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美术教育与儿童人格培养探讨

2019-10-09唐建平

艺术大观 2019年17期
关键词:探讨

唐建平

摘要:对于儿童时期的教育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充分认识世界,而且也在潜移默化下实现了对其人格的培养,近年来,学前教育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来自社会以及学校的多方重视,基于这个背景,本文介绍了学前美术教育对儿童人格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对其重要性的深度剖析,结合学前美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通过学前美术教育实现儿童人格培养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学前美术教育;儿童人格培养;探讨

儿童是国家的希望以及民族的未来,加强其培育工作是教育行业的重点问题,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以及核心素养的今天,对儿童的教育除了基础文化课程的传授,也逐渐加入了素质教育的部分,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儿童的潜力。学前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开拓儿童思维,培养其艺术审美,更是对其早期人格的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学前美术教育对于儿童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

儿童人格的培养,总的来说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健全且独具特色的人格,绝不是短期内可以形成的,人格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从小打好基础,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格。所以,儿童时期正确的引导至关重要。学前美术教育,不仅贯彻了国家教育部倡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号召,而且以其独特的授课内容和教育模式,在儿童人格培养的道路上发挥着重不可取代的作用[1]。

美术课程在授课上不同于传统课程的教育模式,其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且学前阶段的美术教育,多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拓展其思维为主,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引领其进入新的知识领域外,更多的是引导儿童在美术中融入情感,进而使儿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愉悦的享受,潜移默化的建立美术素养,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学前美术的课堂上,学生们有更多自己实践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課模式,最大限度的让学生融入到美术课堂中,期间不用特别关注对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只要学生能够感知美术艺术的魅力,感知美的存在,不自觉的将自身的感受融入绘画之中,这就已经完成了对其人格的初步培养,比如小朋友最喜欢画“我的家人们”,虽只是一幅简单的画作,但却传递着儿童对家人的依赖和爱,这就是美术教育激发其情感表达的方式,同时促使其有爱人格的培养。

美术教育,一定会伴随着各式各样的事物以及五颜六色的颜色,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领域,而且也给其视觉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在实际绘画的过程中,儿童会进行主动的感知,通过对实际事物以及颜色的观察,寻求其绘画的切入点,实际绘画的过程中,无论是颜料的选择还是图形的勾勒上,都是对其观察力的有效培养,并同时强化其动手能力,也能实现有效的人格培养[2]。

二、学前美术教育现阶段发展现状

受到我国传统素质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授课时,经常会把自己定位为课堂的主导者,学前美术课堂中这种情况也非常的常见。虽然学前美术的教育方式相对多样,有许多内容需要孩子自己动手实践,但是现阶段老师给予其发挥的空间十分有限,据走访调查显示,很多美术教师,虽然兢兢业业的工作,对孩子也投入了自己很大的热情,但是其教学成果不明显,究其原因是方式方法落后,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习惯性的让儿童排排坐好,之后讲授绘画知识并规定儿童在自行练习时的绘画内容,并在检验学生绘画成果时,有硬性的标准,使得儿童被动的学习,缺乏主动感知的机会。这种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也不利于学前美术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程效果的发挥。

为了使得学前美术教育在培养儿童人格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教师应及时改变这种教育方式,而是寓教于乐,将课堂还给孩子,给予孩子充分想象以及自我发挥的空间,孩子需要的时候在适时的给予指导,能够使得美术学习的效果更佳。

三、加强学前美术教育对儿童人格培养的具体方式

(一)加强对儿童个性化塑造

在强调个性化发展的今天,加强对儿童的个性化塑造显得至关重要。学前美术教育的开展,可以有效的从理论以及实践两个方面入手,推进学生幼儿阶段特性的养成。美术,不仅是儿童陶冶情操的手段之一,而且也是其天真烂漫性格的体现,在其表达能力还未成熟的阶段,绘画可以恰当好处的成为儿童情感表达的载体[3]。所以,教师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要关注儿童画作中其情感层面的内容,比如有的儿童热情洋溢,善用鲜艳的颜色,有的孩子相对含蓄内敛,画作比较保守,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对每个孩子基础性格有初步的了解,进而进行有效的引导,推动其个性化塑造,实行个性教育,促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关注儿童智力的开发

