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中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2019-10-09陈文伟
陈文伟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广泛深入实施,国家给予美育高度重视,明确要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强调让每一名学生都正确树立审美观念,具有适应社会发展必需的品格。并且学生审美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学校美育效果的好坏,作为高中美术教师应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要求出发,深入认识其重要性,并努力探索美术教育措施,提高高中美育成效,保证学生能持续发展审美能力。
关键词:高中美术;审美教育;审美能力;培养
审美能力又被称作艺术鉴赏力,是指人感知、欣赏及创造美的能力。一些高中学校目前对美育缺乏关注,除了少数将美术视作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学生,大多数高中生都忽视学习美术课程。特别是教师在美术教育教学中一味讲解理论知识、培养绘画技能,轻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导致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审美能力较弱,对长远发展极为不利,急需做出改变。
一、高中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高中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高中美术课程不是要让全部学生都成为艺术家,而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艺术品位,这和素质教育、新课程理念都是吻合的。这就需要高中美术教师从素质教育、新课程要求入手,通过开展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审美需要、转变审美态度、发展审美兴趣,以便享受审美情感。当然,这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离不开师生的共同配合,只有上好每一堂美术课,才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满足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对美术教育的要求。换言之,高中美术教育不但要提高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自主性以及实践能力,更要全面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其提升综合文化素质,丰富学习和生活[1]。开展审美教育就要致力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教会他们分辨美与丑、善与恶,理性看待人与事,提升个人道德情操与艺术修养,最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实用型人才。
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构建精神文明更为重要,发挥高中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高中美术教育尤其是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具有先导性作用。高中美术课程中审美教育的实施也具有合理性,这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要。随着经济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审美教育在人才教育中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但是很多人将美术简单地理解成绘画,实则不然,美术一般拆分成两层含义,即美、术,大多数人理解的美术停留在术的层面,美更多的就是指审美,这是高雅的艺术,美应当在术前面,这充分体现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合理性。
二、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措施建议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开始加强对美的追求,喜欢美观的、漂亮的东西,并基于个人意愿评价美与丑。然而因审美知识匮乏、缺少教师正确的指导,导致高中生处于发展审美能力的盲目时期,强烈希望可以得到正确的指导,渴望有人引导他们正确评价美与丑。因此,高中生是迫切需要培养审美能力的,他们正处于形成审美素养的关键时期,教师既要让他们懂得分辨美术作品的美、丑,又要让他们学会判断社会万物。结合高中美术教育情况,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鉴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高中生的审美能力时,必须选择有意义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鉴赏[2]。此时教师要选取中外优秀的近现代作品、传统美术作品、和高中生生活经验有密切联系的美术作品,如年画、剪纸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民间民俗作品,或者具备时代特色的、高中生感興趣的现代媒体艺术、流行美术等,这些元素都可以引起高中生的审美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同时体现美术鉴赏教学的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让美育更富有弹性,指导学生发现美,从而更有效地满足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要求。
例如在鉴赏中国画的教学中,教师为让学生感知中国画的美,在开始上课时就利用水墨画视频把中国画作画的方式引出来,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几幅代表不同时期中国画的作品向学生们展示中国画写意、工笔和兼工带写的独特技法,使其了解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的题材,还有中国画有机结合诗书画印的特征。接下来指导学生鉴赏《清明上河图》,让学生们明白中国画不但能让人享受美,还可以再现历史。在整个鉴赏教学过程中,学生细致观察中国画作品,接触很多优秀作品,了解国画的题材、作画方式、特征和历史意义。通过学习,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画,产生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用艺术的眼光看待美术作品,感知其中的美,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升个人素质与修养,进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精神境界。
