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27年汕头《革命日报》两则新史料

2019-10-10王琦

红广角 2019年4期
关键词:恽代英南昌起义郭沫若

王琦

【关键词】南昌起义;《革命日报》;恽代英;郭沫若;《中央委员宣言》

【中图分类号】K2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6644-(2019)04-0085-06

1927年9月24日,南昌起义军到达广东汕头,随后编辑出版过一份名为《革命日报》的报刊。该报发行时间仅三日即因起义部队的撤离而停刊,至今尚未发现原件。作为重要的历史见证,《革命日报》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

注,目前已有不少学者研究涉及并取得一定的成果。①然而限于资料,当前研究中有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近日笔者从新加坡老旧报纸中偶然觅得与《革命日报》相关的史料两则,并对该报发行出版的相关情况进行考证与补遗。

目前学界多认为郭沫若是汕头《革命日报》的负责人,②主要依据许美勋的一篇回忆录。许美勋是“左联”创始盟员之一,其爱人即著名“左联五烈士”之中的冯铿。1957年7月15日,许美勋在《南方日报》发表《潮汕七日红》一文,回忆《革命日报》出版的相关情况,现摘录如下:

红军进入汕头的第二天,便出版了《革命日报》。据说《革命日报》的报头字是郭沫若同志题的。后来红军撤退,我把仅出版三天的《革命日报》寄藏在一个农民家里,可惜后来这家农民给反动派连房子都烧光了。

此后,许美勋又补充了一些资料,提出“郭沫若还曾以革命委员会的名义,在该报发表诗作:‘蒋逆中正叛变于前,汪逆兆铭叛变于后,大好河山一盘破碎等等”。③后人以此为据,衍生出“郭沫若曾主笔《革命日报》”的说

法。④由于《革命日报》原件已遗失无存,故此说长期以来无人质疑,以为信史。最近笔者觅得一则新史料,可对此事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新发现的史料刊载于1927年10月22日出版的新加坡《叻报》第13461号①和10月24日出版的《叻报》第13462号,②现将之相关的内容摘录如下(原文漫漶不清之处用“□”代替,“……”为省略未录文字):

十月五日汕头函云:叶贺两军八月一日在南昌叛变,自称(八一革命),组织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宣言打倒武汉、南京、北京三政府,实行联俄、联共、农工三大政策,拥护国共两党合作到底,反共党即反革命,实现民生主义中之土地革命。……记者终日心忡忡如有所失,似乎生命等于累卵,朝不保夕,更有何闲情执笔为文以记其事,此一节应先向读报诸君道歉者也。广东薛岳,一号□军由潮安到汕,警备司令王俊三日亦布告安民。……故于三日晚在灯下安心执笔追记其经过详请以飨读者。

第一日(九月廿四日)清晨,见马路上便衣赤足臂系红布之农工军手持枪棒刀矛,形状狰狞,三五人结队成群,把守各马路口。海关前形墙上贴有国民革命军义勇团总指挥杨石魂,陈振韬之布告。据人言,昨夜二时许,市内共产分子闻得叶贺军前锋过浮洋车站,协同月浦乡农军四五百人来汕响应。……至午刻,贺龙部二百人到汕,队伍极复杂,领系红带,……第二日(廿五日)清晨,各马路遍贴有国民革命军参谋团邓演达、贺龙、叶挺、周恩来、刘伯承之布告,不许农工乱缠红带破坏军誉,又出六言布告申明纪律。中央革命委员会委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兼海关监督,兼交涉员,徐光英为汕头公安局长。郭往拜会各国领事,力辩非行共产主义,乃贯彻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土地革命。……记者两脚如游方之僧,每日行街为生平职务。是日见有赤派学生到各工会演说,各街巷工友成群结队到公安局门首报名领枪者,络绎不绝。……第三日(廿六日),汕头《革命日报》出版,主持该报者为恽代英。记者平生有报癖,比人们吃洋烟之瘾还更高厚。困处汕头不看报者二日矣,一见之后,欣慰何似。兹将该报从头至尾撮述以后: (一)该报启事将 《岭东民国日报》改为《革命日报》;(二)革命委员会宣传委员在该楼办公; (三)郭沫若启事,请原有交涉署职员照常到署办公;(四)市政府招承各税捐,署名者为委员长赖先声; (五)中国国民党中央革命委员布告,署名者郭沫若、邓演达、宋庆龄、谭平山、贺龙、恽代英。(一)八一革命之意义;(二)农工应实行土地革命夺取乡村政权;(三)发行国民银行纸币,禁止运现银出口,如用中央纸者,作附逆论罪;

