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前景及对策分析
2019-10-11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侯毅刚郭威彭朋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侯毅刚 郭威 彭朋
一、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的缘起
“一流网络安全学院”最先由习主席在2016年4月19日网信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习主席指出“培养网信人才,要下大功夫、下大本钱,请优秀的老师,编优秀的教材,招优秀的学生,建一流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2016年6月,中央网信办为加强网络安全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针对“我国网络安全人才还存在数量缺口较大、能力素质不高、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与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强国的要求不相适应,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刚刚起步,迫切需要加大投入力度”的现状问题,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出台《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加快网络安全学科专业和院系建设、创新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网络安全教材建设、强化网络安全师资队伍建设、推动高等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育人、协同创新、加强网络安全从业人员在职培训、加强全民网络安全意识与技能培养、完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配套措施等8个方面意见。文中第一点意见就是“加快网络安全学科专业和院系建设。在已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的基础上,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发挥学科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大经费投入,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加强实验室等建设,完善本专科、研究生教育和在职培训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可通过整合、新建等方式建立网络安全学院。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利用好国内外资源,聘请优秀教师,吸收优秀学生,下大功夫、大本钱创建世界一流网络安全学院。”
《意见》中指出,“支持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探索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习主席关于网信领域系列重要讲话,以及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对未来一个时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域建设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对相关领域高校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建设、条件建设、制度建设提出了系列务实举措,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在新的起点上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2017年8月,中央网信办、教育部联合印发《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决定在2017年——2027年期间实施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办法》规定,每2年受理一次示范项目申报,参与建设示范项目的高校原则上控制在十个以内。评审认定后由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共同授牌,并与学校签订共建协议。示范高校应于每年12月31日前向中央网信办、教育部报送年度示范工作总结和下一年计划。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可组织或委托有关机构对参与示范的高校进行绩效评估,视情调整或撤销未达到预期效果的示范项目。中央网信办、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指导科研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组织经验推广交流;在“双一流”建设中统筹支持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有序参与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
同年9月,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上海开幕,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公布了全国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名单。全国参加首批评选的院校共计21所,最终获评7所,分别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二、一流网安学院建设的前景和对策分析
目前,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的培养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等50多个国家出台了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制定了专门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计划。
2010年4月,美国启动“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教育计划”(National Initiative of Cybersecurity Education,NICE),期望通过国家的整体布局和行动,在信息安全常识普及、正规学历教育、职业化培训和认证等三个方面开展系统化、规范化的强化工作,来全面提高美国的信息安全能力。
2013年2月,欧盟发布《网络安全战略》,提出各成员国要在国家层面重视网络安全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学校要开展网络安全培训,对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进行网络安全、网络软件开发以及个人数据保护的培训,对公务员进行网络安全方面的培训。
2016年11月,英国政府启动新一轮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2016-2021”,提出英国政府将在未来五年投资19亿英镑(约合157亿元人民币)加强互联网安全建设,并利用英国政府的权力和影响力,面向学校和整个社会,投资人才发展计划,解决英国网络安全技术短缺的问题。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于2014年1月10日公布了《俄罗斯联邦网络安全战略构想》,将完善网络安全骨干培养工作和组织措施列入网络安全保障方向并通过支持卡巴斯基等网络安全公司的创新,为俄罗斯网络安全战略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日本于2016年3月31日正式敲定了担负网络安全对策中枢职能的人才培养计划,主要内容是在未来4年内培养近千名专家,要求中央政府各部门制定培养项目,设立“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审议官”一职以统管人才培养等工作,强调构建人才培养系统,形成人才供需的良性循环并从2017年度起对相关职员给予收入上的优待。
360公司首席安全官谭晓生在参加第六届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峰会(XDef安全峰会)时谈到,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安全公司,360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方面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谭晓生透露:“360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即将成立,第一批将在武汉、西安和北京试点。我们的目标是每年为产业培养一万名网络安全防御型人才。”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全球的企业和高校已经在网络安全领域吹响角逐的号角。
