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炊烟是什么

2019-10-11雷传桃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土灶物质文明柴草

雷传桃

有人说,炊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有人说,炊烟是种在屋顶上的精神的庄稼;有人说,炊烟是抓在天空手里的小辫子;有人说,炊烟是一种朴素的计时方式;有人说,炊烟是围着锅台转的娘对野孩子的柔声呼唤……

我说,炊烟是一种能让人感动得落泪的风物,正在马不停蹄地消失……

城市里,炊烟已然绝迹。没有土灶,没有柴草,没有烟囱,哪有炊烟。厨房革命,革掉的自然是老掉牙的炊烟的命。人间烟火,不必炊烟。时代在推陈出新,似乎炊烟与繁华水火不相容。

乡村是炊烟的最后一块领地。如今的乡村,早已植入了城市的因子,旧貌换了新颜,去年的燕子辗转归来,居然“找不着北”,旧巢旧巢安在否?燕子难觅旧巢,归人难觅炊烟。液化气、沼气和电,取代了土灶、柴草和烟囱。炊烟正在马不停蹄地消失。

挑一个晴好的日子,我出发了。落叶树光秃秃的,视野开阔,无遮无拦。我经过微绿点点的麦田,目及之处是地平线,地平线上是几间老屋子,竖起一根烟囱,像桅杆一样挺拔。早晨、中午和傍晚,烟囱分时段袅出一缕炊烟,蓝得自在,蓝得纯粹,蓝得无限透明。哇噻——

可是,这不可能。“实践”等于“落空”,像是一块满怀试探性质的石头抛进了无穷无尽的深渊。节节拔高的乡村里,炊烟稀罕得像出土文物似的。

我以一个诗人的浪漫,想象着无家可归的自己,在乡村,择一高地,学习鲁滨逊,以祖传的勤劳和智慧,盖一间土房子,砌一座土灶,烟囱通向屋外,捡来柴草,烧锅煮饭,炊烟像快乐的孩子一样在屋顶上一蹦三尺高……锅里煮着生活,烟囱袅起炊烟。我一个箭步,跑到屋外,如炬的目光贪婪地呼吸着久违的带有草木气息的微煴的炊烟,他乡遇故知一样不能自已……

老实说,我被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炊烟征服了。

炊烟在我的心里袅出一笔葱茏的诗意。

我对炊烟的理解超越了贫穷的局限。我嗅到了万千种气息,温馨而甜畅的家的气息。我心沉醉啊。

炊烟在我的心尖上打上一个硕大的结……

也许,终有一天,我在课堂上讲解炊烟时,费尽口舌,打尽手势,孩子们仍然将头摇成拨浪鼓,满头雾水的样子让我心焦。我灵机一动,置课堂教学常规于不顾,燃起一支纸烟,注目淡蓝的烟雾袅袅升起,声情并茂地说,看,炊烟就是这个样子!

【赏析】

在作者的眼里,炊烟代表自然古朴、未受现代物质文明浸染的、诗意的生存环境,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中滋养心灵的东西;它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与自然母体相连的载体;它也是精神家园,是一种让人怀恋的纯朴、日渐远去的宁静。作者对炊烟怀有深深的眷恋,这眷恋是对质朴的世态人情的一種追念,是对纯朴、宁静、诗意的生存环境的向往,更是作者对现代物质文明销蚀古朴自然生活形态的伤感。

猜你喜欢

土灶物质文明柴草
土灶的光阴书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论析
土灶的光阴书
抽薪止沸
唐五代敦煌柴草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 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