(五)③总政治部招考政治宪兵三百名的布告。篇首发刊词为恽代英撰,祝词为贺龙作,短评《三位一体》,《一举三得》为高语罕撰,《革命委员会的使命》为郭沫若撰,文字尚佳。……第四日(廿七日)有轮船拖蓬船八艘由潮州运汕,伤兵病势沉重,不能步行搭火车来汕者也。……本日《革命日报》第一篇登载《孙宋庆龄对时局宣言》,此宣言前曾见各报;(二)汕头市政府人员决定为赖先声、潘浓深、陈耀潮、郑成和、吴焕珠、马庆川、古梦恭、宋飞雄、张善恭、□炳英、陈振韬、杨石魂;(三)市党部指定赖先声、马庆川、吴文□、黄月三、李□惠、庄明忠、赖应坤、林任、黄来。又宣布《惩办反革命、土豪劣绅、贪官污吏条例》,共八条,非常严苛,原文繁冗不备录。……

从该文作者自称“记者”以及行文语气看,其身份应是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在文中对9月26日与27日出版的两期《革命日报》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使得后世之人得以概览该报。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亲历者,该文作者明确指出《革命日报》系由《岭东民国日报》改组而来,其负责人是恽代英而非郭沫若,并且该报“篇首发刊词为恽代英撰”。从职务分工上看,时任政治部主任的郭沫若此时正兼任海关监督与交涉员,主要担任的是“拜会各国领事”的任务。有学者已从广东档案馆中找到相关档案,证实南昌起义军进驻汕头后郭沫若确实受命出任潮海关监督兼汕头交涉员一职,并频繁与日本海军及各国驻汕领事进行交涉,相关情况可見《潮海关档案352卷7775-7779号》。①这也印证了该文记载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而南昌起义时郭沫若担任宣传委员会主席,但此时尚未到任,实际是由恽代英代理负责。作为党内著名理论家与宣传家,恽代英曾同其他国民党中央委员于8月1日联名发表了著名的《中央委员宣言》,展示了出色的宣传水平。恽代英在随南昌起义军到达汕头后依然主要负责宣传委员会的工作,主管《革命日报》也在情理之中。因此,笔者认为《叻报》所刊报道真实可信,《革命日报》负责人应是恽代英,而非郭沫若。

《革命日报》虽然仅出版三日,但其社会影响力却不容忽视,甚至一度远达千里之外的南洋诸地。1927年10月18日至21日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出版的《槟城新报》曾分四期逐日转载了《革命日报》所刊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宣言及政纲》一文。该文并非1927年8月1日南昌 《国民日报》所刊载的 《中央委员宣言》,应是南昌起义军到达汕头之后所作,目前尚未见载于国内其他史籍之中,当属新发现,故全文照录如下,以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革命委员会宣言及政纲

据各报载,叶贺两部已于二十七日午□退出汕头矣。该部得汕前后不过三日,然于□□七日尚出日报一种,名曰《革命日报》,即将《岭东民国日报》改组,并刊登所谓《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宣言及政纲》。兹转□其原文如下,想亦留心时事者有所欲知之也。

宣 言

中国国民党之○大目的,在《誓词》民生主义中之土地问题,故在同盟会时代,其解决有四:“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设民国,平均地权”。驱除鞑虏□后,政权既已操之革命党人,即宜实行土地革命,以□民生主义完成,然后□国始为多数平民所共有之民国,□□之至为深远。盖本党之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若不解决民生问题,完成民生主义,则民族革命亦无异于大特权阶级宰割工具之转移,于大多数之平民无□。故民生主义虽为三民主义之一,实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终之目的。

夫三民主义,不产生于西方工业发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之国家,亦不产生于明治维新之日本,而独诞育□□□代之中国,其主因仍在于:

(一)中国尚未脱离手工业时代;

(二)全国农民占全国人口□分之八□□。

(三)□□□源,②使全国大多數人众日呻吟憔悴于刀俎之下,是皆土地不均,贫富悬殊之所致。故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实为土地革命问题。

盖土地革命□功以后,地主阶级消灭,军阀始可绝其根源。土地革命之成功,当然为以贫农取得乡村政权为必要条件。农民既得乡村政权,则城市工人及革命民众得友军强大之后援,始得巩固其在城市取得之政权,消灭资产阶级,而镇压其反革命势力之复活。是则吾党民生主义之两大目的,一节制资本,平均地权,一其功能虽可等量齐观,而土地革命成功,地权平均,所谓节制资本,必事半而功倍,在未脱离农业经济的中国尤为必然之趋势。

