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技术评价研究

2019-10-11刘友多

防护林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康养设施基地

刘友多

(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 福州 350003)

森林康养基地集旅游、休闲、医疗、度假、娱乐、运动、养生、养老等健康服务于一体,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发展森林养生产业有利于普及健康生活,建设健康环境,优化健康服务;有利于提升人们亲近自然、参与户外运动的幸福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好项目。

1 关键术语与定义

1.1 康养

是指根据人类生命活动规律,采用各种调节保养的方法,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达到颐养生命、健康心灵、增强体质、增进智慧、预防及治疗疾病等目的的活动。

1.2 森林康养

是以森林景观、森林环境、森林食品、森林文化等为主要资源和载体,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医疗及康体设施,以及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开展以森林体验、修身养性、调适人体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提神和科普教育等活动的统称[1]。

1.3 森林康养资源

指森林环境中有利于人类健康,可以为森林养生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各种要素的总和[2]。

1.4 森林康养基地

是以森林资源及其赋存的生态环境为依托,通过建设相关设施,提供多种形式森林康养服务,以促进游客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为目的,满足不同人群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的特定区域。

2 森林康养基地评价内容

2.1 森林结构

包括集中连片的康养基地森林面积和毗邻区外围缓冲带森林面积、康养基地红线内的森林覆盖率、天然林比例、阔叶林比例、森林龄级结构、精气树种比例、康养基地内生物多样性等指标。其中,集中连片的康养基地森林面积不小于200 hm2;毗邻区外围缓冲带森林面积不小于100 hm2;康养基地红线内的森林覆盖率不小于85%;基地红线内天然林面积占基地总面积的比例不小于 30%;基地红线内阔叶林面积占基地总面积的比例不小于 40%;基地红线内成过熟林面积占基地森林总面积的比例不小于45%,中龄林面积比例不小于35%;基地红线内樟科、芸香科等精气树种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比例不小于30%;基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面进行评价:A 遗传多样性权重30% ;B 物种多样性权重35% ;C 生态系统多样性权重35%。生物多样性评价根据所制定的评价指标,赋分标准和计算公式,由专家、管理官员等组成评审团进行。

根据分值高低,将生物多样性评判为5级。生物多样性极丰富( 85~100分);丰富(75~84分);较丰富( 51~74分);一般( 41~50 分);贫乏( 31~40分)[3]。

2.2 森林环境

所有测定点空气负离子含量平均值不少于1 200 个·cm-3;所有测定点空气细菌含量平均值小于 1 000 cfu·m-3;所有测定点 PM2.5 的24 h平均浓度小于 80 μg· m-3;按照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他空气污染物(SO2、NO2、NO、O3)浓度限值达到1级浓度限值。康养基地主要生活区噪音昼间小于 50 dB,夜间小于 40 dB。一年中主要康养区域人居环境气候要求 3 级(舒适)的天数不低于120 d。土壤无化学污染,土壤质量要求达到 GB 15618 规定的1级指标。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GB 3838规定的I类,污水排放达到GB 8978规定的排放标准要求。无通过工业技术发展变更的天然辐射,无有害人体健康的人工辐射,远离天然辐射高地区。生态系统的原生状态保持完整,特色鲜明;地形地貌完好,无开矿采石、挖沙取土等改变地形地貌的活动;无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生产活动,无商品林采伐行为,无与基地管理无关的耕作行为;不宜使用化肥与杀虫剂。

2.3 森林景观

按照《森林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DB35 /T 1755—2018)的要求,单体森林景观必须包含地文资源、水文资源、生物资源、人文资源、天象资源等5大类[4]。四级以上的单体森林景观个数不少于20处。

康养基地森林旅游资源评价按照GB/T 18005-1999执行。康养基地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5],分值要求达到20分以上。

2.4 森林文化

森林文化是指人对森林(自然)及其衍生品的敬畏、崇拜、认识与创造,是建立在对森林(自然)及其衍生品各种恩惠表示感谢的朴素感情基础上的,反映在人与森林(自然)关系中的文化现象。森林文化基本特征有:生态性、人文性、民族性、地域性和统一性。

