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帮星星擦眼睛

2019-10-08钟家保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师爱尊重信任

钟家保

【摘 要】教育需要爱,学生需要爱。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是教育的生命线。尊重、信任学生是关爱学生的关键;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是关爱的途径。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贴心人、知心者,让爱成为教育的润滑剂、粘合剂、催化剂。

【關键词】尊重;信任;师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280-01

从事教师工作以来,我担任了十年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的交流的机会非常多,面对各种个性的学生出现各种问题处理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教育需要爱,校园需要爱,学生需要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教师热爱学生,可以让每一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获得充足的发展。那么教师的爱通过怎样的传导途径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师爱,进而产生爱的动力呢?我谈谈几点浅见:

一、真挚的情感是关爱的前提

教师的爱是平凡而伟大的,是教师发自内心的热情,是老师真心的付出,是我们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源于爱。”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呵护学生”热爱、关爱学生,是唤起教育本质的妙方,真挚的师生情是教育最朴实的情感。用语言表达出来、用行动践行起来,学生就会产生共鸣,行为就会发生转变。如我班上的梁同学,父母感情不合离婚,母亲改嫁,父亲又忙于工作,基本上失去了母爱和父爱,变得情绪低沉,寡言少语,加上在重点班学习压力大,成绩下降很快。我通过和其父亲的沟通交流,科任的了解,然后特别关注他,考试成绩出来我都会和他谈心,经常准备一些小礼物,他生病了,我帮他到学校外面的药房买药,安排他和成绩好又活跃的同学坐,每次上课我都会和他眼神交流很多次。梁同学从老师身上体会到“母爱”细微,“父爱”深沉,慢慢地他觉得自己不再孤独,对学习充满动力,对生活充满信心,成绩提高很快,高考也上了重点大学。高中毕业后他留言说“老师爱我,我更要爱老师、爱别人”。教师无私地去关爱学生,就能激起学生感情上对教师的敬爱。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师信道,我们的教育才会成功。

二、信任、尊重学生是关爱的关键

师爱如阳光,可以照进学生的心房,驱散学生内心的阴霾,让学生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全国模范教师窦桂梅说过:“哪怕天底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做老师的也要眼含热泪欣赏、激励、赞美他。”教师如阳光一般,从心底里去认同、信任、拥抱每一位学生,用关爱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让他们愉快地享受阳光的温暖。如春风般扬起学生信心的风帆驰向成功的彼岸。

我们关爱学生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敬学生的感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年的班主任实践让我感受到:只有尊重学生,带尊重的爱才能感化学生。尊重学生,学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信任学生,学生就全心接受老师的爱。平时工作中,我们常遇到性格粗野、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这类学生的特性多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家长平时对孩子要求不严,通常以物质的方式满足学生,不关心学生内心的真正需要,学生得不到家庭温暖,就养成了暴躁、粗野的个性。对这样的学生的教育,严厉的责备会适得其反,甚至导致师生的对立。因为他们的自尊心强,对他们最好的教育方法,个人认为是:避开严厉的直面批评,尽量心平气和地进行说服教育。有这样的个案:我班上有个学生喜欢在宿舍里拿别人的东西,同学找出实物,家长到学校协助教育,学生死不肯承认。当时,我没有立即处理这件事情,也没有严肃批评这个学生。有一天我和她去学校小卖部买东西吃,我说请她吃东西,随便她挑,她在食品区徘徊了很久最终挑了一杯最便宜的酸奶,我和她随意聊了起来,表扬她关心集体,热心助人,把班级的黑板报出的非常漂亮,还让她说说自己对班上一些事情的看法。她津津乐道地说着,没有任何的拘束。这时候我把话头一转说,如果你有缺点,改了便是完美的学生了。她一听,先是一愣,接着慢慢低下了头,低声说:“班主任,我知错了,不应该贪小便宜的,我听你的,把缺点改了。”我立即答:“对,改了就是好学生,你看看,刚刚那么多好吃的东西,你挑最便宜的酸奶,我就知道你是一个很节俭很体贴的孩子,把别人的东西物归原主,认错,你在她们眼中又是一个很棒的学生。”之后这个学生归还了所有东西并且道歉,还把原因都说出来了,最后得到大家的谅解,重新回到温暖的班级大家庭。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意图应隐蔽在美好的、毫不拘束的氛围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避免粗鲁生硬的批评、斥责,这样才能于无声中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与信任;既要看到学生的缺点,又不能忽视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且努力去克服是最佳的教育方法。

三、了解学生是关爱的途径

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要细致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接触到学生情感的触点上。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去了解、接近和吸引学生,在平等、和谐中了解学生,获得与学生的共同语言,这是沟通和传递情感的渠道。比如2012年我班的黄同学成绩不好,调皮好动,-父母对他也无计可施,我接手后,找他个别谈话,他却一言不发,当时我也很苦恼。于是我跟他之前的班主任对他的情况作了深入的了解,并且进行了家访,调查。有一天晚上值班的时候,我把黄同学叫到办公室,跟他不讲人生大道理,也不谈学习成绩,而谈到听说黄同学打篮球很厉害,便说能不能教老师打篮球的技术。这个时候他兴致上来了,把他小学怎么练球,初中的时候怎么自己组队出去和别人打比赛,扭伤过什么地方,打球应该注意什么。此时,师生间的距离贴近了。我接着说:“你的篮球技术真棒,证明你做事情很用心很认真,不过老师觉得如果你学习上都有这样的劲头,并且把缺点都改了,那么你一定是文武双料状元。”我避开严厉的批评指责,但却使黄同学难为情,立即表态今后一定改正错误,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用训练篮球的耐心用在学习上。经过两年的刻苦坚持,最终考上了重点大学。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这些往往是通向他们心灵的“捷径”,老师因势利导也是施爱教育的一种方法。

师爱,是教师真心、真情的统一融合,是值得每个教师用一生的心血去追求和践行的。师爱作为教育的纽带,架起了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维系着教育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学生人格的发展。让我们的爱都能通向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王晓春.《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2]杨志辉.《名师转变棘手学生的施教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猜你喜欢

师爱尊重信任
平凡而真挚的师爱
以师爱诠释教育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信任
有一种师爱叫欣赏
师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