(二)加强深层诱导,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高中生在上美术课时都会经历理解美术知识的过程,最初是从自己的角度开始,认为画得像就是好,画得不像就觉得看不进去,但一部分看似“不美”的作品又被教师作为世界名画着重介绍等,正是这样的反差让高中生逐渐意识到美术作品并非以画得像不像作为唯一判断标准。在产生这些思考以后,高中生才会更关心美术究竟是什么。那么高中美术教师就不能一味从理论层面空洞介绍美术,应由上到下把美学和艺术不同的理念通过不同作品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中的美,从理念不同的美术作品中认识各种观念在艺术史上是并存的,以便逐步拓宽学生的思路、界限,避免将其束缚在固定的美术欣赏模式之中。简单地说,教师应利用正确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深层诱导,帮助学生完善审美心理结构,锻炼欣赏美的能力,提升审美水平[3]。
例如教师在美术课上展示齐白石的作品时,很多学生都情不自禁发出赞叹声,展示梵高的作品时就可能茫然不解。这本就是两种不一样的画种,画家齐白石和梵高使用不同的材料、技法,但无论作品画得像或不像,都必须要让学生明白画家追求自然美的理念,引导他们欣赏画家通过美的艺术形象表达出来的纯真思想感情,了解到在欣赏栩栩如生的蜻蜓、虾的神情、动作或者线条简练、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美术作品时,更需要关注画家倾注到作品中的强烈生活感受、淳朴思想感情,最终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上美术课,在艺术情趣方面受到积极影响。如今国家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就是要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教师也正是用人类的艺术精品以及社会生活的美、大自然的美,引导学生欣赏,帮助他们从中提炼美的规律,从而打动感官,形成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潜移默化发展欣赏美的能力。教师还可指导学生探究现代艺术,例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和新媒体艺术等,让学生们对艺术保持持久的欣赏热情,增强对各种新兴艺术表现形式的欣赏能力,夯实提升综合艺术修养的基础,一步一步提高艺术境界。
(三)拓展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高中美术课程教育必须体现审美教育目标,教师不但要将审美的方法传授给学生,锻炼他们分清是非、真假和美丑的能力,更要引导学生寻找美、创造美,利用所学审美知识丰富和美化自己的人生,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就应想办法在鉴赏和诱导的基础上拓展美术教育内容,让学生可以创造美,塑造审美品格。
例如自然界有着精彩纷呈的美,社会生活中有着复杂多样的美,教师应指导学生用审美眼光感悟山川日月,能够细细品味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感,并领略自然与社会蕴含的美。当然,现实生活中的产品设计无法达到尽善尽美,有很多尚待挖掘的地方,高中生应发挥审美优势,挖掘它们美的因素,从美的角度实现再创造[4]。就拿中国的建筑艺术来说,其历史悠久,不管是现代建筑还是古代建筑,都是审美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应引导高中生结合已学美术知识,体会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相融相通之处,理解建筑设计的变化、重复与节奏的统一,同时联系一些地方的标志性建筑,对其设计的弊病、优点加以分析,讨论规划方案,知道设计架构、安排层次,科学营造绿化环境,构建新颖的、独特的建筑设计形式。还要从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中感受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审美观念的改变等等。家居环境设计也是如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了解怎样布置装饰,学会用高雅的艺术美化生活环境,创造更多美,提高生活的品位与品质。
除此以外,高中生在发展环节应拥有评判各种美的能力,联系审美实践提高他们对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的创造能力。唯有树立该审美实践理念,教师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真正的审美创造能力,实现审美人生[5]。例如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进入校园,它是文化现象的一种,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魂和根,是整合中華民族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教师应将其渗透到美术审美教育中,组织学生依托美术作品讨论核心价值观的形式、主题、内涵、意境及作品的现实意义,要求他们通过不同绘画形式开展审美创作活动,分别用色彩画、漫画、纸版画、剪纸、书法等诠释核心价值观。之后学生要对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做出审美评价,培养他们理解中华文化和独特价值理念的能力,增强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形成优良道德情感,发展审美创造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美术教育的中心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其全面发展,缺少美育极有可能让学生失去高尚的审美情趣、审美情感,教师务必要通过加强美术教育,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并加强诱导和拓展,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在满足其审美需求的同时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等能力,从而提升审美水平,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走向美好人生。
参考文献:
[1]闫飞.新时期高中美术教育与审美能力培养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8(20).
[2]林军.高中美术鉴赏课融入审美体验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8(27).
[3]曾少君.浅析实现高中美术教育审美价值的有效路径[J].大众文艺,2018(05).
[4]王宽.试析素质教育视角下的高中美术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7(14).
[5]王聪.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