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写作视角下宗教母题的情爱书写

2019-10-08李蘅耘

文学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殉情生母李碧华

内容摘要:中国人的传统小说或现代小说中并不乏宗教母题和原型。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借助于轮回转生母题去表达主题的小说不在少数,而本文是站在创意写作的视角,旨在以建立在轮回转生母题之下的小说作为样本,分析其所表达的主题,并将这些主题进行总结和归纳,以达到当创作者要去书写和表达这些主题时有好的借鉴和引导的效果,运用轮回转生母题的叙述方式去表达这些母题,指导日常写作,为自己的创作增色。

关键词:宗教母题 轮回转生 创意写作 写作方法论

  一.何谓母题

母题这一概念无论从地缘还是从学科归属上讲都是一个标准的“舶来品”。它来自于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研究并由西方传入。母题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的文艺学家史蒂斯·汤普森(Stith Thompson)所创作的一种在民间文学、神话等文学作品中一个故事中反复出现的最小的叙事单元①。因此,通常来说该叙事单元有着被反复阅读和咀嚼的可能,并且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和极强的读者接受度。

但关于母题具体所指的是什么学界仍然有所争议,本文采取的定义在汤普森所提出的“最小的叙事单元”的基础之上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将乐黛云在《中西比较文学教程》中所提出的母题概念进行借鉴,即认为母题不止有最小的叙事单元的含义,更是作品中所反复予以表现的人的行为,故事的主题,世界的规律等。

因此,本文所提出的“母题”这一概念是指包含最小的叙事单元以外也有主题,主旨等方面的含义。

  二.轮回转生母题的起源与在中国的发展

轮回转生母题最早起源于印度,在佛教故事中起源以及发展,现存最早的,对于这一母体发展影响最深远的,最著名的轮回转生母题的故事就是佛本生故事。故事之中佛祖每一行善之后转世修行的故事,讲述了佛祖在转世为释迦摩尼之前每一次轮回转生的故事。从故事的主旨方面来看,佛祖的每一次轮回转生之中都包含着对于生命轮回不息的内涵之外还包括了对于现实世界的批判与训诫。而除了主旨之外,佛本生故事也体现了轮回转生母题所特有的叙事模式。在佛本生故事之中,以佛祖的轮回转生故事为总的叙事框架,在每一个故事之中都有其对应的今生与前世的部分,而每一个完整的故事都依照这个叙事方式来运行和构建。

原型和母题的意义不仅是有其宗教性的起源和古老的叙事模式。还有其时间上的延续性以及空间上的广泛交际性②。而轮回转生这一母题也自然有这样的特点,在东方文学中,轮回转生这一母题有极强的交际性。在中国,轮回转生母题最早初见于魏晋,在《高僧传》《孔雀东南飞》之中都初见端倪。汉魏六朝是佛教在中国最早传入的时期,也是叙事文学开始发展的时期,这样的客观条件为轮回转生母题创造了有利发展的环境。而在之后,民间的志怪故事之中更是能够常常看到轮回转生故事的影子,比如之后的《太平广记》之中的故事。之后,即使佛教在中国的地位已经衰微,轮回转生母题却已经进入了民间的文学之中,不但数量越来越多,也日臻成熟,并且形成了以轮回转生为基础的长篇小说。比如《醒世姻缘传》,这样的长篇小说不仅是情节相较于之前更改为复杂,而且也强化了轮回转生母题的叙事和表达主旨的作用,也正式的标志了轮回转生母题作为一种母题在文学之中发挥着作用而非是一种宗教的观念存在于社会中。③

  三.轮回转生中的情爱主题

在李碧华的小说《胭脂扣》之中讲述了为爱殉情的女鬼如花返回阳间,在一对情侣的帮助之下重新寻找自己前世的情人十二少。如花曾经是一位青楼女子,而十二少则是中药铺的少爷,也是她的情人。两人曾有过一段时间的露水情缘,但最终因为十二少被家人断绝了经济的来源两人被迫分手。这也成为了如花殉情而死的原因。两人本是相约一同殉情,但十二少最终却没有能够像如花所期望的那样跟她一起殉情。因此,这也成为了如花回到阳间来寻找十二少的原因。如花要看一看现在的十二少,要为自己的情缘所画上一个句号。通过轮回转生的方式来完成未完成或者是仍然有遗憾的爱情。

这本是一个颇具古典色彩的青楼女子与富家少爷的故事,两人的感情也因为身份的悬殊以悲剧收场,如花殉情而死,十二少则是戒了鸦片取了良家女子,回了家,获得了家庭的原谅,并且既往不咎。但这样的一个古典的故事却在李碧华的笔下因为这一次轮回转生所产生了一些不同的意味。如花终于找到了自己前世的情人十二少,却发现他并不像自己所印象中的那样,眉目英挺。反而只是一个在片场的老头,十分的邋遢颓废。这样的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反差同过轮回转生的书写模式表现的淋漓尽致,想象中的十二少英俊而帅气,是理想中的如意郎君,而现实中的十二少却是一个邋遢落魄的片场中的老人家。这样的落差借由轮回转生这一母题体现的更为的立体而鲜明,想象中的形象等等存在于前世的那个世界里,而转生也是意味着时间的流动,会将美好的想象变为今生残酷的现实。

