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外国静物画》中教师的示范作用

2019-10-08胡婷芝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凡高静物画知识点

胡婷芝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129-01

在苏少版美术13册中有这么一课《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它的位置在书本的最后一课,有时我们会因为时间不够或学生兴趣度不高就在教学中选择忽视它。但从去年到今年,我一直在研究这一课,从全区的示范课到自己准备好的录播课,再到今年刚刚结束的评优课,在这一课里我不断琢磨,探究这一课的知识点该如何铺设学生才更感兴趣,我不断探索,研究,在大半年的研究时间里,对这一课也有了很多感悟。

一、教学内容上教师的示范作用

静物画是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教科书以17世纪荷兰画家表现富足生活、装饰家居的静物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以18世纪法国画家夏尔丹表现厨房物品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平凡中蕴含的生活之美。以19世纪末的后印象主义画家洋溢着热情的表现引导学生体会思想之美,以20世纪形式多样的流派引导学生理解富有探索精神的个性之美。这四个篇章将外国静物画的发展演变、风格特点一一展现。本课的教学能使学生从平凡的物品中发现美,感受艺术家对生活的由衷喜爱和细致的观察,提高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备初步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在教学内容上我大胆进行尝试,整个静物画分成三部分来进行,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创新阶段,其中萌芽阶段的静物画我一带而过,通过作品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感悟它的寓意之美,而后我把重点放在了发展阶段,其中又分成18世纪以夏尔丹为代表的朴实无华的平凡之美和19世纪以塞尚,凡高为代表的充满主观情感表达的思想之美,最后介绍了20世纪以毕加索和莫兰迪在作品中追求的个性之美。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19世纪,尤其是凡高,我先在网上找到一个关于凡高一生的简短视频,让学生能初步了解一下凡高,然后我让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探究他,结合老师提供的凡高作品照片,学案上的知识点,围绕老师设计的三个问题进行讨论,而后让他们自主选择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进行知识点小结和深化,为了有针对性的让学生感受凡高的色彩,笔触,接着我又用了一个知识小迁移,出示了凡高的另一幅代表作品《星月夜》,让学生尝试从色彩和笔触上来分析它,这样在教学内容上就进行了层层深化,学生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对凡高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趣味的视频切入凡高短短的具有悲剧色彩的一生,学生在欣赏视频时就兴趣高涨,这也为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作了很好的铺垫。在教学内容上我仔细琢磨,努力分配好各个环节的知识点,每个环节上的衔接语也一再打磨,当然在整个一节课45分钟的教学中一定要有所侧重,教学要突出重难点,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教师一定要把控好,这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示范作用。

二、课堂活动环节中教师的示范作用

合理恰当的教学环节设置是一节优质课必不可少的关键。在课前我给每位学生准备了学案,小组学习的资料袋,里面都是各个时期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并且我在每张照片的背后都贴有一定的文字資料,我要求学生提前5分钟到教室学习资料,我认为课前的这一活动环节很有必要,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课堂学习的氛围也会很浓烈。所以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一定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也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环节。原本我一直担心这样的欣赏课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在教学环节中我设置了两个感受体验活动,活动一是请每一小组把桌上的资料按照今天我们所讲的历史进程进行排列,并用图钉张贴到KT板上,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个小组最快且贴的最对。我装在材料袋里各个时期艺术家的代表作品故意打乱了它们的秩序,希望学生在听完静物画的流程介绍后能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把这些照片进行时间秩序的排列,在这个环节里学生要经过小组讨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学生集全组智慧完成后我会请两小组的代表上台进行展示,一边展示一边进行小结。从17世纪荷兰画家细腻、逼真的生活之美、到18世纪法国夏尔丹朴实无华的平凡之美、再到19世纪法国塞尚、荷兰凡·高充满主观情感的思想表达,还有20世纪西班牙毕加索、意大利莫兰迪个性十足的流派创建。静物画经历了形式和思想的一系列变革。我会询问别的小组是否也是按这样的秩序进行排列,注意与每一小组学生的沟通。