按照《森林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DB35 /T 1755—2018)的要求,人文资源中的森林文化载体(树文化载体、花文化载体、竹文化载体、茶文化载体、其他森林文化载体)必须在康养基地内有体现,四级以上的单体森林景观中必须有森林文化载体。

2.5 森林食品

森林食品,是指源自大森林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康养基地内森林食品备受游客和健康人士的喜爱。森林食品的特征有:

(1)优良生长环境,品质更健康。森林食品远离都市,土壤、水源和空气均是无污染的,遵循自然的生长规律,产出的食物含有较多营养元素,让人所需的营养得到全面的补充,吃的健康。

(2)绿色原生态,口感更美味。森林食品均为绿色、有机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添加剂,最大程度上保持原本的味道,口感却更为浓郁和鲜美。

(3)就地取材、食用更安全。康养基地内森林食品均就地取材,保持高度新鲜度,游客还可以自己参与种植、采摘、加工,食用更安全。

康养基地内必须有不少于基地总面积3%的面积用于森林食品生产。

2.6 森林安全

(1)康养基地“三防”(防火、防盗、防畜破坏)监测。传统人工巡查准确率低,不能实时掌握情况。必需建立基于移动通讯的森林“三防”监测系统,实现对森林安全的远程监控。康养基地内必需建立1套“三防” 电子远程监控系统。

(2)森林防疫、森林病虫害监测。采用网络系统监测一体化设计,配套温湿度、烟雾等多种传感器和摄像头模块,由远程传感器和摄像头将数据实时通过网络传回监控终端,实现对森林防疫、森林病虫害监控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康养基地内必需建立1套森林防疫、森林病虫害远程监控系统。保持基地内病虫害面积不大于基地森林面积的5%,有害人体健康的物种少于基地物种总数的0.05%。

(3)森林群落稳定性监测。森林群落是指在一定地段上,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并包括该地段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所形成的有规律组合。是各种生物及其所在生长环境长时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同时在空间和时间上不断发生着变化。一个群落中不同种群不是杂乱无章地散布,而是有序协调的生活在一起,这就是森林群落的稳定性。必需每3~5年,定期对康养基地内森林群落结构进行分析,估评森林群落稳定性状况。

3 森林康养设施

3.1 主要康养服务设施

(1)住宿设施:康养基地住宿服务,根据康养人群的规模和需求,确定宾馆、饭店、特色旅店的接待房间、床位数量及档次比例,并根据康养产业发展需要预留扩建条件。

(2)餐饮设施:餐饮服务点规模和布局,根据基地建设布局和实际条件统筹安排,在游人集散地和较为集中的休憩点,设置餐饮服务设施。 餐饮点建筑造型应与自然环境协调。

(3)购物设施:基地内必须具有相对集中、便捷的购物设施。基地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购物场所,销售康养类林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等。

(4)管理服务设施:应在交通便利、位置明显区域进行设立管理服务设施,方便基地维护管理。可根据康养人群容量、停车数量、基地规模统筹安排进行建设。

(5)康养健身设施:健身设施规模、类型和布局,按照功能定位和实际条件统筹安排,按照康养人群需要,设置康养、露营和运动等设施; 康养健身设施建筑造型应与周边自然环境协调。

(6)休闲娱乐设施:选址和建设不得破坏康养基地原有景观和自然环境;结合基地内地形条件和现有设施,因地制宜布设休闲娱乐服务项目。

(7)科普设施:在森林类型多样、物种多样性丰富的区域布设科普设施;设置森林生态科普、森林生态文化、森林康养知识解说。

(8)医疗设施:康养基地内可以根据需求设立医疗站或医务室。有条件的康养基地可以与当地大医院合作,建立合作医院和保健中心,开展治疗和理疗。

(9)安全设施:建立健全安全风险提示制度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完善安全控制和游客应急救治体系,应建立安全预警机制。