不只是如花的感情未得善终世俗不堪,在小说之中,帮如花寻找十二少的那一对情侣也表示根本不相信如花的爱情故事,因为这根本不会发生在任何人的身上,而对于如画的殉情,袁永定的态度也是鄙夷轻视多过于欣赏赞扬,只是认为这是一种“艰辛而无稽的勾当,只该在小说中出现。”④小说之中并没有像传统的古典爱情小说那样对于勇敢殉情真爱至上的价值观进行赞扬,也没有对于十二少“陈世美”式的行为有所批判。只是对于爱情的本质进行了展示——不过繁华冷漠的都市之中人们一种相互慰藉,互相取暖的方式罢了。小说之中更是借助这种前世与现实之间情感的观念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平淡”情感的反思与拷问,如文中所说的:“或许,我们都不懂爱情,还尚以为这是一种‘风俗。”⑤这是轮回转生母题中表达爱情母题的另一种优势,即通过轮回转生来体现前世与今生之间的差别,来表现不同时代或者年代的爱情观念、现状等的流变,体现两个时代的差别。让感情的书写借助于轮回轉生母题表现爱情观念现状的改变与发展,也在这样的两种感情状态之间隐含的表达出作者更为倾向和欣赏的一种状态,或是表达爱情观念或状态变化所带来的一种无奈之感。

而在李碧华的另外一部小说《秦俑》之中也有关于轮回转生母题的书写,不同于《胭脂扣》之中对于爱情趋向于冷漠的批判和思考。《秦俑》之中书写的是一段令人动容的亘古不变的爱情。

小说之中所描述的是秦朝的郎中蒙天放与冬儿之间今生前世的美好爱情,在第一世中,蒙天放爱上了身为要被献祭的祭品冬儿,但却因为最终被秦王发现,蒙天方被投入陶俑之中杀死。在第二世的转生之中,冬儿成为了电影演员朱莉莉,但却意外的卷入了一场盗墓案件中,最终朱莉莉为了救蒙天放而身亡,但两人依旧留下了来世再见的许诺。相约来世再续前缘,在第三世中,最终蒙天放转世成为一个兵马俑的修复人员,最终与转世为女学生的冬儿相逢,故事也就结束在这里。

《秦俑》借助了轮回转生之中“三生三世”的叙事模式将爱情的至死不渝,忠贞不二表现的淋漓尽致,小说通过对于这样三生三世的爱情描写表达出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世界如何发展,真挚且美好的爱情不变。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爱情的崇尚与歌颂。

因此,在轮回转生的母题之下对于爱情的书写不止可以是类似与古典爱情小说那样对于坚贞不渝的感情进行歌颂,对于千古传世的美好爱情进行纪念,更是可以通过轮回转生的故事构建方式将当代的爱情现状进行展示和书写,亦可以将情感的话题进行更有时代性的,也更为与众不同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作者也可以将自己对于爱情的理解和思考融入于自己的书写之中并进行表达。这是轮回转生母题之中关于爱情的主题所可以表达的内核。

在表达爱情的主题之中,创作者若要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则需要在叙事策略上有所选择。比如上文中举例所举出的《秦俑》,以及《胭脂扣》,从叙事的角度来讲,作者可以借助轮回转生这一母题扩大叙事的时空,作者可以借助这一母体有极大的空间灵活性和时间自由性。

比方说在《秦俑》之中,由于是三世的轮回转生,作者选取了三个时间点对于故事进行展开叙述。为这部小说融入了极强的时空穿越的感受,一方面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趣味性。另一方面作者也可以在这些交织的时间与空间之中选择一个进行具体的描写,并进一步的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更好地体现了作者对于美好爱情的歌颂。而在《胭脂扣》之中,作者选取了如花的前世以及今生进行故事的开展,在如花化作鬼魂之后,故事选择了八十年代的香港作为故事的开展地,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和交织为我们更为具体且鲜明的对比了两代人之间生活方式的差异以及爱情观的变化,使得读者对于作者想要描写出的差异和变化有直观的感受和体会。因此,若要通过轮回转生的母题来表达爱情相关的主题,不放在叙事策略和技法上多下功夫,借助轮回转生母题所特有的叙事方面的优势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四.結语

从创意写作的视角来看,这些母题中所蕴含的多样主题表达的可能性,不只是本文所涉及的情爱主题,还有更为多种多样的主题表达,且这些主题都对现在的写作有极大的指导和借鉴的意义。从创作者的视角来看当我们要书写爱情的美好及变化,或许是要表达对人性的思考,又或是对于世界的思考之时不妨将我们所想要表达的思考嵌入到轮回母题中,这会使得所要表达的主题借助于这一母题绽放更夺目的光辉。

参考文献

[1]贾平凹.贾平凹文集·侠盗卷[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

[2]李碧华.胭脂扣·生死桥[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

[3]金景芳.吕绍纲.周易全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4]吴光正.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5]侯传文.轮回转生母题初探[J].文艺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1995(5)

注 释

①吴光正著.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②侯传文.轮回转生母题初探[J].文艺研究,1995(5)156-157

③侯传文.轮回转生母题初探[J].文艺研究,1995(5)156-157

④李碧华,胭脂扣·生死桥[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年.第92页

⑤李碧华,胭脂扣·生死桥[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年.第39页

(作者介绍:李蘅耘,西北大学创意写作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殉情生母李碧华
生母认女剑指弟弟婚房:此情不堪哟此心可悯
极爱的感觉
情规
生母
设施葡萄“2+1”栽培技术
修心
无涯
简析纳西族文学
民国时期上海政府应对殉情自杀的历史经验
最爱和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