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M-FCEM的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影响因素分析
2019-10-11陈浩东
陈浩东,潘 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1 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以及经济全球化与贸易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也随之发展,其发展历程经历了萌芽期(1999 年-2007年)、发展期(2008 年-2013 年)和爆发期(2014 年至今)三个发展阶段。特别是2014年以来,跨境电商进入爆发期。由于跨境电商能够突破时空局限性和地域性,作为网上丝绸之路的它已经成为我国实施对外贸易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促进对外贸易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1]。表1给出了我国2008-2017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和跨境电商发展状况,图1给出了我国2008-2017年跨境电商的增长率以及占进出口总额百分比的发展变化趋势。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在我国对外贸易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跨境电商行业却保持高速增长。截止2017 年底,跨境电商在进出口贸易额中占比达到了27.34%。与此同时,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跨境物流行业的快速增长,而高效、快捷的跨境物流系统又可为跨度电商的发展提供基础物质保障,二者呈现出交叉而动态的复杂协同关系。基于此,探讨影响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的因素,根据相关理论分析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影响因素,以及评价二者协同发展水平,促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已成为当前理论研究和现实需求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因此,对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影响因素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表1 我国2008-2017年进出口总额和跨境电商发展状况
图1 2008-201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及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变化趋势
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对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王玉玲[2]从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内部协同缺失、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之间协同缺失等方面分析了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模式;李晓沛[3]基于跨境电商的特征以及发展模式,梳理了河南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领域的创新,给出了促进二者协同发展的宏观措施;张夏恒等[4-5]从电商生态系统角度出发,构建了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并基于物种、环境、供应链、地理空间等视角分析了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的机理及发展路径;姚佳[6]基于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相互关系,从产业链视角分析了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水平,为新常态下二者的协同发展提供建议;何江等[7]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从协同发展与协同关系、协同评价、协同机理等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给出了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的未来研究方向;刘小军和张滨[8]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对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协同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二者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构建了跨境电商物流信息平台,并给出了具体发展措施。刘有升等[9]采用灰色关联度理论,构建了基于复合系统的跨境电商与现代物流协同评价模型,对跨境电商与现代物流的协同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现代物流的发展明显滞后于跨境电商,导致二者在结构和功能上无法有序耦合。张夏恒等[10]构建了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复合系统协同模型,对二者的协同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其他很多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协同影响因素和协同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详见文献[11-13],这里不再赘述。
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可知,国内学术界对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协同发展问题研究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虽然现有研究成果取得了重大进展,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现有研究成果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研究偏少并且研究方法选择单一、有限。而且上述文献选择的影响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评价指标因素大多过于宏观,关联度偏弱,虽然便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可是很难反映出影响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的内在驱动因素、外在驱动因素以及中介、调节因素等,提出的促进二者协同发展的措施也缺乏一定的针对性。钱慧敏等[14]基于扎根理论模型,对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的协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协同环境、协同机制、协同关系、协同意愿、企业特征以及协同预期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每个一级评价指标下又总结了相应的二级评价协同影响因素,最后给出了二者的协同评价目标。本文在钱慧敏等[14]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分析影响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因素,构建了评价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EM)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M),建立了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影响因素评价指标模型。对影响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协同因素的权重、评价等级以及评价等级隶属度分别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促进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协同发展的有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2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与模型构建
2.1 构建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考虑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不同行业特点以及各个影响因素的可得性和客观性,本文主要从外驱因素、内驱因素、中介因素、调节因素以及协同目标五个维度展开研究,其中外驱因素又包括协同环境和协同机制两个子维度,内驱因素包括协同能力和协同关系两个子维度,中介因素主要有协同意愿一个子维度,而调节因素包括企业特征和协同预期两个子维度。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评价目标主要由信息反馈效率、物流运输效率、物流运营绩效、企业核心竞争力、消费者体验、行业协同氛围等6 部分构成。每个二级评价指标又包含了若干个三级评价指标。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能够反映跨境电商行业与跨境物流行业协同影响因素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2.2 构建基于EM-FCEM的协同影响因素评价模型
表2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
对矩阵X=(xij)m×n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得到矩阵Uij。
然后,求各评价指标的熵值。
(2)构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FCEM)的协同影响因素评价模型。在对一些具有模糊性或者不确定性的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决策时,很难给出确切的结果,这时可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决策。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影响因素的基本思想是:在确定各评价指标的评价等级和权重的基础上,采用模糊集合变换原理,以评价等级隶属度描述各评价指标的模糊界限,构造模糊评价矩阵,通过多次多层的复合运算,最终确定评价指标所属等级。
应用FCEM 评价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影响因素的步骤如下:
①确定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影响因素即指标域。基于已有文献研究成果和本文选择的相关指标,指标域见表2。
②确定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影响因素的评语等级论域。 这里设定评语等级为5,即其中表示n1非常满意,n2表示满意,n3表示一般,n4表示不太满意,n5表示不满意。假设有A位决策者对协同影响因素进行评价,不同的评语等级可以反映出专家或决策者对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影响因素不同的满意状况。
