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线也得有力量
2019-10-09河马
河马
人家也是“牛角”,人家也打“钻石”。西班牙男篮以几乎同样的走位方式,八战全胜,登顶王座。中国篮球不是因为战术走位套路而落后,是没有实力,也就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同样的走位套路,人家执行出来的效果,我们执行不出来。
是掩护质量的问题,但远远不止于此。这一代中国球员的肩背厚度、手臂围度,比前辈好多了,但行进间控制身体、卡住位置、发力做动作的效果,依然跟倫敦奥运会时类似。他们突不进内线,卡不住位置,收不了篮板,被矮壮的委内瑞拉球员抢得晕头转向。老男篮的三把利剑——紧逼、快攻、急停跳投,想在这个对抗极度激烈的年代找回来,依旧遥遥无期。
后卫要练力量,锋线更要练力量。仅靠中锋去扛人,脚步跟不上对面的小个子,反而会被调出篮下。中国篮球曾经的辉煌源于移动和投射,但这只是逻辑自洽的打法。能契合本身特点,不代表如今还能战胜强敌。本世纪以来,篮球规则发生了两次大变。2001年实行四节比赛与24秒进攻后,再没有球队会因为忌惮犯规而连续十几分钟不下手。2010年,国际篮联将三分线拉远,划出合理冲撞区,高大球员无法轻易锁死禁区。这两条对面筐单打有利,却对东亚篮球不利。靠身高锁死空间,靠跑动制造出空间,如今很难。
篮球是需要配合的项目,个体的职责正在模糊。技术跟力量不再是非此即彼的两头,矮个子也能做墙,高大球员也能跑动,世界篮球如今已经进化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打关键球时,阿根廷的“牛角”战术让身高1米79的后卫坎帕佐去掩护做墙,把四号位戴克摆在底线。西班牙的“钻石”战术让1米95的鲁迪做完假掩护立马反跑,球在两个底角之间飞速运转。十几年前,外教指出中国男篮绝大部分球员的卧推水平远远不够,落后欧洲起码30公斤。现在看,这不是静态卧推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成套的体能训练。加力量的过程中,还得维系基本的球感,这已经远超出传统训练方式的领域。
中国男篮现在不怕紧逼,但那是个人技术,而不是五对五半场攻防所需要的素质。要在半场阵地攻防中站得住,每个人都要有力量,都要去卡位。只有面对科特迪瓦时,中国篮球才有能力像世界强队那样,把前锋翟晓川摆进“牛角”,而让中锋周琦去底线拉开空间。郭艾伦连续突破得分,跟该战术息息相关。但对面球员多半来自非洲本土,那是全世界力量训练最落后的地区。面对同属东亚的韩国,中国队没有几个人能突到篮下。这不正常,不应该。
中国队已经没有姚明,再也不可能找一个人承担大量对抗,同时分担大量球权,只能调动每个人的战力,都站出来各自担起一部分对抗。西班牙、阿根廷在世界大赛淘汰赛能做到的事情,如果未来中国队能在亚洲强强对话里稳定地做到,那么一次不进奥运会确实不算什么。这样,才算有自己的体系,也有了等待天才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