需要强调的是,示范项目是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而不是一流网络安全学院示范,这里“建设”二字不能少。不可能通过授牌而成为一流网络安全学院,更不是自封为一流网络安全学院。进入示范项目的学院不意味着就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相反是对这些学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要加强对进入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的指导支持,也要鼓励支持其他网络安全学院和机构积极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方面作出贡献,争创一流。对学校而言,就是要总结经验,认清形势,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关键指标、推进措施,进一步领会国家建设一流网络安全学院的战略意图,抢抓发展机遇,出台务实有力的配套政策,切实把机遇优势转化为政策优势。
(一)要下大功夫
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将“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列入学校长期重点建设任务,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制度建设,不断实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突破,长抓不懈,久久为功。要科学制定“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规划,规划既是建设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又是近期中期远期改革建设任务,是发展蓝图、战略规划、行动宣言,涉及资源配置、学科构建、人事制度等一系列重大安排,对建设学校是个严峻考验,考验领导班子对社会经济发展大势的宏观把握能力、对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能力、对学科发展潮流和方向的深刻洞察能力。学校是建设主体,不仅要制定好建设方案,更重要的是实施好建设方案。可以说“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开启了重点建设的新模式,也开启了高校改革发展的新模式。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我国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校建设的动力不强、机制不畅,是我国高校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急需探索的重要课题,吸引、鼓励和支持行业企业加强与高校合作,围绕培养所需人才、解决重大瓶颈等问题,通过共建、联合培养、科技合作攻关等方式支持“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不断形成良性运行机制。高校更要主动作为,积极拓展发展空间,拓宽筹资渠道,吸引社会捐赠,扩大社会合作,多渠道汇聚资源,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健全社会支持长效机制。
(二)要下大本钱
建设世界“一流网络安全学院”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建设合力,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建立良好的共建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合力支持的格局。中央财政将“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纳入预算拨款制度中统筹考虑,并通过相关专项资金给予引导支持;建设学校和主管部门也要通过多种方式,给予资金、政策、资源支持。要在重大改革项目中加大对网络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支持。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网络安全科研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人才。深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为核心的各项用人制度改革,利用社会资金奖励网络安全优秀人才、优秀教师、优秀标准等,资助网络安全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活,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尽一切可能让广大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心无旁骛、后顾无忧,为他们投身教书育人和科技创新创造良好条件。
(三)要请优秀的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正如清华大学梅贻琦老校长所言“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等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人才培养,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我们建设世界一流网络安全学院,要立足学科之“根”、人才之“魂”。要鼓励高校多一些安心、耐心、静心,走稳走好内涵发展之路,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打造网络安全学科“高地”和“高峰”,稳中求进,逐步提高高等教育重心。“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要始终把人作为最可宝贵的资源,要有“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精神,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和鼓励专业知识好、富有网络安全工作和教学经验的人员从事网络安全教学工作,聘请经验丰富的网络安全技术和管理专家、特殊人才担任兼职教师。通过特聘院士和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返聘国内外退休高级专家等方式,探索建立“科学家工作室”,实行首席科学家制度,快速提升队伍建设水平和科学研究创新能力。
坚持“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大力吸引招聘高层次社会人才,为学校发展贡献聪明才智。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通过选留接收、选调招聘、特招入伍等方式,重点引进具有交叉培养博士学位、具有国外一流院所留学背景或在国际国内各类网络安全技术大赛中涌现出的特殊人才等优秀青年人才,不断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基础。有计划地组织网络安全专业教师赴网信企业、科研机构和国家机关合作科研或挂职。打破体制界限,让网络安全人才在政府、企业、智库间实现有序顺畅流动。与国外大学、企业、科研机构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合作,提高在全球配置网络安全人才资源能力。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主要包括:集中培训和分批培训、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全面培训和针对性培训。
(四)要编写优秀教材
教材是课堂知识的载体,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根据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在现有教材基础上,抓紧建立完善网络安全教材体系。联合出版社、企业和社会资本开展网络安全教材编写。适应网络教学、远程教学发展,加大对网络教材的编写力度。实施优质课程培育工程,按照精品、优质和重点三个层次,定期遴选建设基础好、人才培养效果突出的课程作为培育对象进行重点建设,部分核心课程组织建设微课库,鼓励开展视频公开课和MOOC、SPOC课程建设。实施精品教材建设工程,完善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机制,加大特色教材、任职培训教材建设力度,建立以网络空间安全为核心内容的专业教材体系。加大实验(习)课程和专业训练系统的开发建设力度,加强案例库、想定库建设,不断增强学员科学实验、专业实训成效。完善教学研究常态化机制,立项资助教育理论课题。
(五)要招优秀的学生
适度增加相关专业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名额。根据需求和自身特色,拓展网络安全专业方向,合理确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建设跨理学、工学、法学、管理学等门类的网络安全人才综合培养平台。开设网络安全基础公共课程,提倡非网络安全专业学生学习掌握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发挥专家智库作用,加强对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教学工作的指导。要加强网络空间安全拔尖人才培养,遴选重点高中建立生源基地,努力打通特殊人才自主招生渠道。持续办好网络空间安全实验班,不断深化个性化、联合化培养改革,探索形成特殊人才精英培养模式。探索开展接力培养、掐尖改训培养,建立弹性学制、完全学分制等配套政策,特别优秀学员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在国内安全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基地,着眼岗位需求强化实践训练内容,积极开展多专业联合对抗演练改革。研究生招生指标进一步向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倾斜,试行硕士研究生招生综合素质考核推免制度,创新硕博连读招生制度。