总括□,土地革命为达□民生主义之唯一必要条件,而民生主义又为革命的三民主义○终目的。当此国际资本主义发展到○□阶段时代,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并行不悖。若革命而□改造社会组织与其经济基础,则不□特殊阶级政权□转移,与夫政府之更易,以暴易暴,又何与□民□休戚。故本党总理信之至笃,其躬率同志□是以为奋斗之鹄,老而弥坚,四十年如一日。然而本党既以三民主义革命相号召,自始以来党内□所属之阶级,实至柔(米旁)①杂。自其全体观之,对于民族革命,除○□□之独夫民贼外,无不深表同情。及至民权革命,则向之努力。民族运动吾今或而怀疑矣,及至民生主义,则向□倾向于民权运动者,今□起而反□矣。(以上○□最)②此无他,经济基础判然不同,阶级利害迥不相侔,有以致之。故本党自辛亥革命以来,革命得一度进展,党内必然一次分化。穷本溯源,起于狭义之民族主义者□□之然,而十九皆为反对民生主义。如黄兴,宋教仁等于民国元年所组织之国民党,抹杀民生主义,而□官僚政客□□□□□平民□□□□□□□□本党,对于民生主义,又□□□□以□确之解释。对于本党的组织政策,更处处从工农群众着想,于是而有马素,冯自由等背叛,于是而有商团之变乱。及国民政府成立,军事胜利,得民众团体之助力为□。民氛盛张,□是当然。夙受奴视之工农群众亦渐跻于政治社会之林,而幼稚之中国资产阶级始而虽欲利工农群众打倒一部分之军阀,既睹方张之民气,则怦然心动,以为军阀固吾所恶,而方兴之工农群众尤吾所惧。于是反动频生,狡然思逞。始□□西山会议之背叛,继而有三月二十日之事变,形成代表资产阶级的蒋中正之军事独裁。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及第二届中央委员第三次全体会议对于工农解决之一切议案,亦即此反动潮流之反响。凡此种种,莫不归宿于民生问题。事实昭然,莫可掩饰。□□数□,湖南土地问题□已□生,湖北民众组织亦日益扩大,而代表封建军阀之唐生智,何键等反对中央土地问题决议案,反对农民夺取乡村政权,违背总理“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之革命主义,□先□□湘鄂两省□□□行屠杀工农群众,摧残革命□□,冯玉祥在河南同□反□所谓武□□□自号之汪精卫,③

亦忍将总理遗嘱,本党主义,减价出卖。盖汪精卫所代表者为虚伪派,其经济立场,至为摇动。危疑震撼之时,自不免随波逐流,与世浮沉。尔时在武汉之中央委员,虽有一部分之软化,而愿为主义牺牲,不避艰险,以奉行总理遗嘱,保持革命三民主义,颇不乏人。同时,因我第二方面军自北伐以来,忠于党国,始终不渝。有此“铁军”,难逞逆谋。于是唐、冯、何利用汪之柔懦,勾结三、六、九各军召集庐山会议,企图在江西地方消灭第二方面军。所惜我第二方面军之一□将领见不及此,又为汪所欺骗,游移不定,徘徊歧路,□致大局飘摇,情势急迫。中央执监委员及各省党部负责同志之赴江西者,惧党国之危亡,念责任之重大,乃成立革命会,指挥第二方面军之忠勇将士,于八月一日举义南昌,以应此非常之变。盖唐、冯、何等此次之叛变,直□由于反对工农政策,反对土地革命,间接则系接受西山会议派及蒋中正反动之主张。我南昌之“八一革命”即为声讨此种叛逆,实现总理民生主义,力行土地革命,保障总理三大政策之行动的表现,纯为数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变动及革命与反革命剧烈斗争客观事实之结果,绝非某党某派或一□有力者之所能凭空造作,稍知中国革命史者当能共喻也。一慨自南昌起义以来,长途行军,自赣至粤,艰难备尝。本会各种文告,与夫各军克敌胜利之消息,均为反革命派所蒙蔽,致使四方同志,全国民众,时深忧忌,悬念不已。或者不明最近中国革命之状况,本党内部分化之真像,南昌事变之意义,与夫近来重建政府之旨趣,用特略述起义经过,揭橥(下从木)④政治纲领,凭为共信,相与勠力,俾底效成,并将政治纲领授之国民政府作为行政之标准,使其期早日实现,仰又为全国民众及吾党同志告者。此次本会既郑重决议以土地革命为政治纲领之中心,则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大地主及其因缘为奸之军阀均为本党之死敌,即全国革命民众之死敌。前途艰辛,较今为烈,惟是革命本为长期奋斗事业,自非一就可跻。况一二月来反动派已因互争权利,自行□溃,革命正统不绝如缕。所望全国民□齐集于本党革命旗帜之下,与本党携手偕行,效死勿去,最后胜利终属于真能继承本党总理遗志,努力奋斗者,惟全国民众实利图之。

猜你喜欢

恽代英南昌起义郭沫若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二)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一)
南昌起义的代总指挥是谁?
郭沫若佚诗一首
反七步诗
恽代英的两副对联
南昌起义参战人数考
叶剑英在南昌起义前夕
《中国青年》创刊人
南昌起义中的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