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政清风起
——山东强化舆论监督助力深化改革纪实

2019-10-11邓卫华

中国记者 2019年9期
关键词:问政舆论监督青岛

□ 文 / 邓卫华 杨 文

不带剧本,没有彩排——《问政山东》,这档由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的“舆论监督类”问政节目,开播半年,已经培养起数量不菲的粉丝,有观众甚至表示,“像追剧一样追《问政山东》”。

不止《问政山东》,自去年以来,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倡议指导下,山东省内主流媒体相继开设舆论监督类栏目,瞄准改革发展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在开展监督报道中锤炼“四力”,助推全面深化改革大业。

一股清风

“必须改,没有任何退路,不改就下台。”

8月8日,《问政山东》直播现场,面对山东莱钢建设有限公司“长期亏损、依靠母公司输血存活”的难题,山东省国资委主任张斌如是回答。张斌表示:“亏损企业的治理是一个长期面临的问题,确实是个难题,但是不能因为是个难题就不改,不愿改,不想改,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必须改,没有任何退路,不改就下台。”

张斌的问答绝非个例。“我也不相信!”“如果2020年6月到期后,化工园区还不能按期完成搬迁,我辞职!”……这些来自山东省厅局一把手的现场答复,辣味十足、掷地有声,既有价值判断,更是整改承诺!

孔孟之乡,岱青海蓝,舆论清风,激荡齐鲁。

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集体行动,更是一轮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2018年7月23日,山东省委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会议明确要求,省级新闻单位要加大舆论监督力度。

大众日报迅速启动重大报道机制,要求全媒全员“挺直腰板上”,积极主动开展舆论监督。两天后,大众日报聚焦“一次办好”改革,同时派出驻17市的17路记者,对各市政务中心在同一天同一时间段集中展开暗访,随后推出报道《17路记者暗访17市政务中心》;并在各地整改之后追踪报道,还重点暗访不动产登记中心,推出报道《本报17路记者暗访17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不动产登记,离“一次办好、五日完成”还有多远》,打出了一组漂亮的组合拳。

同年8月13日,《山东新闻联播》开设“今日聚焦”专栏,对山东改革发展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开展监督报道,传导工作压力,推动问题解决。“今日聚集”专栏每周一、三、五播发监督报道,二、四、六播发整改反馈;截至2019年8月底,栏目一共播发监督报道108条,曝光的绝大多数问题得到了及时整改。

半年后,2019年2月11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省委书记刘家义明确要求创新“公开监督”机制,推行“电视问政”“网络问政”,组织新闻媒体明察暗访,对典型案例公开曝光,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山东广播电视台乘势而上,《问政山东》于3月3日首播。从3月7日第二期节目开始改录播为直播,每周邀请一名省直部门负责人在节目现场接受问政,一直延续至今。

这一年的2月2日,黄海之滨的青岛,一场舆论监督的风潮也开始涌动。

刚刚履新不满一周的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在青岛市新闻媒体座谈会上要求当地新闻媒体把好全市工作“脉搏”,建立健全舆论监督推动重点工作落实机制,发挥好“情报员”“别动队”作用,以监督促进落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委要求在青岛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月22日,《青岛日报》在头版正式推出舆论监督栏目“曝光台”;同日,青岛广播电视台在重点新闻节目《青岛新闻》中推出舆论监督栏目“今日聚焦”。同期起跑的两家新闻单位,聚集精兵强将,各显其能,在竞逐中,跨出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截至7月底,这两个舆论监督栏目刊播报道双双超过百条。“双百条”聚焦“营商环境”和“便民服务”两大重点难点领域,为青岛“搞活一座城”注入了澎湃动力。

一群记者

与这股清风相伴相生的,是一个叫作舆论监督部的新部门。而随着这个新部门的成立,一批原来在时政、经济、社会等领域颇有积累的调研专长型记者,以及一批富于活力、勇于探索、敢挑重担的新锐记者汇入到这个部门,在监督报道领域践行和提升“四力”,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贡献着记者之为记者的真知与灼见,实现着人生价值的沉淀与升华。

“70后”女记者杨学莹,现任大众日报舆论监督部副主任,拥有重点高校“工学学士+文学硕士”的跨学科背景,调查功底厚实。2018年夏天,在大众日报组织的“17路记者暗访17市政务中心”系列报道中,杨学莹担纲第三篇《本报17路记者暗访17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不动产登记,离“一次办好、五日完成”还有多远》的策划与统稿。

