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俗文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2019-10-08陈丹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语文教学

陈丹

【摘 要】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非主流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对语文教学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本文简单地阐述了民俗文化和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粗浅地讨论民俗文化对语文的教与学产生的积极影响,并探究利用民俗文化的有利因素促进语文教学的几种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民俗;民俗文化;主流文化;语文教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204-01

众所周知,现代语文教学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成为思想敏捷、心胸开阔,具有主体意识、民主思想和创新精神的人,而民俗文化作为一种非主流文化所体现的深厚的人文精神却恰恰是语文的教和学所需要的。此外,民俗文化成分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他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再加上各地方政府和人民对地方民族文化的重视和保护,以及国家在对待民俗文化的发展等方方面出台的一系列积极政策措施,因此,民俗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其存在的价值,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民俗文化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并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影响来推进语文教学的改革,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由于民俗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对民俗文化的学习,郭瑞林在其编著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一书中说道:“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而民俗文化又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成分,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不可替代。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贯穿进行民俗文化的教育,把民俗文化的教育摆在应有的位置。民俗文化对老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掌握语文知识、提高道德修养素质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民俗文化能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扩充认知结构。语文课本中有不少篇目涉及到民俗的描写,学生学习过程中用民俗文化知识的角度去理解,不仅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能扩充自身认知结构。此外,民俗文化的丰富人文精神能够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道德素养。曹明海教授在谈论语文学习的本质时说:“从本质上说,语文学习是一种与文化对话的活动,即与语文所负载的思想与情感、心灵与生命、精神与灵魂—它内在的文化意涵进行交流与沟通。”学生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知识文化,更重要的是学习人文素养,构造人类精神家园,培养人性和情操。由此可知,民俗文化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利用民俗文化的有利因素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我认为可采取如下几种途径和方法。

一、多角度挖掘教材

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许多精品篇目其实就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借助民风民俗,能让学生走近民间生活,体验民俗风情,感受民俗文化,从而更好地亲近文本,理解文章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对于有丰富民俗文化内涵的篇目,我们语文教师要做个有心人,不仅要善于发现,更要充分挖掘,让学生真正借助这一资源,领略民俗文化的魅力。如小学语文《端午棕》中,作家向读者展现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民俗。吃粽子,这一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正表现了人民积极向上、祈福美好生活的意愿。教师可以巧借此文化内容,既可以展开节日庆典活动的写作口语训练,也可以就端午节习俗为话题进行综合性实践训练。由此可见,对于教学中多角度挖掘教材可以更好地利用民俗文化有利因素,促进语文教学。

二、整合资源

在用好文本资源的基础上,教师应努力开发与语文教学有关的乡土资源作为拓展,学生进一步认识家乡,亲近家乡,培养深厚的乡土情结。开发乡土资源,当以活动为载体。在明确活动目的、活动要求的基础上,教师要放手由学生具体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民俗文化资源博大精深,是我们语文教育当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走进语文课堂是大势所趋,弘扬民俗文化是时代的强烈呼唤,也是语文教育的迫切需要。为此,我们应该谨记鲁迅先生所说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应该在语文教育中开展民俗文化教育,努力将民俗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让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走进生活,走进语文世界,走进语文课堂,让每位学生都拥有一个开满民俗文化之花的精神家园。

三、开展民俗文化活动课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要想让学生不断受到民俗文化的熏染,就不能满足于语文课堂这个狭小的空间。我们应放眼于学生的课外生活,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达到培养学生民俗文化意识的目的。例如,我们学习了“民俗风情”单元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品民俗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广西每年农历三月三的歌圩节,是广西壮族族的盛大节日,作为家喻户晓的民俗活动,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歌圩节的历史资料、到民间走访调查,并要求学生写出对三月三的各种庆祝活动的简短评价,也可以组织开展有关“三月三”民风民族的语文综合性实践。这样,老师在阅读、作文和口语交际教学等教学就有了角度和方向。

在多元文化和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丰富的地域民俗及文化的传承,正日益面临着急剧变迁、转型、重构和文化融合,甚至有的直接面临着流失、破坏和亟待抢救、保护的情况下,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已经是语文课程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民俗文化资源博大精深,这也是语文课程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语文课程,必须让优良的民俗文化走进语文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郭瑞林.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曹明海.语文教育文化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萧放.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J].载《中国民族报》,2006年3月第006版.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民俗语文教学
冬季民俗节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民俗中的“牛”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民俗节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