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2019-10-09高豪胡方张文峰
高豪 胡方 张文峰
[摘要]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提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恒久不变的话题,其中,财政支农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直接的方式,政策性农业保险是降低农民承担的风险,侧面稳定农民收入的一项惠农政策。在粮食连续增长但农民收入相对降低的大背景下,张家界市的农业发展也处于探索中,幸而财政支农资金与政策性农业保险使农民收入保持着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扶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寻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的调整政策结构,以助于农民农村的更好发展。按照张家界市财政部、统计局统计资料,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就财政支农资金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探寻提高张家界市农民收入的方法。
[关键词]财政支农;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民纯收入
[中图分类号]F323.8;F842.66[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我国已连续下发十三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说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短板在于农村,也体现国家帮扶三农的决心。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全面部署,以期在多方帮助下积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农业发展。财政支农指的是国家通过对农业的各项拨款,涉及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资金政策支持,主要表现形式为资金投入优惠政策和制度建设,保障着广大农民的收入;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政府的政策扶持,依托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通过保费补贴,对遭受到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种植业、养殖业提供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综合“财政手段+市场机制”,创新政府救灾方式。本文将研究财政支农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分散农业风险、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起到的作用,并由此提出相关建议。
2 研究过程及方法
本文选取农村居民纯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财政支农各项目总支出、政策性农业保险密度作为因变量进行计量分析,探寻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张家界统计年鉴》、《湖南统计年鉴》以及地方统计局公布数据选取了1988~2016年张家界市农村人均纯收入(FIC)、财政支农各项目总支出(PFE)、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力度(PIC)的数据,其中选取政策性农业保险赔付总量与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率比值作为衡量政策性农业保险力度(PIC)的数值,运用EVIEWS 8建立VAR模型。
2.1 单位根检验
各序列平稳是建立 VAR 模型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因此有必要通过 ADF 单位根检验方法对FIC、PFE和PIC三个时间序列的变量取对数后的值的平稳性进行检定,在5%的显著水平下的ADF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经ADF检验,三个变量在取对数的情况下达到了平稳,即LNFIC、LNPFEH和LNPIC三者之间可以建立VAR模型。
如图1,可以看出LNFIC、LNPFEH和LNPIC三個变量之间不存在单位根,符合建立VAR模型的基础。
2.2 滞后阶数确定
根据表2所示,LR、FPE、AIC、SC 和 HQ 5个评价准则分别给出了各自的最优选择,且 5 个准则都认为1期滞后为最佳滞后期,即建立VAR(1)模型。
2.3 Johansen协整检验
如表3所示,由Johansen协整检验可以得出△LNFIC、△LNPFE和△LNPIC三者在5%的显著水平下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且均与农民收入增长呈正向关系。
2.4 格兰杰因果检验
如表4所示,在5%的显著水平下,可以看出财政支农资金总量(PFE)、政策性农业保险力度(PIC)是农民纯收入(FIC)变动的Granger原因,财政支农资金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力度促进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财政支农资金总量(PFE)也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力度(PIC)的granger原因。
2.5 脉冲响应结果
如图2来看,通过正交分解法模拟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曲线,默认追踪期数为 10。财政支农总量对数(LNPFE)对农民收入对数(LNFIC),从第二期开始响应较为显著且为正向响应,之后趋于平稳,即表明其从开始响应便对农民收入一直处于正向影响,财政支农对张家界农民收入影响巨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力度对数(LNPIC)对农民收入对数(LNFIC)的扰动没有立即做出响应,从第二期开始达到顶峰后略有下降,到第四期后趋于平稳,即表明其对农民收入在外界刺激,包括“三农”政策补贴或可控有利条件下的刺激下达到最大程度的正向影响后趋于平稳。
根据计算可以得出其函数表达式:
LNFIC = 0.378816606676×LNPFE+ 0.0519229338269×
LNPIC + 0.526235846192×LNFIC+ 0.387167859886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财政支农投入2~4期直接到达顶峰,对农民收入影响接近于80%,影响系数接近0.38,可以看出张家界市农业发展对财政投入依赖程度颇高,一方面是财政支农各项目对农民纯收入正影响显著,决定了农民纯收入的走向,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张家界市农民增收渠道单一,折射出的是张家界市农业基础建设薄弱,农业产业结构过于简单,严重制约着农民增收上限的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保障效率合理,张家界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赔付长期趋近于20%的稳定状态,对农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3 问题与政策建议
3.1 优化财政支农体系,完善财政制度