第二个活动环节是打开神秘信封二:根据本课所学,认真完成课堂小练习,师生交流小练习。在小练习上我安排了单项选择题、连线题、还有一个简单的叙述题,当然题目的选择我也费了一番心思,有客观题,主观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我一直认为孩子们都是独立个个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审美。最先完成的学生我会让他们把作业张贴到黑板上,我只给学生准备了9个吸铁石,所以他们都非常踊跃,想要展示自己的作品,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在点评时我会提问学生你感兴趣的或是否觉得有难度的问题,很多孩子都会谈谈自己的想法,从与孩子的谈话中我也会琢磨自己在小练习中孩子们对哪些问题比较关注,这样无形中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我把美术教学活动变成:“大胆尝试—迅速发现”的探究过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我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尝试,积极参与,让每位学生都经历了一次探索,求知的历程,实现了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转化。在这以欣赏为主的课程中,我改变原有的教法,把自己当成一个导游的身份,带领游客们游览各个时期静物画的发展历程,在历程中我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重要性,并尝试改善学生的美术思维,引导学生尝试一些自主学习方法,从而实现探究性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的引导作品

静物画是初中阶段相对比较枯燥乏味的欣赏课,它比不上风景画的美轮美奂和有故事可叙述的人物画。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从平凡的物品中发现美,感受艺术家对生活的由衷喜爱和细致的观察,提高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备初步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切记一直以知识点向学生说教,对于相对枯燥的欣赏课教师一定要注意方法,所以在教学结构和教学环节上我大胆进行了创新,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教师在整节课堂中的语言引导特别重要。在课堂中我特别注意与学生沟通,用自己的语言激励学生,用个人魅力征服学生。每次上课我都精神饱满,面含微笑,语调上也注意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同事们常常评价我一上课就激情四射,语言的穿透力和渗透力很强,这样也增加了我的课堂魅力。在语言上我也归纳了几点:

首先教师应注意语言的规范性,教师主要通过有声的教学语言来传授知识,准确规范是教学语言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学语言就没有生命。教师又该是为人师表的,是学生模仿的榜样,应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无误地把握教学内容,驾驭课堂教学语言,力求做到讲课音量适中,语速适度,口齿清楚,条理分明。其次,教师的语言应充满情感性,教师的对象是具有丰富思想情感的活生生的人,学生渴望老师满怀激情地组织教学,语言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充满情感的语言能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引起他们内心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没有情感的课堂语言将是苍白无力的,更谈不上感染学生。罗曼罗兰有句名言: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第三,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启发性,应该像催化剂一样,启发学生的心智,振奋学生的神经,促使学生思辨和产生联想,以此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作为一个教师,要特别重视教学语言的激励作用,及时得体的语言激励,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能为暂时犯错、暂时落后的学生点亮起一盏希望之灯。第四,教师的语言应蕴含知识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拟定教育性的谈话的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也不能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和心灵的。”语言是思想的外壳,富有魅力的语言,一定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课堂教学语言作为一种职业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联结师生情感的纽带。

本课我运用了大量的图像识读,从趣味的提问开始,逐步介绍了静物画在各个时期出现的优秀代表艺术家以及代表作品,把知识点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从视觉、触觉上感受美术的作用,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快乐的投入到学习中,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合作的乐趣以及在完成老师布置任务后的成就感。整节课我一直和学生在探究中,问题的情境创设中铺设美术知识与技能,当然我更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理的、积极的审美。以上就是我在课堂的不断尝试中得到的感悟。

猜你喜欢

凡高静物画知识点
静物画要领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论静物画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静物画中的秘密符号
得不到的爱:凡高充满挫折和失落的爱情
最适合考生的水粉静物画法与步骤
什么使凡高美术馆成为最成功展馆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