杨学莹说,不动产登记“一次办好、五日完成”,是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的“十大行动”之一,从主管厅局到市地区县,不可谓不重视。特别是主管这一业务的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现自然资源厅),还专门建立了厅领导包市督导机制,实施了“暗访全覆盖、监督不间断”的高密度督查措施。但是,通过组织17市驻地记者暗访下来,依然发现了“私设前置程序、利用既有测绘成果重复收费、让群众开‘我爹是我爹’的奇葩证明”等一系列问题。

“为什么相对‘外行’的记者,反而能发现许多‘内行’多次暗访发现不了的问题呢?”杨学莹深有感触地说,“一是视角不同,我们是群众视角。有的记者找到一个办事群众,跟着他一起咨询、排队、跑腿转场,还有的记者干脆揣着自家的房产证去现场咨询、实地体验。二是时间功夫下得不一样,我们的采访,要求扎扎实实跟踪办事群众5天,搞不清楚的还要补充采访,这是政府部门‘点多面广时间短’的检查不可比拟的。”

“80后”记者张龙,济南广播电视台舆论监督部记者,擅长电视专题及调查性报道创作。2018年5月,张龙从济南市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借调到新闻频道《作风监督面对面》栏目。这是一档在全国省会城市台都颇有声名的电视问政栏目,这个栏目团队除了进行电视问政的直播之外,还负责制作事关济南发展的重大问题的专题片。

张龙迅即进入新的工作状态,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他和同事一起拿出了一部高质量的监督类专题片——《济南市发展环境明察暗访纪实》。这部片子作为济南市推进“放管服”工作专题教育片播出后,济南市纪委监委一次性问责155名领导干部,向社会公开通报曝光了30起典型问题、106名公职人员,掀起一场重磅问责风暴。张龙也因为这篇报道留在了这个明星栏目。

▲ 济南广播电视台《作风监督面对面》直播现场画面。

一路采访,一批像杨学莹、张龙这样从事监督报道的记者令人印象深刻。如连续跟踪采写《住户们望眼欲穿,却▲ 青岛广播电视台《今日聚焦》栏目记者就“油烟扰民”现象采访有关部门负责人。遭遇“百分之百业主同意”这一拦路虎》《“百分之百业主同意”,让亟需电梯的老年人“望眼欲穿”》等多篇报道,推动了老楼加装电梯进程的青岛日报记者崔武;又如今年7月份先后播出《公章刻制缘何从“市场定价”变“统一定价”?》《公章刻制统一定价背后市场化路在何方》,打破公章刻制行业垄断“坚冰”、推动公章最低价下调的青岛广播电视台记者李刚……

相较于非监督类的其他日常性报道而言,监督报道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案头功夫、更长的调查时间、更深入的思考比对,甚至有时还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正因为如此,为了保护舆论监督记者在采访中尽量少受甚至不受干扰,有关媒体大都制定了严格的保密规定,同时也加强了对舆论监督记者职业道德的教育,反复强调守住“廉洁自律”底线。

另一方面,对从事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有关媒体普遍给予了待遇及荣誉上的正向激励。“平常一个跑行业口的记者,一个星期下来也难以采写一个版面头条。但我们一篇监督报道稿件,平均下来,相当于采写5个版面头条的计分。”青岛日报舆论监督部主任王杰说。

一点启示

清风激扬,润泽齐鲁。

这一轮自上而下推动的舆论监督行动,整体开展的时间并不长。在调研的五家省市媒体中,除济南广播电视台持续开展电视问政的时间相对较长之外,大众日报、山东广播电视台开展行动的时间大约一年,青岛日报、青岛广播电视台大约半年,却已经在改变政风、改善作风、突破难点、疏通堵点、赢得民心等方面初战告捷,为山东全面深入改革输入了新的动能。

以媒体观察视角来看,五家省市媒体,从选题策划把控、监督问责实施到传播业态塑造等方面的探索种种,既各具鲜明特色,又多有共通之处,发人深思。

——选题策划紧紧围绕中心,切实服务大局。

青岛市广播电视台,22楼,舆论监督部。“做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新闻舆论必须在中心大局之中”的提示语被醒目地标注在墙上。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实现领先发展的基础要素,青岛广播电视台舆论监督部主任荆红卫说,围绕青岛的中心工作,青岛广播电视台舆论监督的重点放在营商环境的打造上。

