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建构区的优化
2019-10-08魏倩楠
魏倩楠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引导者,而幼儿对游戏具有天生的兴趣,因此“课程游戏化”既是发展的趋势,也是当前幼儿教育中必须渗透的理念。要想实现课程游戏化,不仅要探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特征的游戏化课程,还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建构环境,通过规划建构区的环境,更好地对建构区域进行设计,对基础设施进行优化,采取编制表格和制度的方式进行管理,从而实现课程游戏化。本文以园内建构区的基础建设为例,从规范环境、提供器材等方面入手,对课程游戏化的理念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在这一背景下建构区应该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建构区;区角优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284-02
在传统建构活动中,幼儿多是以比较单一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活动,比如说建构区的建设不够规范在之前的环境中缺乏基础的建构材料,建构类玩具种类比较单一,形式比较单调。结合课程游戏化的要求,建构区的优化要点比较多,需要教师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完成基础化建设。可以从课程游戏化入手,多提供开放性的建构材料,在建构活动开始之前,尽可能地不要将主题局限于某个小细节之中,避免影响幼儿的发挥。开放式主题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为契合主题、提升幼教质量奠定了根基,在园内的建构区活动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规范建设、促进发展。
一、建立评估体系,完善整体建设
在课程游戏化的引领之下,建构区从最初的无标志、无体系的自由发展模式到如今的确定标准建构区评估表,以表格来促进发展,用建构区评估表来进行评估,更好地掌握幼儿在建构区中的行为动向,从而促进课程游戏化的建设。评估表格所涉及的内容较为丰富,主要包括建构区的基础设置、辅助材料以及物品摆放归置等,通过表格中对这些内容的明确规定,更能够确保建构环境的合理性,让幼儿在科学的环境下完成建构活动,获得更充分的发展。通过建构区的规范设置,从一开始的无地毯到如今的有专门的建构空区、地毯或小平台。这种更加规范的发展模式能够让幼儿在更好的环境中获得成长。
二、优化建构环境,提供物质支撑
在基础环境的设置中,通过对建构材料的优化从而推动建构区的优化,比如说积木作为建构区的基础材料,现在经由物质材料的配置,配齐了一套清水积木,为幼儿提供至少2料种辅助材料,在辅助材料的提供中,更加注重材料的灵活性和童真性,比如说将小汽车、小动物和花草等内容,纳入到基础材料中来。在建构区物品的摆放方面,也要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建构,比如说通过架子和隔村板上的物品材料进行摆放,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览,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作品是需要表达一些态度的,而不是随意地摆放。物品的摆放是建构区环境的基础表达层面,通过摆放来规范建设、让物品保持整洁。教师所提供的支持不仅包括经验和策略的指导,更重要的还是物品材料的摆放。在建构区材料摆放的过程中,结合课程游戏化的要求和特点,教师要注重以下几个要点:一是材料投放的多样性和适宜性二是注重材料摆放的有序性以及分类摆放的特点。
三、尊重幼儿主题,提供支撑策略
建构活动的推动不仅要依靠教师的环境创建和组织活动,更需要充分认识到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幼儿提供支撑战略,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学会让幼儿自己去主动解决问题,随后再为幼儿提供较好的支撑战略,比如说一些建议和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区角活动作为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部分,是幼儿获得生理发展和心理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这一活动中的建构活动又可以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同伴交往环境和自我能力发展环境,而在本节课的建构活动中,出现矛盾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由于两位小朋友缺乏分享意识,在同伴交往中不能正确处理相关的关系。二是两位小朋友处于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在语言、动作方面都会发生冲突,经常会发现偏激性行为,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及时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一是通过谈话深入幼儿内心,告诉幼儿分享的重要性。二是教师要及时调节矛盾,帮助两位小朋友和好如初。三是教师要做好班级内的德育教育,通过具体事件对小朋友们的行为给予指导,帮助幼儿的社会性获得良好的发展,以谈心和教育的方式教导大家养成“乐于分享”的优秀品德。
四、注重作品评价,正强化教育
在建构区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对幼儿的教育也需要始终保持正强化的教育方式,采用正强化教育的手段推动幼儿的发展。在建构区的优化中,作品展示是建構区活动课程游戏化创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作品展示能够让幼儿拥有成就感。在幼儿建构作品的过程中,他们也会思考作品最终的呈现效果,并且期待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因此教师对作品的评价以及作品展示的方式都会影响幼儿的积极性。在园内建构区作品展示区域的规划中,将作品展示在与之相应的区域,并且确保展示作品之间有留白,这种展示方式能够更好激发幼儿的创建积极性,并且能够让幼儿对自己的作品有比较直观的认知,对自己与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对今后的建构过程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综上所述,课程游戏化作为基层幼儿教育的主要趋势,它既能够保障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始终保持热情和动力,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说在建构区的基础设置中,对教师的规划能力和设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构区的课程游戏化实则要求教师要提升自己的设置能力和统筹规划能力,更好地对环境发展进行把控,并且提升对幼儿的了解度和认知度,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环境创设,推动环境的发展。通过课程游戏化的指引,教师同时也会对建构区的综合设置提出科学化的发展目标,确保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之下,建构区能够获得更充分的发展,同时契合游戏的主题,让建构区的材料摆放以及设置充满童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全面推动幼儿的身心发展。其实,在课程游戏化的要求之下,建构区作为基础的活动环境,在创建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四点要求:一是以幼儿需求为特点;二是提供丰富合适的材料;三是制定一定的规则;四是教师发挥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祥.通过游戏来学与教:幼儿园游戏教学实践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徐慧琴.小学低段识谱教学游戏化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1,02:29-31.
[3]吴蕾.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5.39.182.
[4]顾小佩.自主性游戏中幼儿“偏区”现象的观察与指导[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0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