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2019-10-08黄敢才
黄敢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132-01
课堂练习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开发智能的重要渠道,推动历史学科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课堂练习是在教师精心策划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形式
不管是在复习旧知、还是导入新课,亦或者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整节课的讲授都离不开问题的提出。因此,要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各个阶层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教学“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内容时,先让学生回忆巩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时间、领导人、文献和性质,活跃他们的思维,然后,再布置学生去阅读“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看看他们能整理出哪些信息?孩子们也都主动去了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领导人、文献、性质,通过对比发现三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共性、区别个性,既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又使旧知识之间融汇贯通。使得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样的教学也着实令人欣喜。
二、课堂练习要把握时机
课堂练习是推动课堂教学进展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课堂练习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重要纽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课堂教学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因此,所设计出来的问题要恰到好处,不多也不少,也要把握好课堂练习时机。课堂练习的目的是为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引发他们思考和探究课中提出来的问题,目的是为了总结深化知识点的课后提问等。把握有利时机,设置恰当问题,会使课堂练习的效果倍增。例如,在讲授《秦帝国的兴亡》一章节内容时,为引起学生对这节内容的注意,教师可以先在课前提两个问题的练习题:大家交流一下秦始皇究竟算不算一个好皇帝?秦始皇的出现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推动作用呢?设置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自然会对这部分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再继续讲授新课,效果自然会好很多。
三、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设计问题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果提出的问题或者设计的练习题脱离了学生所拥有的知识与能力范围,学生必定会感到茫然,对教师提出来的问题也会反应平淡。因此,有效课堂练习需要考虑学生的已知知识经验,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设置问题。例如,在探究《繁盛一时的隋朝》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先从学生已知的关于隋炀帝的历史知识出发,然后再导出“有人说:隋炀帝是一个十足的暴君,毫无积极之处,对他的评价也应该全面否定。你们认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吗?”大家可以结合自己已学的对隋炀帝时期历史知识的了解,对如何评价隋炀帝展开相关的探究。为此,学生们积极讨论,并探寻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最后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下学会了辩证地评价隋炀帝,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四、设计练习题的深度及难度
高水平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不管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还是社会热点等,教师的课堂练习题的设计都需要秉承着具有一定深度的原则。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引导学生顺着问题的思路深入思考,由此及彼、由点到面地横向拓展,使得问题能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纵深发掘,又能让学生由不知到知、由浅知到深知、由少知到多知转化,促使他们对知识在认识上得到升华。
通过设疑、解惑,最终目的都是为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的。例如,提出问题:“从夏至明清各个朝代,地方政治制度各是什么呢?”这样,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难度也降低了很多,自然也就很容易回答出问题的答案了。
五、台阶设问,注意学生差异
新课程标准对提问技巧提出了新的要求。优化历史课堂提问教学,为学生探究知识营造出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锻炼学习能力,而设计不同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对知識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问题的设置要形成一定的梯度,由易到难,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像登梯子一样,既符合他们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而且还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探讨《东西部差异显著》一课时,设计如下问题:
第一,对比我国东西部地区在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各自的特点以及优势,列出比较表进行比较。这个问题是基础性的,属于低级的认知性问题,很多学生结合教材都能回答。
第二,为加快发展西部的经济,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哪些战略?
第三,同学们让你认为这些巨大的工程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着怎样的重要意义呢?
综上所述,我认为无论是方式多样化还是角度多元化,反馈练习的设计一定不能脱离课本基础,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对后续学习充满信心,从而为学生的全面长久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