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中草药种植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9-10-10王继华蔡时可杨少海

广东农业科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中草药种苗中药材

王继华,蔡时可,杨少海

(广东省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

中医药产业是我国独具民族特色和优势的传统产业,是中医药事业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和推进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已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1]。种植业是中药材生产的主要来源,也是中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地处岭南,气候资源丰富,加之地理生态多样,适合植物的生长和繁衍,是药用植物天然种质资源宝库,盛产许多品质优良的道地药材,如广藿香、春砂仁、巴戟天和化橘红等。广东省也是全国主要的商品药材集散地和加工地之一,境内有清平和普宁两大药材交易市场,广药集团、康美药业和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药材加工企业,加工能力突出[2-3]。

广东省历来重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2017年3月1日起施行《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全国率先对中药材进行立法保护,首创性地推出了既符合本地实际又具岭南地方特色的立法制度[4]。但是,广东中药材种植水平还不均衡,部分品种虽然完成GAP基地的建设,但与常规农作物相比在育种和栽培等方面还相对落后,严重影响中药材质量和产量的稳定性,制约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种植业涉及领域较广,包括种苗、植保和肥料等多个环节。本文主要围绕广东省中草药种植业中相关领域如资源鉴定、种子种苗、种植现状和政策进行综述[2]。

1 广东省中草药资源概况

植物资源是进行开发利用的基础,广东省也十分重视中药材资源的调查与收集,在境内多次开展全面药用植物资源普查[5]。广东省有药用植物4 000多种,占全国药用植物资源的30%以上,而且道地药材的种类多,主要为菊科、姜科、木兰科、防己科、唇形科、马鞭草科和伞形科等,大多分布在广东大陆中部、粤东北南岭山脉中段与东段、粤北山区及雷州半岛。粤北地区有药用植物700多种,潮州凤南山有970多种,其中320种为常用中药材[5-9]。广东的道地药材中有不少品种也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如化州橘红、高要巴戟天、新会陈皮、阳春砂仁、罗定肉桂、徐闻良姜、阳江大八益智、连州溪黄草、肇实、储良龙眼、高州桂圆肉、始兴石斛、派潭凉粉草、阳山淮山、吴厝淮山、三圳淮山、合水粉葛、火山粉葛、竹山粉葛、庙南粉葛、活道粉葛、西牛麻竹叶和莞香等,其中一些还是药食两用植物。广东省对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工作也不断加强,率先在全国对8种广东道地药材和特色南药品种(阳春砂、广陈皮、沉香、化橘红、肉桂、何首乌、广霍香和巴戟天)进行立法保护,条例还将实行动态保护机制,逐步实现对更多种类岭南中药材的保护,确保岭南中药材遗传特性的稳定性。但随着现代城市建设和农业的发展,野生药材资源的生境和种类也发生了变化,药材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数量也稳步增加,为广东中药材资源原产地保护带来了新的问题。

2 广东省中草药生产现状

中药农业属大农业的特殊范畴,主要指利用动、植物和微生物等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种、养殖以及加工获得中药材原料的生产活动,其产地往往具有区域化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10]。中药农业是整个中医药产业链的基础,包括野生中药材的自然采集、中草药的种养殖和产地初加工。中药农业的稳定与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并与特色种植、“三农”问题联系紧密,是扶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的重要内容[10]。广东省地处我国大陆南部,属于东亚季风区,以热带、亚热带气候为主,光、热和水资源丰富,平均日照为1 745.8 h、平均气温22.3 ℃,降水充沛,平均降水量为1 777 mm[11],适合发展中草药种植。全省中草药种植面积在逐年增加,2017年达到3.49万hm2,10年间增加约5倍(图1)。其中,肇庆市、清远市和茂名市的种植面积较大,分别居前3名(图2)[12]。广东境内的地方特色中草药品种较多,肇庆市、高要市、德庆县分别具有佛手之乡、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肉桂之乡和首乌之乡的称号[13]。中药材质量是广东中药农业的控制重点,《条例》对种植过程中的环境标准、农艺管理、施肥要求、病虫害防治、采收和产地初加工等作了细化和法律规定,将确保岭南中药材产品质量稳定[14]。

图1 广东省近10年中草药种植面积Fig.1 Planting area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recent 10 years

图2 广东省中草药主要种植区分布Fig.2 Distribution of main planting area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Guangdong Province

2.1 广东省中草药种业生产现状

种业是农业的核心,中药材种业是中药农业的基础,决定中药材产量的稳定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中医药业的持续发展。中药材种子种苗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大部分广东中草药种子来源于野生采集或药农自育自繁,造成病虫感染、种性退化,野外种质的采集过度,资源破坏严重,在华南地区已经有133种处于濒危状态,如桫椤、红豆杉、白木香等[1]。

