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地区地方农耕文化课程资源

2019-10-08张新民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农耕劳动资源

张新民

【摘 要】我国是世界上知名的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性产业,五千年的农业发展史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是由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丰富文化,其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该文化具有地域性、人文性、民俗性等特点,其是人类社会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农村地区学校将农耕文化资源引入到课堂中,不仅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其有助于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农村地区;地方;农耕文化;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285-01

教育是社会创新发展进步的有效手段,而农耕文化则是居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将传统的农耕文化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有助于丰富传统农耕文化的内涵,调动学生的學习积极性同时农耕文化教育也是新时期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现民族复兴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农耕文化资源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本文,将深入分析农村地区地方农耕文化课程资源引入的作用及策略。

一、农耕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劳动最光荣,一个不劳动的人是难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尽管教师反复强调劳动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其生活在一个物质极为丰裕的时代,传统的劳动生活与学生实际上相隔甚远,即便是在农村地区亦是如此。因为,今天大多数家庭中只有1-2个孩子,他们在家里面可以说是“小公主”与“小皇帝”,父母和长辈不忍心让其锻炼和劳动,同时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在读书期间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以后劳动的机会还有很多,因此不让孩子参加劳动。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使得农耕文化与学生的生活越来越远了,如学生在读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学生很难感受到诗歌中描述的劳动人民的辛苦,难以产生共情。但是,在教学这些内容时,能够将农耕文化融入到其中,则能够更好的拉近学生与课本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其感受到劳动的辛苦,适当的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学会感恩。如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学生从小听过的民谣或者是俗语来拉近其与课本知识之间的距离。如笔者将尝试借助陕北民歌“二月里来龙抬头,我担上粪土到瓜地里走,担了一回又一回,熬的我老汉气呼气呼……”这首民歌唱起来朗朗上口,诙谐幽默,歌曲的旋律是愉快的,但同时也展示了老汉苦中作乐的精神。通过这首歌学生也能够感受到农民耕作的辛苦,将传统农耕文化与课文内容结合在一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将传统农耕文化融入到课堂上,使学生感受到农民耕作的劳苦,学生体会到了自己日常生活中所吃食物并非是从天而降的,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学生感受到农民的辛苦,学会感恩,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所以说,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用农耕文化,同时还要善用农耕文化,要学会利用农耕文化,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优秀农耕文化中所包含的智慧和道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农耕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1.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元素。

在农村地区农耕文化元素可谓是无处不在的,但是课堂教学中许多农耕文化元素却并没有真正的被应用到课堂之上,农耕文化与课堂教学相脱节。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观念过于传统,如部分教师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农耕文化对于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考试是教学绕不开的话题,而考试基本上都是围绕教材知识内容展开的,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虽然产生了一些新变化,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教学依然是围绕教材展开的,分数和成绩成为衡量教师教学能力和质量的重要元素。在这样的背景下,农耕文化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应用。因此,农耕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期间,笔者认为还需转变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使其认识到农耕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深入到实际生活中挖掘农耕文化元素。如在教学语文中的“节气歌”时,教师可以尝试将生活中的一些谚语引入到课堂之上,并且让学生们观察这些谚语是否应验了,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天上有了钩钩云,三日五日雨淋淋”等,这些谚语是劳动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其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与学生所学习的课本知识也存在有一定的联系,通过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元素,不仅有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同时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2]。

2.结合学科内容开发农耕文化课程资源。

生活中的农耕文化多种多样,但是在开发农耕文化课程资源时也需要注意,并非是所有农耕文化都适用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结合学科内容,灵活的应用生活中的各种农耕文化。比如说,在教学语文知识时,写作过程中,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农耕文化活动或者是故事就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其可以增加学生作文的吸引力,如农耕文化中仓颉造字、女娲补天的故事和传说都可以用作写作素材。而在讲解思想品德这一学科的知识时,教师则可以深入到当地农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中,将当地富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故事说给学生们听,让他们学会感恩,如在闽南地区人们之所以供奉、祭拜妈祖就是因为妈祖乐于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通过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隐藏在农耕文化中的故事,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当然,不同学科所涉及到的农耕文化内容差异巨大,教师在应用时要仔细的进行甄别和选择[3]。

此外,在开发农耕文化课程资源时,教师还应充分的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处在不同学习成长阶段及认知水平是不同的,同时由于性格及生活环境的差异,也使得许多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因此,在开发农耕文化课程资源时,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多去思考和分析,探究学生喜欢的农耕文化是何种类型的,然后思考自己该将哪些农耕文化引入到课堂之上,做好教学工作。

总之,将农耕文化与课堂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是农耕文化传承与课堂教学的双赢。在日常教学中深入的挖掘农耕文化中的教育元素,将其转变为课程资源,这样不仅有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其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其阅历,提升其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朱玲玲.传承农耕文化 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农业——以上海吕巷水果公园为例[C]. 安徽省农学会,2015:257-260.

[2]余艳锋,刘士佩.传承农耕文化,发展江西现代休闲观光农业——以江西会昌岚山园为例[C].安徽省农学会,2015:214-217.

[3]王献志.传承农耕文化 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C].安徽省农学会,2015:159-162.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农村小学农耕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以会宁县白草塬镇中心小学为例》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8]GHBZ018。

猜你喜欢

农耕劳动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农耕旧事十二韵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热爱劳动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