尤其丰富。笔者将数据导入地理信息系统(GIS)生成地理分布图(见图6)。

图5 长江流域衬词类田歌歌种地理分布图

图6 长江流域田歌歌种蒿草锣鼓地理分布图

图7 长江流域田歌歌种车水号子地理分布图

通过图6不难发现:薅草锣鼓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和中游的湖北和贵州省。进一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观察,其在湖北省主要分布于鄂西北的南漳、保康、神农架;鄂西南的远安、当阳、长阳、兴山等地;鄂中南来凤、鹤峰等,而贵州省主要分布于思南、德江、沿河、威宁、毕节等地,形成了以湖北中西部为主要分布区并向长江上游绵延伸展的分布带。

由图7可知:田歌歌种车水号子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两省,分布区域包括江苏靖江、盐城、如皋、东台、武进、姜堰、邗江、如东、江都、如皋、如东、高邮、兴化等近三十个县市;安徽的当涂、怀宁、滁州、天长、嘉山、来安、六安、六安、奉先、霍邱等地。长江中游主要分布于两湖平原地区,如湖北荆州,湖南湘潭、耒阳、岳阳等地。除此以外,浙江的浦江、杭州、余杭、湖州、长兴、海宁,四川的成都平原也有车水号子流布。由此可见:车水号子主要分布于沿长江一线的平原地区,主要包括环太湖平原地区、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等。

结 语

综上所述,文章借助长江流域田歌形态数据库提供的相关数据,对长江流域田歌歌种类别与分布情况的研究结果,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第一,从田歌歌种数量和类别看,长江流域田歌歌种蕴藏量非常丰富,数量多达126多种。通过比照,覆盖了长江流域民歌歌种的80%以上,堪称田歌歌种的宝库。歌种分类既有单一标准命名的歌种,又有复合标准命名的歌种。其中,既有以歌腔、民间曲调命名的歌种,又有曲牌、词格命名的歌种;既有以体裁、题裁命名的歌种,又有以衬词、表演方式命名的歌种,貌似纷繁复杂,实则脉络分明。

第二,从地理分布上看,每一类歌种均呈现特有的分布规律。如以歌腔命名田歌歌种呈现单点分布、散点分布、连片带状分布的特点;以词格命名田歌歌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四川和下游江苏;以曲牌命名田歌歌种则主要分布江南文人士子集中之地;以衬词命名田歌歌种则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等等。

第三,从文化意义上看,田歌歌种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长江流域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不仅展示了田歌歌种的丰富性,而且展示了长江音乐文化的多样性。特别是对各类歌种地理分布的研究,为人们了解田歌文化乃至长江流域的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了重要参照。

猜你喜欢

曲牌长江流域民歌
曲牌的传播与传承
202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走遍长江流域的英国小伙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昆曲曲牌与昆笛演奏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黄帝战蚩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