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静的书静静地读

2019-10-08霍同长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周国平心智安静

霍同长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183-01

一个周末,去了久违的新华书店,像是要寻找些什么,目光在那些上上下下的书目中游移着。看到一个书名《安静》,忽然眼睛一亮,刹那间像是见到我久违的朋友,那种亲近感,让我手不释卷。“周国平著”——作者的名字我并不陌生,他的散文我也读过一些,最近在《教师月刊》上读到他的专访。他本人算是这个时代真正读书人。这要得益于他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他的著述颇丰,我们才能窥视和分享他那安静而又丰富的精神世界。

《安静》收集了周国平1999年至2002年8月的散文作品。在将近4年的时间里,作者逃离了镁光灯的追逐,为自己的心灵保留一个自由安静的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作者笔下的文字透露出安静的意蕴,让读者也随之处于一种超脱了世俗的浮躁的状态中,从而对现实、对自己的生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与升华。

我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着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这就好像在海边,有人弄潮,有人戏水,有人拾贝壳,有人聚在一起高谈阔论,而我不妨找一個安静的角落独自坐着——《安静》一书扉页上的一段话,这样的内心独白,直击我的心房。

在周国平《丰富的安静》这篇文章里,他说:“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是的,来自周国平对安静氛围的那份膜拜那份虔诚,深深地打动着我们。周国平对于安静生活的那份闲适和笃定,也深深地打上他自己生命历程的印迹:我的日子真的很安静。每天,我在家读书和写作,外面各种热闹的圈子与聚会与我无关。我和妻子女儿一起品尝着普普通通的人间亲情,外面的各种寻欢作乐的场所和玩意也都与我无关。我对这样过日子很是满意,因为我的心境也是安静的。

周国平所推崇和践行的安静生活是内心真正的宁静和淡定,它们与喧闹和嘈杂无关——“人生最好境界是丰富的安静。”他特别喜欢托尔斯泰说过的一句话:“随着年岁增长,我的生命越来越精神化了。”他认为,托尔斯泰即使在老年时,托尔斯泰比所有同龄人、甚至比许多年轻人更充满生命力。因为唯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逐步朝着精神化方向发展。这种安静,是静静地生长,是精神拔节,是因为摆脱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这种丰富,是心灵的富有,是智慧的沉淀,是因为拥有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周国平在《安静的位置》一文中这样哲学思索:在这个世界上,我尝自问:我的位置究竟在哪里?我不属于任何主流的、非主流的和反主流的圈子。周国平作为一个找到安静的角落独自坐着的人,他看到“整个大海”,甚至比那些热闹地聚玩的人看得更加完整。这可能才是我们常常说的“宁静致远”所带来的份量,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热闹,去看热闹背后的无限广袤的世界。旁观者清,周国平对安静的理解超出常人常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确是一个内心生活丰富的人,他精神世界的博大来自于对心灵领域的挖掘,来自于不断地思考不停地写作。他不同于一个内心生活贫乏的人,他是实实在在意义上过着截然不同生活的人。用这位哲人的话说:“如果整个人类只梦见黄金而从不梦见天堂,则即使梦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铺满金子的地狱而已。”我们说,能够看到一个人必有的不能和限制,这才是智慧的起点。苏格拉底就是因为知道人之必然的无知,而被称为最智慧的人。这就是说,一个人要常常地反省,才会自悟自得。

十分难得的是,周国平在《安静》中没有放弃对教育的思考。周国平在《灵魂的在场》一文中,借用《灵魂的教育》一书引言:“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问题是训示太多,教育太少。”教育的本义是唤醒灵魂,使之在人生的各种场景中都保持在场。回看我们现今教育诸多现状,我们不无不佩服周国平对教育现象的深刻思考。

无独有偶,我倒是想起最近读到一本书《零分贝:寻找绝对的安静》,作者讲述他为了寻找绝对的安静,来到了巴巴黎地下墓穴,乡间修道院,还有被天体物理学家称为“宇宙最安静的地方”的,位于地下2000米的萨德伯伯里中微子天文实验室……最后他依然没有如愿,因为心跳和肌肉骨骼摩擦发出的声音依旧清晰。他开始寻找死亡外心灵的内在安静,将最初对当代嘈杂的环境的无法容忍、畏惧、抵制转化为哲学思考。原来,这个世界是没有绝对的安静。

周国平《安静》一书能够带给我们教师很多收获和思考。周国平自己算是一个教育中人。他在《孤岛断想》中说: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唯有在这个心灵的空间中,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如果没有这个空间,你永远忙碌,你的心灵永远被与事业相关的各种事务所充塞;那么,不管你在事业上取得怎样的外在成功,你都只是在耗损你的生命而没有品尝到它的果实。一个忙人很可能是一个心灵上的穷人和悲惨的人。试想:教师为何有着那么多的职业倦怠?我们似乎从周国平这段文字中能够找到答案的。

我们要获得内心安静,就要从读写中充实,更要在读写中成长的人。周国平在《成长》一文中说,一个人能否拥有心智生活,青年时期的确是关键。青年时期不但是心智活跃时期,而且也是心智定向的时期。如果你在青年时期养成了好读书和读好书的习惯,那么,这种习惯在以后的岁月里基本上改不掉了。我们教师终究要成为一个文化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有品位的人。所谓品位,就是能够通过阅读而过一种心智生活,使你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始终处于活泼状态。一个民族在文化上能否有伟大的建树,归根到底取决于心智生活的总体水平。这本书中有些观点颇有新意,在如今教育生活中值得推崇。周国平在《从小培养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一文中对小记者说,从学校和老师来说,最重要的也不是讲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他特别欣赏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什么是教育?你把学到的东西都忘掉了,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他认为:学到的具体知识,如果不经常用,是很容易忘掉的。那个忘不掉的、剩下的东西是什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如果孩子在学生时代获得这个东西,将会终身受益。

静静的书,静静的日子,静静地来读。时代需要安静,时光渴求静谧,人心盼望丰富的安静。宁静才能致远。周国平《安静》一书,会给我们读者很多启迪,也会给教育很多有益的启示的。

猜你喜欢

周国平心智安静
塑造心智教师 构建心智课程 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小学校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深入敌后,保持安静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楼上请安静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
周国平 藏石欣赏
周国平 藏石欣赏
周国平 藏石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