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得其所 方显教学本色
——基于学习差异性的小学数学“五适”课堂的探究

2019-10-12高小亮

名师在线 2019年27期
关键词:差异情境数学

高小亮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三棵树分校,江苏宿迁 223800)

引 言

正如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在数学教学中也不会遇到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由于家庭、周边环境以及自我认知和思维方式等的不同,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状态是不完全一样的,甚至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做到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做到让教育教学适合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性,积极探寻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保证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尊重客观差异,促进个性发展

家庭环境、先天遗传等原因都会让学生之间产生差异。每位学生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爱好,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观点也会有所不同,学生的这些差异性是教师无法改变和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数学时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和尊重这些差异,并以此为前提进行差异化的教学设计,组织适合、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促进不同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有效的教学方式应当以各个层次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为前提,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分层目标,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可以更好地实现基础性目标。

例如,六年级下册有一节内容是《圆柱与圆锥》,教师在教学这节内容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计。(1)基础性目标:让学生能够认识什么样的物体是圆柱,什么样的物体是圆锥,让他们知道圆柱与圆锥的特点,以及怎么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这样当他们看到物体时便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哪个是圆柱,哪个是圆锥,并能算出其体积和表面积。(2)发展性目标:让学生知道在计算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时该怎样一步一步进行推导,能根据特定情况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选用合适的公式进行解决。这样两个目标的设立便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也不会再次拉大学生间的差距,从而让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依据教学目标的差异,笔者设计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学生的表现来看,教学效果较好。

二、关注学习差异性,保证综合发展

关注学习的差异性,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尽量为他们量身定做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目前,在实际的教学中,已经有很多教师都能积极地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对于人数比较少的班级,教师可以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些具有差异性的学习方案,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如果班级的学生人数比较多,教师便可以考虑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再为不同的小组制订不同的学习方案,让学生的学习效率都能够得到提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一般都会认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数学学习阶段,其学习水平应该都一样,其实不然,一年级的学生也是存在很多差异的,他们并不是一张白纸。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学习经验相对较少,但是他们还是存在差异,教师只有重视这些差异,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教师便可以了解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及每位学生的不同之处。有的学生逻辑性很强,有的学生计算能力很厉害,有的学生很会推理,有的学生分析能力很强等。有强就有弱,有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差,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要不断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能够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始终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其数学素养[1]。

例如,在四则运算方面,有的学生就表现得比较差,这时,教师就要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有的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弱,这个时候数学教师便可以加强对立体空间方面的教学和训练。 就像“木桶原理”一样,当教师把最短的木板补上了,那么学生的综合能力便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构建“五适”课堂,实现终身发展

“五适”课堂是在适合教育理念下的一种课堂建构,指遵循儿童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考量个体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凸显个性能力的差异性,符合“最近发展区”,适合学生不断生成最佳状态。具体是强调具有差异性的适合教学,尊重、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个体差异,让每位学生的需求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满足,创设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的良好环境,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学习评价等,使教学活动落实到每位拥有不同特点和禀赋的学生身上去,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学习潜能,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进而发展学生终身有用的数学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2]。

(一)适性——适合儿童学习个性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个体的需要,要以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为基础,以学生实际的内心需求为核心,实施适合学生学习个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学习方式,从而唤醒、提升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其按照自己独特的成长轨迹健康发展。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传统的重教轻学的教学方式,积极尝试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让不同个性的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合作中开展数学学习。

(二)适时——发问、探究等符合学习时机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相关教学要素,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和探究活动,以启迪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这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更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但时机的把握也至关重要,直接决定提问情境和探究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为此,教师只有真正关注到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思维变化,立足教学实际,在思维障碍处及关键知识引导处适时地提问和组织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三)适量——学习活动量安排适中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想实现有效的统一,就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来实现,在此过程中,教师扮演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个角色定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优化教学设计,做到适度、适量的引导和讲解,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从而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适境——学习情境的创设要符合课堂问题语境

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数学情境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学习者能通过联想、想象和反思,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2]。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创设有针对性的、探索性的、开放性的、生动有趣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符合课堂教学问题语境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适合的活动情境中得到锻炼和提升,使其逐渐形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五)适情——教学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等不同学情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阐明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教学过程要建立在学生一些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上,才能产生潜能和现有知识能力之间的矛盾,教师要通过这种矛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推动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不同学情,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适合难度的内容,既要给学生一定的施展空间,又不能超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应让他们“跳一跳去摘桃子”,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拓展他们的学习能力,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成长。

结 语

“适合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探究数学教学的“五适”课堂,就是致力于让教学能更好地适合学生,通过发现、承认和重视学生差异,善待儿童天性,唤醒理性精神,尊重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成才路径,让每一位个性鲜明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满足。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他们在数学上都可以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形成其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

猜你喜欢

差异情境数学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