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道路,你不会独自走过
2019-10-10蔡朝阳
蔡朝阳
电影《千与千寻》里,有两个特别有意思的细节,前后恰成对比。
片头,进隧道之时,爸爸妈妈要去探险,而千寻不想去也不敢去,看到爸妈进去了,只好一边跟随,一边紧紧地抓着妈妈的手。这显然是因为心里太紧张,以至妈妈说:“不要抓太紧,不好走路。”
电影结尾处,同样的草原,同样的隧道,千寻的爸妈在同样的地方等她。看到千寻,妈妈责怪千寻:“一会儿时间,就跑那么远。”穿过隧道时,千寻还是紧紧地抓着妈妈的手,妈妈也还是说着片头的那句话:“千寻,你不要抓得太紧,不好走路。”但这个时候,千寻紧紧地抓着妈妈的手,已经不是因为害怕或者紧张,而是一种别离后重逢的欣喜以及自己把爸妈救回来的成就感。
这两个细节的对比,说明进入隧道之后,千寻经历了大冒险这件事,爸爸妈妈一无所知。他们甚至不记得自己曾经变成猪的事实。在这个过程中,爸爸还是原来那个鲁莽的爸爸,妈妈还是那个爱数落人的妈妈,而千寻呢,已经从一个胆小、容易紧张,因为搬家而伤心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勇敢有担当的大孩子了。
令我感慨的是,在孩子的青春期,在孩子的心灵成长这么重要的时刻,父母居然是缺位的。假设一下,要是千寻的爸妈事后知道千寻为了救回他们所付出的艰辛、所遭遇的那些事情,又会做何感想?换作是我,会内疚到心绞痛吧。
感慨也罢,心痛也罢,这里也说明了一个家庭教育的真相:有些事情,尤其关于孩子的心灵成长,父母是没有办法代替孩子去完成的,孩子必须独自面对。
就像河合隼雄说的那样,孩子们就是在家长看不见的地方,做着“坏事”长大的。其实,这句话,重点不在于“坏事”,而是“家长看不见”。因为每个个体必然是独立而自由的。即便身为父母,你的孩子是因为你而来,你却不能替代孩子而活,不能替代孩子去成长。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常识,可惜家长往往看不见。
尤其在目前这个教育焦虑弥漫的时代,一部分家长甚至不惜为孩子安排好所有的人生经历——当然,前提是如果家长有这样的能力。
如果我们从电影《千与千寻》的这个角度出发,倒是可以得到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启发。因为,有些发生在家长视野之外的事情,家长压根儿不知情,更不用说去掌控了。家长想要的安排,又从何谈起?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趁早帮助孩子做好应对未知世界的准备,而不是企图替代孩子去应对未来。
这个道理对那些全能掌控型的爹妈来说,不啻是一个悲剧。因为这种看似全能型的掌控,其实只是不断递减到最后全部失控的过程。
幸好,孩子并不只是一张白纸,任由我们大人去涂抹。孩子拥有自我学习、自我调整、自我适应以及自我成长的能力。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孩子身上这种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能够帮助他们很好地融入周围的环境。
千寻就是这样的孩子。从这一点看,在此之前的家庭教育中,千寻的爸爸妈妈做得还不错。
千寻当然也害怕过。在她坠入一个异世界,几乎要变为透明而消失的时候,她害怕;在她看到爸妈变成猪之后,她害怕;在她要去见凶神恶煞的汤婆婆的时候,她害怕……但是,千寻最终战胜了自己的恐惧,正如那句名言:“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一旦战胜害怕,千寻身上原本存在的优秀品质——善良友爱、勇敢执着、负责有担当等,就会焕发出来,而因为这些优秀品质,千寻终于赢得了油屋里所有人的喜爱。这里面有白龙、锅炉爷爷、小玲等本来就对千寻心存好感的人,也有那些对千寻抱有敌意的人,还有油屋的顾客——妖魔鬼怪,各路神仙。
整部电影结束时,千寻猜出一群猪当中没有爸妈——汤婆婆的魔法被破除,人们的欢呼声经久不息。在我的理解中,这就是荻野千寻的成人礼。
作为“中国式玻璃心”父母,我们总是没完没了地为孩子担心。我看过最夸张的一本书叫作《冷酷的世界和最爱的你》。事实上,我们的孩子所处的世界,跟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模一样的:有冷酷,也有溫情;有敌意,但更多的是善意;还有危险。但不去经历这些危险,我们的孩子如何获得身心的成长呢?
龙应台说:“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但我觉得,我们可以更达观一点。就像千寻会遇到白龙、小玲、锅炉爷爷、无脸男、汤婆婆……一样,我们的孩子也会勇敢成长,并且,成长的道路,他不会独自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