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动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实现新发展
2019-10-11方万桂
方万桂
随着市场经济法治化、经济全球化和管理信息化的形势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着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充分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发展的系列目标要求,指明了新时代内部审计事业的前进方向,为新时代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满足管理层期望,需要正确分析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密切关注企业发展和深化改革中的不确定因素,准确把握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定位,紧紧抓住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问题导向,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注重揭示发展中的风险隐患、注重加强对大额资金使用绩效的审计、注重揭露违纪违法问题、注重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在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促进安全高效和厉行节俭、助力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在新时代有新发展。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1983年9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审计部的成立,标志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始和内部审计事业的开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内部审计工作由发展初期的“是国家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回归为单位、部门的自律性组织。内部审计工作内容也由初期的以财务审计为主到以业务审计为主,再向管理审计发展。2003年6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内部审计准则》定义,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2011年1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发布新版《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其中对内部审计进行了全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通过三十多年的实践发展,内部审计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内部审计工作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开展起来,但是,亟待提高和完善的问题也不容小视。
(一)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企业经济活动,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等规定的框架内具体运行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偏离框架的问题。大多数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职能定位不够准确,审计报告得不到有效重视,要求整改实施的内容流于形式,发挥不了内部审计监督、评价和管理的职能。
(二)内部审计不规范,审计质量不高。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独立性不强,审计力度不大。内审人员地位不明确,专业知识不够,审计程式简单,参考标准不一,审计方法不多,信息化和电算化手段不足,审计结论可信度不高,缺乏权威性。
(三)内部审计范围狭窄,审计工作风险加大。随着知识经济多元化发展,面对电子货币、电子邮件及“虚拟公司”等不确定性信息因素的增加,审计内容由单一的财务信息转向非财务的、非经济的,甚至是物质和精神层面上的信息,审计的时间和空间得以扩展和延伸。目前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仍然停留在财务审计上,忽视经营效率与风险的审计,助力企业正确经营决策欠缺。
二、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一)内部审计由单纯的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发展。面对日益多元的市场竞争,企业管理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企业内部管理不当导致的经营风险加大和效益下降等问题。企业要取得长足发展,需要在完善企业管理上狠下工夫,建立一套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减少内耗。新时代的企业内部审计满足投资和管理层次多元化的需要,从企业财务审计向企业管理审计延伸,由监管监督向服务咨询延伸,触及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保障企业高效经营管理、健康有序发展。
(二)内部审计由风险导向审计向战略导向审计演进。随着新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张、管理活动日益复杂,发展为了人、依靠人的人本战略受到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及利益相关者纳入内部审计框架成为大势所趋。传统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企业管控财务、营运、市场、法律等常规风险,但对于战略风险往往无能为力。针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从战略的视角,实施包括战略管理、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价值管理、内部控制、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企业商誉、知识资本等战略导向的内部审计,对企业整体和业务单元提供确认和咨询服务,对阻碍企业战略实现的业务环节、内部控制活动和重大风险领域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企业完善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效率,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三)内部审计由事项审计向规则审计前移。传统内部审计窗口较为狭窄,大多聚焦于财务报表、采购、销售、投资、人力资源管理等经济事项的事后审计,无法降低企业整体业务流程存在的重大风险水平。新时代经济环境下,企业对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企业规章制度、内部流程、合同契约等规则的运用更加突显,政策、法律、文化驱动制度,制度驱动业务,业务创造财务绩效。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更加侧重于关注规则制定是否合理,规则执行是否有效,由事项审计向规则审计前移,从单纯关注价值创造结果,到关注价值创造过程,有助于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及政策带来的机会,规避法律风险,推动企业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和业务流程,控制企业风险,提高企业取得成果的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价值增长。
过去,通常是在财务部门下设审计机构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此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审计模式,早已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为确保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近年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推动下,在企业最高管理层领导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并对董事会负责,按照国家颁发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内部审计务实标准》等有关精神,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构和制度,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落实企业年度报告外审制度,规范监督职能,提高监督效率,扎实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为企业高效经营发挥作用。
三、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应对
顺应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要求,针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
(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确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按照要求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和标准,选拔作风正派、法律意识强、业务素质高、沟通能力强的人员到审计队伍中来,由企业负责人直接领导,解除其他代管职责,做到专职不兼职。明确内部审计职能范围,明确审计范围和工作流程,做到依法审计,高效审计,确保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二)提高思想认识,重视支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审计署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第六、八、九、十条中都规定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权力机构应当为内部审计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前提保证,大力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像抓生产抓安全一样抓好内部审计工作。要充分认识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特别是企业最高领导层要重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加强法律意识,自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依法经营企业。在重大经营方案制订和市场行为等活动中安排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减少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行政干预,不给审计人员增加负面压力,对打击、报复、诽谤、诋毁审计人员等不良行为,坚决予以抵制和批评教育,解除审计人员的后顾之忧,在规定的监管职能范围内高效地开展工作。
(三)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审计队伍专业水平。企业内部审计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但要求内审人员作风正派,一身正气,不徇私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而且还要具有相关的财务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知识。这就要求经常开展审计从业培训,加强审计业务学习,贯彻政策法规,剖析具体案例,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全面提升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审计能力,为企业把好审计关。内审人员要经常深入车间一线,熟悉单位生产工作流程,有针对性地掌握本企业的经济活动规律和经营业务状况,对枯燥的财务数字和报表进行正确的剖析,提报正确的审计结果。
(四)拓展审计领域,不断探索内部审计新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扩宽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传统审计目标,从过去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监督管理扩展,包括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计划管理,目标管理和风险管理等领域延伸。改变过去的事后审计,转向全过程审计监督,做到企业业务发展到哪里审计就深入到哪里,如经营合同、物资采购、业务预算,招标投标等等业务。同时,强化环境性和公平性,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内部审计的范畴,开展落脚点对人的规则审计,建立科学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健全的制度和文化体系,降低企业环境风险,增强企业各系统的协同性和创造性,以及财务绩效的可预见性和可持续性,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造成事后损失不可挽回的局面,提升各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
(五)完善工作程序,创新内部审计工作。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以保障企业利益为前提,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细化内部审计操作流程,充分利用信息化、电算化等手段,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相结合,将系统审计与数据审计相结合,将技术创新和传统方法相结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在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思路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拓展审计深度,延伸审计广度,审查企业资源取得是否符合财务管理财富实现最大化,关注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持续经营能力,为管理层提供资料依据,正确做出预警,使管理层尽早应对金融、舞弊、政策、经营等风险。
(六)加强审计结果运用,建立健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是内部审计价值实现的关键所在。充分有效运用内部审计结果,对检验内部审计质量、体现内部审计价值、提升内部审计地位、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推动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运用内部审计结果做了明确规定。建立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完善内部审计与其他内部监督协作配合机制,落实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移送等机制,将内部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干部和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推动审计成果转化,规范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内部审计的终极目标是提高管理水平,防范风险。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作为企业治理自我约束机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在《审计法》《公司法》的规范下,始终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保证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以及企业治理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和对所了解的重要事项认真予以披露,促使被审单位部门严肃执行审计决定、整改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中的监督作用,促使企业组织、控制架构趋于合理化、科学化。
我国现代社会经济从计划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从粗放型管理逐步转入精细规范化管理,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对市场风险和种种诱惑,做到依法经营,规范管理,降低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是对企业经营者的严峻考验。作为企业安全监督第一道“防火墙”的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管理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管管理职能,及时有效揭示问题、提示风险,发现企业内部管理、财务和制度体制上存在的漏洞,主动纠正偏差,完善制度体制,对降低经营和投资风险,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