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外事工作高质量发展探究

2019-10-08郭馨蔚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外事高质量特色

郭馨蔚

高校外事工作如何高质量发展,率先在“双一流”建设中扛大旗、走前列,笔者认为必须强化“五观”。

一、强化“政治观”,紧紧跟党走

“政治观”就是必须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是做好高校外事工作的根本。高校外事工作,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政策性、业务性、开放性、综合性极强,一举一动关乎学校和国家的利益与形象。因此,要始终锤炼政治意志,不断提升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永葆党的旗帜在高校外事工作中高高飘扬。

二、强化“全球观”,把握主动权

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的提出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践,高校外事工作国际化趋势日益加速。加之人工智能、5G等信息化浪潮滚滚冲击,多媒体现代化教学飞速发展,高校外事工作不得不面对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多重竞争與压力,机遇与挑战前所未有。谁能立足自身、放眼世界,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化大潮,谁就能占得先机、引领发展。因此,高校外事工作必须强化“全球观”“世界观”,积极顺应新时代国际教育发展之势,立足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大胆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管理与发展模式,用世界眼光审视人员的引进、派出、合作、交流、对话,用世界一流的标准推进学院建设、学科建设、学术建设及学用建设,高质量推动学校外事工作走上国际化发展道路。

三、强化“特色观”,抢占制高点

特色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特色”办学;二是创出自己的特色。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在全球化的新时代,要处理好内与外、传统与现代、特色与大众的关系,做强做优自己的特色学科和特色课程,培养出独具特色的人才,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特色办校之路。

高校的外事工作,大致内容都是围绕着引智、派出、国际交流、合作办学等展开,要实现高质量突破,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地域特点、现实需要和发展目标,采取适合自己的、体现自身特色的发展规划、工作举措、管理机制、培训奖惩、人员任用等制度,创特色、促发展。

四、强化“整体观”,心齐一个调

近年来,我国的高校外事工作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同47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在140多个国家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10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外事教育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从微观来看,任何一项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最终都要在院系一级的教学科研单位实施。高校外事工作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职责,更是院系和教师的主业。因此,要想高质量做好高校外事工作,必须强化“整体观”,建立“大外事”系统,把宏观和微观紧密统一起来,校校联动、校院联动、院院联动,整合各类外事资源,将外事工作与教学管理部门、学生工作、科研、人事等融会贯通,建立互联互通的长效管理机制。各院系根据自身教学和科研实际,提需求、立项目、订计划,一律汇总到学校外事部门,由外事部门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统一编制外事工作计划和方案,有步骤加以实施。充分调动院系和教师主动参与外事工作的积极性,突出目标管理,建立责任制,最大限度地发掘高校外事发展潜力,促进外事工作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五、强化“素质观”,建一流队伍

高校外事工作质量高低、成效好坏,根本在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决定事业的成败。新时代要求从事高校外事工作的人员必须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高校要加强外事队伍建设,强化政治理论、业务技能、外事礼仪等全方位培训,尤其要加强实践锻炼,补短板、提标杆;强化选用机制建设,完善激励约束,能者上、庸者下,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强化人本意识,多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锤炼担当干事真本领,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

猜你喜欢

外事高质量特色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特色种植促增收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外事之窗
中医的特色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戒急用忍 行稳致远——外事监管六大问题答疑
一组成功的“外事报道”出炉始末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