在学前文化课程的学习中,其主要是文字以及数字的输入和运用,有利于儿童左脑的开发,但是对于其右脑,开发程度则严重不够,这种不平衡的现象,对于儿童早期的智力开发会起到制约的效果,不利于儿童潜力的挖掘。学前美术教育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弊端,所有教师在进行美术授课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儿童智力开发的效果,从启发其审美、开拓思维等多方面入手,实现对其智力最大程度的开发,注重培养孩子感知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并给予其最大的空间,发挥想象力,在实践以及理论结合的过程中,提高智力水平。

(三)加强儿童审美素养的培育

美术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最明显之处,就是其有艺术成分的存在,虽然短期内实用性不强,但是经过长期的熏陶,一定会促使儿童形成独特的艺术审美。在未来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艺术审美能力可能不是其必备的生存技能,但是在全民素质不断提高的今天,高超的审美鉴赏能力,绝对会对其今后人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学前美术教育阶段,渗透艺术审美思想,能够行之有效的帮助孩子建立早期审美形态。为了加强对儿童审美素养的培育,可以在课程内容上加以调整,不仅要进行绘画以及手工制作的练习,还要适当的增加美术作品分析和鉴赏的比重,最大限度的引导儿童发现美、认知美、并通过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美。教师要在整个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引导,从而不断加强儿童的审美素养,推动其艺术型人格的形成[4]。

(四)加强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在强调创新精神的今天,社会对于人们的创造能力越来越重视,创造力也逐渐成为人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所以,在幼儿阶段就着手开发儿童的创造力,促使其形成创造性思维,对其今后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美术属于艺术的一种,而艺术的精髓之处就在于其创造性的体现,在学前美术教育中,教师不要制定太多条框束缚孩子,在早期美术教育中,应是没有规则限制的,学生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想象力,画会飞的房子,绘制带翅膀的鱼、搭建可以结出鸡腿的大树,这些都是其创造性的成果,这个时候,教师不能以大人的思维来要求孩子,生活常识不应成为阻碍儿童发挥创造力的绊脚石,正确的育人理念是鼓励其大胆设想,促进创造力的发展,使得儿童的意识和思维在发展过程中具备充分的独立性[5]。

(五)注重学生艺术天分的培养

在学前阶段,儿童对自身的艺术天分一定是模糊局限的,比如美术,自身就难以发现艺术天分,比如对色彩有天生的敏感度,或者美术观察力极强,学生只能将这些都表现在对绘画的兴趣上,如果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没有对孩子这方面的天分及时发觉,就很有可能错过培养其艺术天分的最佳时期。所以,在学前美术教育中,一定要特别关注每个孩子个体对美术的感知,如果其表现出对美术极高的天分,教师及时采取差异性教学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其天赋的开发,使其能够得到最及时的培养,为其以后艺术之路创造捷径,这也是健全儿童艺术人格有效的方式。

(六)帮助养成良好的求知欲

学前阶段的美术学习,其更多的以儿童的兴趣出发,求知欲以及想象力的培养,是课程的重要目标。所以在完成基础的认知培训、感知培训以及记忆能力的培训之后,教师要注重儿童美术技能的延伸,在教学时注重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据调查分析表明,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学习要比被动学习的效果好很多,并且学习到的知识也更加不容易忘记。在实际课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情景,通过有趣的引入方法,勾起孩子学习的兴趣,比如一些孩子,在画鱼的时候,就极易联想到海底世界,或者是童话故事中的美人鱼,从而激发其求知欲,不断加深其对陌生世界的探索欲望,实现对其求知人格的培养。

四、结束语

綜上所述,对于现阶段的学前美术教学,其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还同时肩负着培养儿童人格的重任,在未来的课程探索中,要将对儿童人格的培养列为学前美术学习的重点,实现美术课程学习和人格培育的完美结合。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渗透,进而自然而然的形成。本文基于这个背景,详细阐述了加强学前美术教育对儿童人格培养的具体方式,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丽珠,金芳,孙岩.终身发展理念下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目标构建及教育促进实验[J].学前教育研究,2014(8).

[2]孙惠.在基础美术教育中关注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7(08).

[3]焦丽霞.学前美术教育与幼儿想象力发展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7(10).

[4]张燕子.“全实践”理念下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探究——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659(24).

[5]胡媛.健全人格培养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培养路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7(10).

猜你喜欢

探讨
探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联性
新医改背景下加强公立医院工会工作的探讨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关于现代路桥设计构思及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