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公”已逝,罗浮依旧
2019-10-10骆晓昀
骆晓昀
广东省惠州龙门县有一条网红自驾游路线,当地人说这是去往罗浮山的路。
抬头看,近处的山坡上,几棵桉树摇曳,沿着树枝飘荡的方向,是地平线的尽头,并不巍峨的山丘,与云若即若离。罗浮,是一个不少人耳熟能详的名字。
太白“十见罗浮秋”?
罗浮山是道教名山,有百粤群山之祖、蓬莱仙境之称,也被称为“天下第七洞天”。中国山水这些纷繁的排名,原委复杂,无法探究,不过罗浮山的“仙名”,并不依靠这些“排名”。
写过罗浮的文中,最为人熟知的诗句是“吃货”苏轼尝遍山下各色水果后,感叹的那句“不辞长作岭南人”。
清初学者王琦因注释李白、李贺诗文而成就盛名,他研究后论定,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刘禹锡、李贺,都对罗浮心向往之,他们未至罗浮但却赋诗咏罗浮。
李白的诗作中共有八首提到罗浮山,景致描绘细致入微,这引发了王琦的怀疑,并开始研究。
其中《留别贾舍人至二首》中有一句“裴回苍梧野,十见罗浮秋”。王琦在《李太白全集编年签注》中作出了质疑的考注:贾之谪在岳阳,去罗浮甚远,而太白行迹亦未尝至广、惠间,何云“十见罗浮秋”?同时李白旅寓岳州不过一二年,又何云“十见”?
现代研究李白的学者曾提出,依据太白的诗作,他不仅到过罗浮山,且不止一次。不过这一结论并未被学界普遍接受。
李白扑朔迷离的行踪,亲临或臆想,于罗浮山不过是锦上添花。历代中国文人,从不吝惜颂扬“罗浮仙境”,于是传奇典故丛生,如唐柳宗元的《龙城录》留下了“罗浮梅梦”的典故,元代林坤的《诚斋杂记》则让“共枕树”的传说纠缠至今。
博罗县旧志记载,罗浮山的摩崖石刻遍山皆有,共2000多处。数千年的风雨琢磨,顽石也会慢慢风化斑驳。上世纪80年代,博罗县博物馆勘察核实,发现罗浮山现留存石刻还有136处——如今,先贤们千年的思绪还有多少留痕?
炼丹曾此占云峰
罗浮本为二山,由罗山和浮山相合为一而成。這两座山,雨天则合,晴天则离,常白云如水,似汪洋百里,现诸峰漂散,如山海相融。
山脉东麓,朱明洞以南,有1600年历史的冲墟观。这是一座古朴的四合式庭院,在中国道教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它的地位举足轻重。
中国的香港、上海、杭州,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黄大仙等都是从此观分支而去;杭州黄龙观、香港黄大仙,还有东南亚地区的诸多黄龙庙,均认冲虚古观为“祖庭”。
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玄学家、炼丹师、医学家葛洪在罗浮山开创了东、南、西、北四座庵堂,冲墟观是其中的南庵。
现今留存的冲虚古观为清同治年间于原址重修,这套木石结构的建筑,包括山门、正殿和两廊,还有丹房、斋堂、库房等,共计一百多间,建筑面积4400多平方米。作为岭南历史最久且最著名的道观,历代岭南的道家名士大多驻于冲虚。
李白还写过《炼丹井》一诗:闻说神仙晋葛洪,炼丹曾此占云峰。庭前废井今犹在,不见长松见短松。
罗浮山风景名胜区
关于罗浮的神话传说颇多,真能经得起考证的“神仙”,当属葛洪。
葛洪(公元283年~364年),江苏句容人,因为人老实忠厚,被称为“抱朴之士”,后他以“抱朴子”为外号,留世最有名的著述也题为《抱朴子》。
出身官宦世家,十三岁父亲离世,遂家道中落,但葛洪尤爱读书,上山砍柴换得零星铜钱,千里奔波借阅经书,以蝇头小楷抄誊于纸的两面,密密麻麻。因为他的堂祖父葛玄是道教中名人,被称为“葛仙公”,葛洪幼时便有机缘接触玄学,孜孜不倦学习炼丹技术。
西晋惠帝永兴二年后的十二年间,葛洪遍游各地名山胜境,炼丹修道,也著书立说。杭州西湖边上的葛岭、北京香山寺附近的稚川井、福建霞浦城南二十里的葛洪山石洞、江西南昌的葛仙峰等,都是与他生活和炼丹有关的遗迹。
晋元帝即位后,赐葛洪关内侯,后晋成帝任命他为散骑常侍。身居官场数年,但他依然执著于“神仙丹鼎”的生活。适逢听说交趾(今越南)一带出金丹,他便向皇帝提出去那里做县令。
葛洪风尘仆仆抵达广州,推辞了太守之位,独独看中了广州东面数百里的罗浮山,于是在南麓的麻姑峰下修建了一座一丈多高的炉灶,灶上设置了直径三尺多的大鼎,幻想能炼出仙丹或金银。
据记载,他曾用丹砂、雄黄、硫磺等,炼出水银、砒、硫、铅等,还曾用许多不纯的无机物,制成外表类似金或银的几种合金。葛洪深信物质经过加热炼制,会出现难以想象的奇迹。
在或不在,仙山依旧
自古帝王愿长生,修炉炼丹求不老。
东晋成帝司马衍也有这样的诉求,可惜他3岁登基,在位17年,22岁卒。司马衍还没到怕死的年岁,便逝去,对葛洪这样的“神仙”人物来说,就减少了本会有的“荣宠”。这个意外,冥冥之中或许影响了科学的前进。
传说中,古希腊神话中的“贤者之石”有点石成金、长生不老的能力。鲁道夫二世花费大量财力物力支持炼金术的发展,寻找这块神奇的石头。当时的炼金术师已经知道将不同的材料混在一起,通过加热、降温等产生奇妙的反应,镀金技术、硫化物和各种毒药在这个过程中诞生,这就是现代化学的先驱。
百般努力后,这位皇帝坚持活到了六十岁,他于神圣罗马帝国没有任何积极的政绩,却推动了人类迈向科学的脚步。
李白的诗作中共有八首提到罗浮山,景致描绘细致入微,这引发了王琦的怀疑。
回到东晋年间。
葛洪到罗浮山后的第三年,司马衍离世;公元364年葛洪驾鹤西去。晋书记载:“时年八十一。视其颜色如生,体亦柔软,举尸入棺,甚轻,如空衣,世以为尸解得仙云。”
如今的罗浮,葛洪不在,但这座与蓬莱齐名的仙山,云海依旧缥缈,经年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