中标卡塔尔世界杯两座体育馆建设项目、正在参与气膜结构国家标准制定的一家深圳企业,却在2017年10月中标青岛高新区群众文体中心项目后,“因为此类建筑在青岛是首次建设,没有先例可循屡屡遭遇审批卡脖子”,导致中标一年半来项目仍然停在图纸上。3月11日,青岛广播电视台记者韩帅采访制作的《审批遭遇卡脖子 深圳企业青岛“触礁”》播出后,青岛高新区迅速派出人员到外地学习取经,随后很快办完了相关手续,5月份项目就竣工了。

大众日报从开设舆论监督栏目“大众调查·聚焦难点痛点堵点”之初,就确立了要“居于中心工作之中”的原则,确立了“以事实解释事实”等客观性报道规范,要求所有报道重实效、有回音。

——督导环节实现部门联动,合力形成闭环。

2015年5月,济南广播电视台《作风监督面对面》正式开播,节目兼有直播和录播两种形态。

“这档节目由济南市委、市政府主办,市纪委(现纪委监委)和市委宣传部承办。”济南广播电视台舆论监督部主任卫志忠说,“节目经过四年多的运转,目前已经形成了‘问政平台揭示问题,相关栏目追踪落实问题,市纪委监督执纪问责督办问题’的链式闭环。”以2019年《作风监督面对面》直播季为例,六期节目,上镜问题近200个,现场答复率100%,直接办结率85%。

不仅如此,这个节目还承担着为济南市部门及干部考核赋分的重任。卫志忠说,每年因参与全市民主评议而来《作风监督面对面》上镜的单位和部门有140多家,每场节目都会分别邀请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委特约监督员和市民代表现场打分;现场得分还将和后续的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群众满意度等综合考量得分相加,构成节目给上镜单位的总赋分。目前,济南广播电视台《作风监督面对面》《作风监督热线》两档监督类节目参与赋分,节目赋分在济南市民主评议党风政风行风正风肃纪工作体系百分考核中区县占13分、部门占11分,这些分值还被纳入到了济南市科学发展考核体系中。

——传播方面力求立体多元,打造融合业态。

在每一期《问政山东》的开头环节,节目督办员李莎都会微笑着念出一段长约17秒的“串烧”词汇。这段每周按时播出的“串烧”,意在提醒收看节目的观众,《问政山东》在电视直播的同时,还会在人民网、新华社现场云、央视新闻+、齐鲁网、闪电新闻、今日头条、新浪新闻直播等17家网络及移动直播平台同步播出。

“《问政山东》从诞生之日起,在努力做好电视直播的同时,就在不断探索融媒体传播的规律,丰富融媒体传播的途径。”山东广播电视台舆论监督部主任刘忠国介绍说,目前,《问政山东》在实现多个直播平台同步直播之外,还会剪辑“问政追踪”“问政山东回头看”等系列短视频,通过“微博号”“人民号”“头条号”“抖音号”“百家号”等矩阵号进行立体多元传播。

在短视频的N次传播方面,一些外地同行也主动加入进来。4月4日,《问政山东》第六期节目聚焦“山东农业”问题,在播放过“死猪被乱丢乱弃”的监督短片后,督办员李莎连续八次追问在现场的临沂市农村农业局负责同志,问题干脆犀利,回答者屡次“语焉不详”“难以招架”。这一视频经过上海广播电视台“看看新闻”客户端重新剪辑编辑为《李莎八问》短视频后向全国发布,迅速成为爆款,引发热议,成为《问政山东》“借船出海”打造融媒体综合传播业态的一大经典案例。

济南广播电视台《作风监督面对面》则在最近三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特别直播节目中,首次实现了电视与广播平台的同步直播。同时,《作风监督面对面》还在济南政府网、济南网、公交移动电视、叮咚FM等平台实现了同步直播。

不仅如此,济南广播电视台还在旗下“天下泉城”客户端开设了“掌上问政”平台,在微信平台开设了“作风监督面对面”公众号。2019年直播季期间,“掌上问政”平台共收到各类线索1.9万条,拆条分发直播节目共计219篇(条),累计点击阅读769.9万人次,参与互动评论、留言达5.1万人次;“作风监督面对面”公众号共收到1600多条新闻线索,直播内容和相关各类稿件全网累计阅读量突破千万人次。

猜你喜欢

问政舆论监督青岛
做好人大代表问政需要三个条件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青岛明月申牌?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