(六)要推动学院和学科两个一流协调并进
“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要处理好建设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和建设一流网络安全学科的关系,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建设一流学院,首要的是建设一流网络安全学科。以学科为基础是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的根本路径。另一方面,一流学院建设不能简单等同于一流网络安全学科建设。良好的学术氛围和顺畅运行的体制机制,是学科健康发展的基础。没有一流学院的整体环境,也建不成一流学科。应从推动一流学院和一流学科协调并进出发,加强总体规划。说到底,建设“一流网络安全学院”重在质量和特色,绝不是规模和数量上的比对。争创一流,并不是争创“全能冠军”。如果一味搞“大而全”“小而全”,而无学科特色亮点,争取一流建设也会失去优势。在学科建设方面,要坚持学科有选择性的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具体操作上,要强化学科高点,培育学科重点,扶持学科增长点。既要克服“唯学科论”的倾向,也要克服“撒芝麻盐”的倾向,把有限的资源统筹利用好,好钢用在刀刃上,形成学科发展优势带动、多元发展、交融并存的良好态势。
(七)要着力推进中国特色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制度建设
无论美国、英国,还是欧洲、亚洲,经过几百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学制度。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必须立足中国大地、立足中国特色、立足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这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中国高等教育具有“中国”“社会主义”“党的领导”的鲜明属性,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必须在大学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大功夫。客观讲,我国高校在这个方面需要做的功课不少,显性指标易达,制度、环境、文化、氛围等软实力,需要更长时间积累,需要更加艰苦持续的努力。要加快建立健全高校章程落实机制,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共青团、学生会等在民主决策机制中的作用,加快形成以章程为统领的完善、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加快建立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理事会制度,充分发挥理事会对学校改革发展的咨询、协商、审议、监督等功能;加快完善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的模式,推进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积极引入专门机构对学校的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要聚焦关键环节,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人事制度、科研体制机制、资源募集机制等领域改革,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推进进程,不断形成制度性成果。
(八)要形成中国特色的评价体系
建立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国内外高等教育的一个难题。破解这个难题,必须坚持综合评价的原则。从标准本身来讲,单一孤立的指标很难反映高校办学水平的全貌,特别是人才质量、治理结构等,既要通过量化指标来反映,又要防止指标片面化、绝对化。从学校的历史传承和定位讲,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特殊的历史和现实情况,我国高校的使命任务显著区别于国外高校,必须分层次、分类别对高校进行评价。
中国特色的“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应该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标?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值得重视:一是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首要标准。学校办得好不好,主要看培养的学生优秀不优秀。一流网安学院应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在其中涌现出学术大师、兴业英才。二是要把产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内外公认的成果作为重要考量。服务国家网络安全应成为学院的使命。一流网安学院的成果应该表现为破解世界网络领域前沿难题、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回答解决区域行业重大理论现实问题等多种形式。三是要把形成的重大影响力作为最高评价。要以长远的眼光、历史的视野,审视学校对国家网信领域所作的贡献,以及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所产生的影响。
特别强调的是,要把一流本科教育作为评价导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础在本科。没有高质量的本科,建设一流学院就缺乏根基。一流学院的本科教育应该在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投入等方面具备充足的保障。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坐标系,不能“自说自话”。构建中国的“一流网络安全学院”评价体系时,可以借鉴参考国外一些通行的做法,在可比领域和具有显示度的指标上,加快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赢得国际的认可和尊重。但是,我国的大学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色,绝不能被国外的排名指标牵着鼻子走,更不能简单套用、完全依赖。建设“一流网络安全学院”不能唯国际排名论英雄、论成败,关键要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有影响力的评价体系,解决好国家和民族面临的时代问题,这是我国一流网络安全学院示范项目建设中不可回避、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当。
(九)要始终坚持动态管理模式
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逻辑告诉我们,公平竞争的制度规则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前提。一流网络安学院建设的良好生态同样需要公平有序的竞争来保证。只有竞争性的动态实施才能打破身份固化,实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一池活水。同时也要看到,竞争必须公平有序、合理预期,要避免靠“排位置”“争经费”“抢人才”搞“零和博弈”“恶性竞争”,这样的竞争打乱秩序、破坏规则,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坚持动态实施,必须程序公开、规则透明、全程评估、有序竞争,要利用绩效评价杠杆,抓好前后两头:对建设成效突出、达到预期的高校要逐步实行常态支持机制;对进展滞后、缺乏实效的高校,要及时亮出“黄牌”“红牌”,进行警示调整。动态实施涉及利益格局重大调整,要有坚定的决心、改革的智慧、破冰的勇气持续推进,用有序竞争促进有限资源最优配置,创造百舸争流、扬帆竞发的良好局面。实行动态管理,就是避免一劳永逸,避免争帽子、争投入,没有“铁帽子”“金饭碗”,没有“永久牌”,一流网安学院建设,永远在竞争中取胜。
三、总结
“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工程之一,也是实现高等教育中国梦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是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战略工程,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严峻的历史考验。建设高校要高度重视,列入学校长期重点建设任务,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制度建设,不断实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突破,长抓不懈,久久为功,为建设世界一流网络安全学院贡献力量,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贡献力量。国家要加强“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顶层设计,做好系统谋划、政策引导、绩效评价、有效推进,特别是加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和一流网络安全学科评价体系研究和建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一流评价机制,有力引领和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进程,为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