2.1.1 中草药种业现状 广东中草药种业也还尚未形成完善的种子产业,生产上还以自发留种方式为主,产业上品种选育、质量标准和推广优良品种较少,良种覆盖率极低,已经不能适应种植规模日益增加的需要。与传统农业的种业相比,中药材新品种育种没有得到重视,发展严重滞后,长期存在着品种混乱、质量低劣、产量不稳定等乱象,很难达到品种纯正、质量稳定、安全可靠的标准,导致单产低、质量和种植效益下降[15]。此外,中药材种子价格随市场波动而变化巨大,往往出现掺假、掺旧现象[1]。近年来,广东中草药科研人员开始对广东省内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进行研究,大多数中草药的植物学特征已经基本明确,但部分中药材育种年限长、遗传背景复杂、技术难度大、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少,加上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缺乏、管理混乱、药材种子种苗质量得不到保障,严重阻碍当地药材种植业的发展[16]。中药材品种的特性也是道地性的重要指标,加强系统选育和提纯复壮,是广东中草药育种的有效手段。在《条例》规定对首批保护的8种岭南中药材要设立良种繁育基地,并对良种繁育基地设立的条件和程序作了规定,保障岭南中药材遗传特性的稳定[4]。企业和科研单位通过建立广东中草药原原种、原种生产基地,在中药材生产中推广示范应用优质种子种苗,达到提高中药材品质的效果[1,17]。

2.1.2 中草药育种和繁育技术 借鉴大宗作物的研究手段,如引种、系统选育、诱变育种等,中草药在育种上都有应用。其中,引种是简单而有效的手段,在相同生态环境进行引种容易成功,系统选育对处于野生状态的中药材混杂群体也比较有效[18]。利用诱变育种选育出多倍体金银花“九丰一号”,同源四倍体美洲商陆和枯楼[19],红花、广藿香等还利用空间搭载进行诱变育种[15,20]。在种苗繁殖技术中常用种子有性繁育、营养体无性繁育、组织培养繁育等。其中组培与脱毒技术结合,如茎尖培养、冷冻脱毒,与原品种相比,脱毒种苗生长旺、产量高、性状稳定。近年来,中药材种植水平的提高和质量的严格控制,对种苗的需求不断扩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中药材品种的选育也逐渐受到重视,一些新的中药材品种在中药材领域已推出[14]。提高育种水平,培育优良种苗,加强种业管理,是解决我国中药材质量问题的有效途径[21]。

2.2 广东省中草药种植现状

药用植物与大田作物栽培既有追求高效产出的共性,都以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目标,也有其独特之处[22]。有文字记载的中药材人工种植历史已达2 600余年,如李时珍《本草纲目》曾记载人参栽培法[23-24]。中药材的种植对适合的气候和土壤有特定要求[25]。在道地药材生产中,对种植区域和操作流程约定更严格,如明朝贾所学所撰的《药品化义》对“药论”就有明确记载[26]。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中药材的种植技术不断完善,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种植栽培模式。系统工程在农作物的规范化栽培技术上得到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栽培领域,药用植物栽培研究进入现代化,上升为“精准科学”[27-28],植物栽培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即中药材GAP栽培)认证也开始实施[29]。在优化种植结构时,套种、间作等立体种植模式发展迅速。林药间种、以药养林的模式在广东较为多见,在不同的区域品种也略有差异,如在粤北、粤东山区发展杜仲、厚朴和三七等,在粤中发展肉桂、沉香、巴戟天、广藿香和阳春砂等,粤西种植肉桂、化橘红、穿心莲、山药、高良姜、益智、大风子等[5]。整体上,广东省的中草药种植缺乏科学规划、种植品种和模式单一、缺乏专业技术、病虫害严重、环境污染没有重视,主要表现在:小户散种为主,农场化水平低,以传统种植户为主,专业的中药工业企业开始建设原料基地;种植标准和科技水平落后,栽培过程中施肥、灌溉、植保专业指导缺乏,还处于传统经验阶段,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在播种、除草、中耕、采收、清洗、干燥和初包装等大部分环节依赖手工操作,严重不适应中药工业的快速发展。良种良法是确保中药材质量的基础,绿色防控和高效种植模式,减少农药、化肥等的使用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30]。

3 广东省中草药产业发展趋势

3.1 广东省中草药种植业日益受到重视

近20年来,我国在中药农业的战略规划、政策法规上制定了多项措施,出台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等文件,集中体现了保障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优质药材生产、中药材技术创新、中药材质量稳定、供应和流通顺畅等领域。在农业农村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中明确指出,广东省主要发展方向为恢复春砂仁的生产。广东省委、省政府在2006年做出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制定出《广东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纲要》和《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在农业结构调整、构建中药农业技术体系、建设道地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加强野生中药资源培育基地建设、规范中药材种植、扩大规模化生产基地等方面作了详细的指导。广东省对中药农业重视程度高,将中草药产业作为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来进行培育,将有效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31]。