(10)技能培训设施:森林康养是一项新兴的产业,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初期突出问题是人才奇缺,为改变这种状况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关键途径。

3.2 康养基地基础设施

3.2.1 交通基础设施

(1)道路系统:车行道路达到林区Ⅲ级道路标准,符合安全行车基本要求。登山步道宽度应1.0~1.5 m,踏步宽度应>30 cm,踏步高度应<16 cm,台阶踏步数应>2级。徒步步道宽度应1.5~2.0 m,踏步宽度应>30 cm,踏步高度应<16 cm,台阶踏步数应>2级。康养步道应避免坡度过陡,铺设路面宜适宜残疾人员及病人患者游览需要。步道纵坡宜<7%,步道宽度分为三级,低强度以0.6~0.8 m为宜;中等强度以1.2~1.5 m为宜;高等强度以1.5~2.0 m为宜。铺设路面材质以当地材料为主,不宜硬化,应少设台阶。路面和形式富于变化,注重安全,自然、简朴、舒适、最大化减少对森林环境的扰动。

(2) 步道系统解说牌:在步道转弯或分道处设置步道系统指引图、步行线路及现处位置图。按平均距离400~500 m设置解说牌,解说牌内容包括沿途地形地貌、步道线路及主要设施配置;现在位置点及溪流、桥、峡谷、池塘、悬崖、瀑布等目标位置以及到达每一休息点的距离与步程时间。步道每条线路以不同的颜色表示,并标明平均坡度。

(3)停车场:规模应与基地的游客接待容量相适应。

3.2.2 环卫基础设施

(1)制定基地卫生管理办法,加强环境卫生宣传,设立卫生宣传告示牌,促使游客自觉维护景区环境卫生。

(2)设置封闭式生活垃圾站,集中收集后转动到附近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各主要游道边,每隔60~100 m设1个垃圾箱;各主要服务接待场所应根据需要设置垃圾箱。

(3)基地必须有一处环卫站,配备专职环卫工人和垃圾车,实行环卫分区责任制,定时清扫、收集垃圾,及时送达垃圾站处理,并负责进行基地内厕所的清理。

(4)公共厕所:公厕设计应符合《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的规定。结合主要游人聚集和活动频繁的地方设置既隐蔽又方便使用的A级旅游公厕,其外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5)垃圾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按照GB 16889或GB 18485执行,建筑垃圾处理应按照CJJ 134执行,医疗垃圾参照《医疗垃圾管理条例》处理。

4 森林康养基地质量评价

按照《福建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评价技术规程》分类体系,对福建省森林康养基地进行评价,评价由外业调查专家组完成,采用打分评价方法,采用百分制,等级指标采用5 级制。

4.1 评价内容

应满足“2森林康养基地评价内容”相应指标的要求。

4.2 计分方法

“2森林康养基地评价内容”相关指标采取量化分级打分评定,评分标准共计 100 分。森林质量赋值60分,其中森林结构、森林环境、森林景观、森林文化、森林食品、森林安全各10分;森林康养设施赋值40分,其中主要康养服务设施20分,康养基地基础设施20分。每一评价因子所分档次,其因子所赋值,详见《福建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评价技术规程》。

4.3 评价等级指标

根据评分分值将森林养生基地质量分为5个等级。一级森林养生基地:分值≥90;二级森林养生基地:80≤分值<89;三级森林养生基地: 60≤分值<79;四级森林养生基地:40≤分值<59;五级森林养生基地:分值<39。

5 总结

森林功能的多样性和生态休闲理念,适应了现代人们追求健康、创造时尚的生活需求。人们开始从最初的单纯的游山、玩水、赏景性森林旅游向休闲、度假、保健、养生的森林康养方式转变。福建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推进森林养生产业发展,出台许多政策,推出许多举措,得到广大乡村的积极响应。为科学规范建设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推进全省森林康养产业健康发展,开展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技术评价体系研究,尤其显得意义突出。

猜你喜欢

康养设施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民生设施非“摆设”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我的基地我的连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那些康养旅游特色小镇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