张家界地处山区,农业发展受地形地势影响,规模化与机械农业难度极大,针对当地“三农”问题,首先应从重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着手。一是加强农业基础性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生产能力;二是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扩大地方财政收入,让支农资金集中于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项目;三是重视农业科技,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速农业科技创新、转化和升级,在财政支农上增加对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实现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发展。与此同时,农业的发展不能仅靠财政补贴,应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改善过度依赖政策补贴的不良风气,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改革农业投入机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随着国家财政支农支出的逐年增加,张家界对“三农”的投资也在不断提高。但问题依旧存在,如:存在投资比例不均衡、投资比重不高、投资项目中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分配不均等。而张家界依然面临着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难题,因此,政府应持续加大财政支农,改革农业投入机制。首先应根据政策目标调整农业投入,要明确政府对“三农”投资的分配,了解投资结构并根据政策加强调整,让更多的农村、农户直接受到国家投资的实惠。其次,应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研究数据显示,财政支农比重逐年调整,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已成为财政支农的主要渠道和方式,推动财政支农向农业社会事业发展支出转移。
3.3 完善财税扶持政策,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推动张家界农业现代化发展,则需完善财税扶持政策,虽说山区农业发展难度大,但要搭乘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列车,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推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首先要强化农村人力资本,在财政上大力支持农民技能培训,着力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次,在政策上激励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推广,推动农村金融、農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最好能推出“一县一品”或是发展当地特色美食或产品,最终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最后,借助张家界风景名胜旅游的名气将财税扶持政策偏向乡村旅游、农业旅游规划方面,既保证了国之根本的农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
3.4 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促进农民保收
在本文中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力度适当缓解了张家界农民的农业压力,但不是农民规避风险的主要手段,很多农民依旧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这说明农民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认知不够、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力度不够、国家政策性保险不足、保险涵盖面不够广等方面。因此首先要明确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言行一致,避免纠纷;其次纠正农民的片面认识,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然后明确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方式,理清赔付方式,确保农民利益最大化;最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补缺空白领域,为政策性农业保险铺设桥梁,使其更好更有效的为农民增收谋福利,促进农民保收。
3.5 加大财政补贴,提高投保率
张家界市目前依旧是传统的小农生产作业,生产力、生产效率低下,一般情况务农收入只能维持基本家庭生活,在政策性农业保险购买上面临着“是否买得起”和“是否值得买”的问题。因此在政策性农业保险方面政府应加大财政补贴,除了资金补助农民购买保险,还应该推出更多更适合张家界市农民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农民建立健全风险分散机制,保证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为农民增收保驾护航,创新监督机制,调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主动性,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摒弃监管不力,赔付纠纷的情况。第一,提供保费补贴。呼吁保险公司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第二,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商业性保险有机结合。通过政策性与灵活性的结合,排除基差风险,另外,针对农业生产大户创新产品,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推广,提高投保率;第三,加快建立风险分散机制。明确细化保险规则,提高保障水平,同时通过政府引导并加快建立多层次政策性农业保险、巨风险分散机制,保障广大农民的农业基本收入。
[参考文献]
[1] 孙大岩.协整理论与VAR模型的应用:基于农民增收视角[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1):28-32+42.
[2] 龚婧.基于VAR模型的四川农产品贸易与农民增收关系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16(19):44-48.
[3] 辛冲冲,张敏,李红,等.新疆农机化发展能否持续促进农民增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03):127-135.
[4] 官爱兰,王海平.公共品视域下农民增收的实证研究——基于协整及VAR模型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04):100-107.
[5] 华小全,马怀礼.安徽省农民增收的VAR模型分析[J].乡镇经济,2009,25(10):105-109.
[6] 王小平,朱叶.基于VAR模型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07):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