(2)沉箱码头段沉箱顶标高+1米,当地设计最高水位+3.24米,沉箱处水深较浅,施工船舶难以进入沉箱路侧区域施工;且沉箱陆侧水域面积较小,抓斗船无法布置船位;
③确定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影响因素评价目标。构造模糊评价矩阵(fij)m×n(m个评价目标,n个评语等级),其中fij=fij(x)为方案x在第i个目标处于第j级评语的隶属度。当对多个(m个)目标进行综合模糊评价时,还要对各目标进行加权处理,设第i个目标的权重(系数)为Wi,则可得权重(系数)向量M=(W1,W2,...,Wm),满足:
如果评价目标i(i=1,2,...,m)又包括k个评价指标,则每个评价目标的隶属度(fi1,fi2,...,fin)需要由其模糊评价矩阵(由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构成)和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进行模糊加权处理得到。
④利用模糊矩阵的模糊乘法“⊗”得到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影响因素模糊综合评价矩阵,即:
其中:
模糊综合评价矩阵=(g1,g2,...,gn)(实际上是1×n的向量)表示方案x处于各级评语的隶属情况。矩阵的模糊乘法规则:只需要将矩阵中乘法的普通相乘“×”改为取最小“∧”运算,普通加法“+”换成取最大“∨”运算即可。
⑤归一化各方案的模糊综合评价向量,根据评价指标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做出决策。决策的准则为评价等级最高(好)的隶属度最大者为最优。即可以确定影响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因素的重要性。
3 协同影响因素数值分析
若有A位评价者(专家)对构建的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协同影响因素和协同目标以及融合的效果进行评价,考虑选择的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评价指标见表2。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后,根据构建的EM-FCEM评价模型,对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协同因素的评价等级隶属度进行计算和评价。
3.1 基于EM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该部分采用熵值法确定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评价指标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权重。本文选择了20位具有经营跨境电商物流企业实际经验的经理人和该理论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和调查评价。根据20 位评价者给出的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数值,依据熵值法的计算步骤,得到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各子系统评价指标的权重,见表3,限于篇幅限制,具体计算过程这里不再赘述。
表3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影响因素权重值
3.2 基于FCEM评价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影响因素
采用构建的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影响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企业的各协同影响因素进行评价。首先对20位评价者对各个影响因素的评语等级进行汇总和分析,将各个影响因素的评语等级隶属度进行划分,得到各级影响因素的隶属度矩阵。20位评价者对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协同影响因素的评价情况见表4。
根据表3和表4中数据可知:
同理计算可得:
所以模糊评价矩阵的转置矩阵为:
表4 20位评价者对协同影响因素的评价情况及评价等级隶属度
而M=(0.263 0.221 0.199 0.200 0.117),所以: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知,影响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因素的一级指标中,指标设置较为合理,非常满意占比为0.247,满意和一般占比为0.253,不满意占比为0.246,非常不满意为0。一般以上整体占比达到了0.753,说明决策者对一级指标的选取相当认可,可是评价指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立柔性、动态的一级指标调整机制,满足企业实际需求,是未来研究方向。
在二级指标的评价结果中,协同意愿和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目标权重分别为1.000,主要因为一方面协同意愿是促成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两个行业合作的核心要素,另一方面协同又是企业实际运营追求的目标。协同能力的权重为0.600,协同关系的权重为0.400,协同能力是促进二者协同的根本动力,而协同关系只是起到催化作用,所以前者权重大于后者。协同环境与协同机制的权重分别为0.450和0.550,基本上保持了平衡,因为协同环境是支撑动力而协同机制是基本保障。企业特征和协同预期的重要性一样,企业特征是情景条件,后者是基础前提,故二者差异性不明显。这些结果基本上符合实际情况,说明评级者也基本上认同这些二级指标的设置。
在三级指标的评价结果中,基础设施水平获得的n1隶属度最高,为0.400,说明了基础设施的重要性,这为决策者提供了管理的基本方向。企业创新能力的n1隶属度仅为0.050,说明企业对创新能力的培育和重视不够,而这一指标正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大环境下,企业应大力提倡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政府政策支持的n1隶属度为0.200,这也基本上和实际吻合,跨境电商作为网上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国家对外贸易的重要形式,其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信息反馈效率的n1隶属度为0.300,主要因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在于信息的及时流通与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结论
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的协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基于已有研究成果,从内驱因素、外驱因素、中介因素、调节因素和协同目标5 个一级维度,协同能力、协同关系、协同环境、协同机制、协同意愿、企业特征、协同预期以及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目标8 个二级维度以及基础设施水平、标准化程度等34个三级维度,构建了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协同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熵值法(EM)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相关权重,然后构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FCEM)的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协同发展影响因素模型。最后,根据20个评价者给出的评价结果,对影响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协同的因素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协同影响因素评价指标选择合理,基本上符合实际需求。可是本文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样本数据偏少,没有考虑协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未来研究方向可以采用灰色关联度理论、结构方程以及主成分分析,进一步探讨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更加全面、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理论模型。
4.2 政策建议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经济新常态发展环境下,实现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的协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市场等参与方的通力合作和配合。根据协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本文构建了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路径,如图2 所示,力求实现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快速健康协同发展。
图2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调发展路径
根据本文构建的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路径,本文建议:
(1)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政府资源支撑体系。在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下,我国政府应继续加大对跨境电商物流行业的扶持力度,给予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完善跨境电商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国家级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信息平台,营造良好的协同发展环境。
(2)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创新协同管理发展模式,要以企业需求为主导,注重企业内部、企业间以及企业与国家之间信息平台的整合、沟通、合作,促进跨境电商产业与跨境物流产业的有效融合。
(3)满足国内外市场实际需求,增进多方主体协同。实现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协同发展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市场的多方积极参与。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及时对相关政策进行有效调整,保证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主要影响因素的有效耦合。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以政策为依托,加强企业、高校和行业协会的协同,深化产学研合作,注重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二者的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