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峡两岸曲艺融合发展之路初探

2019-10-10胡磊蕾

曲艺 2019年10期
关键词:海峡两岸曲艺中华文化

胡磊蕾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对台工作既要着眼大局大势,又要注重落实落细,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全方位的融合发展是在深刻把握两岸关系发展大局、深入了解两岸民意基础上提出的最新要求,也是大陆推进和平统一的基本路线和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必由之路。

在讲话中,习总书记特别指出,有关方面要发挥利用各地区文化优势与特色,以共同的中华文化为纽带,不断与台湾民众分享大陆各具特色的文化精品,持续推动两岸文化艺术界人士和团体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继续推动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促进两岸文创界携手共赢。

近些年来,两岸交流越来越频密,合作越来越广泛,同胞亲情越来越深厚,心灵越来越契合。而两岸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融合一定是人心的全面融合,人心融合又一定要依托同根同源同宗同脉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又在哪?在秦砖汉瓦、亭台廊坊里,在唐诗宋词、翰墨丹青里,在古训礼仪、乡风民俗里,在山歌小调、昆曲弹词里。它既在庙堂,又在民间,既在过去,也在未来,既看得见,又看不见。它是中华民族的生命符号,滋养着中华儿女的美好心灵,它强大的凝聚力与吸引力,更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脐带和纽带。

曲艺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艺术门类,近年来在海峡两岸艺术交流中大放异彩。以苏州评弹而言,苏州评弹团、上海评弹团曾多次携传统精品曲目与新创作品赴台交流演出。以盛小云为代表的评弹名家已经十多次赴台湾,她更举办了“天籁云间”“盛世云霓”等个人专场活动,所到之处一票难求,盛小云亦被台湾观众称为“画上走下来的美人”。上海评弹团这两年也把《四大美人》《林徽因》等新创佳作带去了台湾。苏州评弹也因在台湾不断地推介展示,被台湾同胞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这样常态化的交流,切实加强了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增进了两岸中国人心手相连的情感,搭建了一批艺术交流平台,树立了进一步交流与合作的意愿和信心。这样的交流不仅推动了艺术发展,对改善两岸关系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深远而不可替代的。

在进一步聚焦未来,擘画两岸文化交流的更广阔蓝图前提下,我有几点建议。

一、疏通交流渠道,促进融合之路

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是艺术交流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搭建健康的交流平台是促进两岸艺术界互通有无、相互促进的正确途径。两岸要摒弃政治上的嫌隙争议,本着文化优先发展的原则,减少政策性壁垒,制定长期稳定的鼓励扶持政策。在常态化、机制化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优化,统筹安排,以进一步提升融合的效率和交流活动的影响力,为两岸的艺术家们更好地展示舞台艺术、交流创作心得、深化理论研究、建立友谊与凝聚共识提供切实保障。

二、把握时代脉搏,共创曲艺佳作

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不仅是文化共同体,也是命运共同体。艺术家们应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好中国形象,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己任,共同创作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既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与美学精神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艺术佳作。苏州评弹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曾创作过一批以海峡两岸人民骨肉亲情、盼望早日统一为题材和内容的经典作品,如丽调创始人徐丽仙演唱的《千朵桃花一树生》《望金门》,著名评弹作家朱寅全创作的《台湾归来》,彭本乐创作的《台湾同胞的心声》,评弹名家吴迪君、赵丽芳夫妇创作表演的《海峡两岸架金桥》等。2013年,苏州评弹作曲家潘益麟先生还把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作《乡愁》以评弹的曲调进行音乐创作,由盛小云在文化部电视春节晚会的舞台上演绎。在第九届海峡两岸欢乐汇的交流舞台上,有个评弹节目叫《两岸母子情》,就是以昆山的台商救助大陆的残疾孩子,二十多年后又因这个孩子的智慧化解企业危机为故事内容的原创作品。这个作品突破了评弹说唱的固有形式,尝试和戏剧小品进行嫁接,使得人物更立体,情感更浓烈,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它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昆山之路”的缩影,也表达出了海峡两岸经济相互依存,人民相互信赖,互惠互融互助互爱的精神局面。

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不仅是文化共同体,也是命运共同体。艺术家们应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好中国形象,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己任,共同创作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既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与美学精神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艺术佳作。

三、顺应历史变革,利用融媒创新

我们作为历史变革时期的文化艺术的传承者、传播者,要紧密结合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文化交流与发展的现状,着眼新技术、新媒介、新思潮对當代文学艺术的影响,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积极推进文艺拥抱全媒体时代,在深刻把握新时代文艺发展的规律,充分认识全媒体时代曲艺艺术所面临的复杂形势后,迎难而上,顺势而为,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牢牢把握中华文化的根脉和魂魄的基石上,不断推动曲艺艺术创新创造,及时熟悉、掌握并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充分发挥新技术新媒体及时快捷、覆盖广泛、互联互通的优势,从新时代的艺术实践中提炼出曲艺新范式,创造出曲艺新业态,呈现出曲艺新表达,为曲艺事业增添更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生命力。

四、开拓曲艺市场,打造文化产业

当今的时代是产业化的时代,受到市场的冲击,曲艺也不能再固步自封、自娱自乐,否则,仅凭政府的扶持包揽,却缺乏独立创造经营价值的能力,曲艺艺术也是无法获得长远发展的。苏州评弹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于江浙沪有五六百家书场,均以市场为主。而今,随着环境的变化,原有的市场消失了,演员们靠政府补贴过日子,渐渐失去了竞争的活力和能力,也弱化了出人出书的鲜活土壤。这就要求这些传统艺术也要与时俱进,除了吸纳当代新的文化因素,推陈出新,利用现代科技之外,还要转换经营理念。其实,大陆的文化产业拥有深厚的底蕴、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市场。近年来,由娱乐、演出、网络文化、艺术品等市场组成的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正在逐渐形成。而台湾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早,在创意研发、营销、品牌经营、资本运作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所以,通过两岸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可以积极吸收、借鉴台湾文化产业的先进经验,来发展大陆自身的文化产业。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两岸的曲艺人勠力同心、携手并肩,以积极开放、互惠融合的姿态共商中华文化弘扬传承与创新发展大计,共同致力于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我们的曲艺事业也能迎来美好的春天!

猜你喜欢

海峡两岸曲艺中华文化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海峡两岸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