3.2 中草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3.2.1 种苗研究水平得到提升 广东省内从事中药材研究机构较多,如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广东中药研究所和华南植物园等,对种苗的关注不断提高,逐渐重视中药材新品种的选育。利用杂交育种、化学和物理突变育种、生物技术、航天育种等技术,开展广藿香、穿心莲、金钱草等道地药材的选育种。省内的大型药企如华润三九、白云山、广药集团、香雪集团以及康美药业都开始进行种苗基地的布局,在省内建立标准化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中药种子种苗专业合作社也不断建设种苗基地,扩大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规模。在种苗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种子管理部门不断加强种子的规范管理,参照农作物种子管理办法和程序对中药材种子管理、监理体系、评审与监管体系,规范种子的质量标准,进行有效管理[16]。种子朔源系统的应用、中药材种子经营权管理有助于推动广东中药产业稳健发展[1,32]。

3.2.2 中草药种植和初加工水平提高 广东省中草药行在种植基地选址、土壤和水环境检测、种植地整理、种苗繁育、播种、移栽、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控、中耕除草、收获、产地粗加工等方面的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在种植模式上,借鉴大农业中的种植模式,不断开发新的组合。其中,套种应用较多,在中药材种植上可充分利用林地、果林开展兼作等提高复种指数。目前较为成熟的模式有铁皮石斛、金线莲林下仿野生栽培,桉树林套种草珊瑚,葛柚套种等。随着标准化基地越来越多,结合当地的种养习惯和消费市场,一些新的中药材种养结合模式不断创新。在种植技术上,随着精准农业的发展,新技术在中药材的种植上也不断应用。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土壤修复技术和中药农业机械化等,近年来都在中药种植上快速推进。在质量方面,中药材种植开始回归自然、近野生或者仿野生的生态种植模式的药材基地日渐增多,生产出高质量的中药材,也提高种植效益。产地初加工有效保障中药材质量,降低原料药材运输、贮藏成本,延伸中药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推进产地中药经济发展。在广东省的南药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大多规划有加工厂房和药材集散地的建设,将有效提高当地中药材的种植效益。

3.2.3 中草药种植技术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中药农业的发展在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应注重传统特色的科学继承与现代农业创新并重。现代中药农业技术是中药农业现代化与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通过充分借鉴现代农业和生物领域的育种、栽培、加工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结合中药材自身特点,将其吸收并创新,建立特有的发展模式。在育种方面,中药材新品种选育重点关注药效育种、抗性育种、适应性育种、产量育种等方面,根据自身特点利用混合选择、系统选育和杂交育种等方式,加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等现代化育种技术,开展聚合育种;结合传统的突变育种,如航天诱变、等离子诱变和化学诱变技术,开展目标性状的定向改良;通过过表达和基因编辑的手段进行高效、快速的遗传改良,广藿香的转基因再生体系已经建立[33]。在种苗繁育方面,组织培养技术为濒危药材的繁育技术提供了有效繁殖手段,种苗繁育也可以减少自然开采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巴戟天、沉香和春砂仁等广东道地药材的组织培养技术已经完善,石斛和金线莲组培苗作为生产上的种苗大规模应用[34-37]。在种植过程中,绿色中药材技术、精准中药农业技术、机械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始逐渐普及。在电白沉香产区用无人机进行黄野螟防治,在遂溪穿心莲产区大型喷灌圈用于水肥控制(图3);化州橘红产区的智能滴灌,实现水肥一体化。实施中药材绿色农药的开发,中药材营养需求特征的研究,设施栽培技术的建立和精准施肥和病虫害防控技术集成,不断创新种植技术和模式,提升了中药材种植的现代化水平。目前,生产上石斛和金线莲大多在人工温室种植,通过精确的温度、湿度控制,结合科学施肥,药材品质和产量都得到有效保障[38]。在产业扶持方面,2018—2019年广东省启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在100个产业园中涉及南药的产业园有11个、占11%,分布在全省8个地市(表1)。科研方面也启动了3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这些都为广东中草药产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支撑。在利用和创新中草药全产业链高新技术时,与传统道地药材生产技术的结合是中药农业技术发展与创新的基本发展方向。中药农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广东省中草药种植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图3 穿心莲种植基地Fig.3 Planting base of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表1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分布Table 1 Distribu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s in Guangdong Province

4 展望

中药材种植业是中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医药产业链的基础和核心环节,为大健康产业提供物质支撑。种植业可持续发展与种植效益、中医药事业以及国民的健康密切相关。目前,广东省中药种植缺乏科学规划,大多以个体农户分散种植为主,规模较小。在生产上优良品种和高效种植技术缺乏,机械化普及率偏低,中药材产量不稳定。近年来,中药材的种植逐渐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相继出台多项政策,科技投入不断增加,药农种植积极性得到鼓励,科技创新和协同攻关能力的增强。广东省中药农业的发展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良种良法为指导,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和质量;普及机械化、有效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同时开展产地初加工,提高附加值,推动中药农业全产业链的价值提升[39]。广东的中草药种植业具有中药材生产、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民增收等多项功能,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具重要的战略地位[40]。

猜你喜欢

中草药种苗中药材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