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学生快乐作文写作探索

2019-10-08王会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快乐作文激发兴趣

王会

【摘 要】快乐作文教学法是一种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情感的教学方法,通过将快乐教学法应用于初中作文教学中,使得学生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体,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的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促进自己的写作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快乐作文;写作探索;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188-02

当我们对生活有所感悟时,当我们内心的情感需要表达时,都可以通过作文得以实现。可见,作文本身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而诞生的。《新课标》上也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的写作与表达的需求早就分道扬镳,他们每次作文都在搜肠刮肚地编假话、空话、大话。写作文对很多学生来说成了一个痛苦的过程。为了减轻或消除他们的痛苦症状,让他们易写、乐写,我尝试进行了快乐写作的探索,先就探索中的几点感受谈一谈。

一、激发兴趣,树立信心,让他们敢写

学生们怕写作文,其实是他们内心不自信的表现。我就直接告诉他们,写作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所见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用文字写出来的一个简单的过程。你把你的想法写出来,别人能读懂,就是合格的作文;别人能理解你,赞同你,能跟你同喜同悲,就是优秀的作文。不是每个人都要当作家,所以我们写不出优秀的作文不是耻辱。但是每个人的内心都需要表达,所以每个人都要练习写出合格的文章。

我认为树立信心,激发兴趣对写出合格的文章尤为重要。我有这样一个学生,从来不写作文,你问他,他就说他不会写。好像很有理由,可也不能就这样听之任之啊。有一次,在经历了一场暴雨之后,我要求学生围绕这场雨写一篇作文。学生们有话可写,非常兴奋,很快就交上来了。可这个学生还是不交,我问他,他还是老话回答我。然后我把他带到办公室,就这场雨跟他聊天,让他放松地把所见所感说出来。我故作惊喜地对他说:“你还说你不会写,你讲得这么好,你肯定能写好。而且你雨后跟爸爸去捉鱼的事情这么好玩,写出来一定会很受欢迎。去!写去吧!明天交给我!”他走了,第二天作文交上来了,其实不怎么样。但我发现一个亮点:其他学生都是通过雷声、雨点和地面的积水来体现雨之大,可这个学生却注意到下雨前的天色,引用了“天黄有凝(凝即凝冻,预示将有暴雨或冰雹),人黄有病”这一谚语。我在讲评作文时对这篇文章的这个点进行了肯定。从此学生们对他另眼想看,他也能按时上交作文了。紧接着,我趁热打铁,把这亮点跟其他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摘录下来,编成文档,打印,张贴在教室里。还做成PPT在作文讲评课上供大家分析、欣赏。带动了更多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从不敢写到敢于提笔写作。所以,当学生们不愿写作文的时候,我们老师要做的不是去教他怎么写,而是用心寻找契机,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帮他们拾起写作文的信心。

二、回归生活,积累生活,让他们有感而写

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的基本理念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要用生活来教育,要为生活来教育。”“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也应该秉承这一理论,让学生的作文回归生活,引导学生用文字书写自己的生活。

我在批阅学生的作文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同一题材的作文,学生们喜欢用作文书上看到的材料,却不喜欢用自己生活中的材料。本来写关于“爱”的作文是很好写的,可学生们写出来的作文有一半以上题材一样(生病,家长或老師背着上医院,必定是大费周折,汗流浃背才看上病。)而且这一材料一写就是三年。他们越写越乏味,我不用看下去就知道了内容。有的学生在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再写关于家乡的作文时,直接写到:“我的家乡有高大的皂荚树,光滑的石井栏,紫红的桑椹”。这不是笑话吗?可是,我们应该从中看到学生躲闪的心灵。我们的责任是将他们带回生活中来,看到自己生活中的美与丑,从而产生表达的欲望和激情。有那么一次,即将上班会课了(我们的班会课在星期五下午最后一节),有个家长打电话给我,先说:“老师,你告诉我孩子放学后快点回家,我忙得很,我在家里等他。”我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她又说:“你叫他慢点!”班会课上,我模拟原话转告这位同学。学生们哄堂大笑,他难为情极了。等学生们笑过之后,我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母爱啊!这就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淳朴而又深沉的爱。她既着急等孩子回家,又担心他路上的安全。才使得她这样语无伦次,前后矛盾。孩子们,你们感受到了吗?”我分明看到这个学生昂起了头,眼里噙着泪水。我想,此时的这个小插曲,已经不只是传达一句话了。后来有一个跟外公相依为命的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走在街上,无意间看到了一个年迈而又熟悉的身影。他用他那瘦弱的身躯搬运起比他身体大十倍的货物,一步一步地迈近货车,他那粗糙的双手已被寒冷的冬风吹得又红又肿了,他的脸上滴着豆大的汗珠,仿佛这是在炎热的夏天。这就是有感而发啊!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关注生活,从生活的源泉中汲取写作的素材,从而走出“为写作文而写作文”的误区。

三、捕捉一切触动学生心灵的时刻让学生练笔

一方面,根据各年级写作的要求,结合教材,在课堂上创设写作情景,供学生练笔。如初一学生刚入校,对新的校园充满好奇,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深刻的印象,在学生学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后,引导他们感受作者的写景方法,并要求学生就校园的一角写景。又如学生在学习了《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后,可针对学生写人物都一个模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笔下的各个人物形象,让学生就同班同学进行练笔。写出来后,读给大家听,大家听后能认出人来的就是成功的。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草木的荣衰、天气的突变等因素即时引导学生观察,并立即进行练笔。促使学生努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一次,一个阳光明媚的三月天,我在操场上监督学生进行大课间时,突然发现空中有什么东西在飘飞,我第一时间反应过来——柳絮(因为我也从来没见过柳絮,刚好学校操场边栽有一排柳树。)活动结束后,我赶紧召集学生,告诉他们并跟他们一起玩柳絮,并临时布置了一次关于柳絮的练笔。学生们玩得兴致勃勃,写得也积极热情。从视觉、触觉、嗅觉等多角度进行描写。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等手法。有的还不忘引用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这样的美句。最可贵的就是两个班一百多人没有纯属巧合的雷同之作。

我想,在学生写作文这个问题上,主体永远只能是学生。我们老师的责任只是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引导他们回归生活,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让他们有感而发,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让他们乐于写作。

猜你喜欢

快乐作文激发兴趣
小学高年级快乐作文的教学策略研究
确立学生作文主体,引导学生快乐作文
试论作文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