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艺术装饰风格的形式探索
2019-10-08乔小雪
乔小雪
摘要:一百年前的新艺术运动是近代艺术设计发展史上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运动,虽然时间短暂,但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艺术运动的发展历程,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国家对新艺术运动风格的理解。本文概述了新艺术运动的发展状况,从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以及不同设计思想的角度入手,着重分析其在室内设计方面的特点,通过其设计的形态,分析当时的具体实践的方法,以便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识。
关键词:新艺术运动、室内设计
1 “新艺术运动”的产生背景
19世纪的欧洲社会在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从思想到技术均展现了与以往不同的一面,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18世纪8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而英国在这一方面领先了世界潮流,以工业革命的完成为信号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人们的生活在机械时代的作用下飞速的发展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部分先驱者的思想也随之改变进步着,能够更加多元化的考量,与之伴生的新的设计逐渐涌现出来,但传统大众的内心却是拒绝接受新事物的,充满着惶恐与不安,因此,社会急需进行转变。但是仍处于旧时期的人们如何跟上科技的进步,这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在。在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带来了非比寻常的效率,所生产的产品也在不断地革新变化,使人们在生活中不得不接受这种更新,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设计师在其思想和审美方面得到了转变,设计出了全新的艺术作品,充满了新鲜的气息。
最早进入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炫耀工业的进步和设计出的机械产品,改善公众的审美情趣,在19世纪中期举办了当时最著名的展览会——水晶宫展览会。对于此次展览,有一部分人津津乐道,认为它代表了工业生产的结果,一切完美无瑕。但有一部分人对此持反对的态度,因为它带来了技术与艺术的分离,生产出来的产品打上了工业的烙印,缺乏了艺术性而受到人们的批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兴起了世界现代设计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运动——工艺美术运动。这场运动为了解决工业化对传统建筑、传统手工业的威胁,为了复兴哥特的手工艺风气而掀起的具有很大实验性质的运动,在设计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这场运动在一片维多利亚风格中找寻新的出路,采用中世纪的、日本的、自然主义的设计特点,但它对于机械化的否定,对工业的反对都使得这场运动没有成为主流。但是,虽然其没有成为主流运动,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却给当时的人们提供了另外一个思路,“新艺术”运动逐渐兴起,日后更是在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规模也更甚。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深远的艺术运动,涉及十多个国家,在建筑、家具、室内、书籍装帧等方面都受到影响。如果说工艺美术运动是装饰艺术运动的萌芽时期,那么新艺术运动则是向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过渡阶段。新艺术运动的新不在于形式的新颖,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的更新。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必须要适应新的潮流。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艺术也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影响,这一影响又促使艺术家和设计师重新思考和审视他们的作品,并转变他们的设计和创作思路,社会意识形态随着社会经济基础而改变,设计的审美意识形态也随着社会意识形态而发展变化。工业革命后机械化所带来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使人们感到厌恶和恐惧,但工业革命是历史前进的潮流,这种不可阻挡得潮流对于艺术家来说,迷茫与压抑更甚,于是他们开始审视当下的艺术环境,尝试寻觅一种不一样的设计方式,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就是对自然主义的研究应用,充满朝气的自然主义向冰冷机器发起了艺术家们的呐喊。
2 “新艺术运动”时期各国的室内设计形态
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之后很快就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严格意义上说,新艺术运动只是一场运动,而不是一种风格,所以我们不同用统一来概括它,因此,在不同的国家,其所呈现出来的形态是不一样的,在运动的名城上也各不相同,新艺术只是作为这场运动的统称。
2.1 法国的新艺术之家
法国作为新艺术运动的重要发源地,对其他国家影响深远。新艺术一词源于萨穆尔·滨在巴黎开办的新艺术之家设计事务所,聘请了几位重要的设计师在事务所从事设计工作,由于他对于日本的,尤其是浮世绘非常喜爱,因此,所设计出来的产品带有浓郁的自然主义气息,例如模仿自然界中植物的形式构造和样貌特征,对于直线的彻底摒弃,对于有机形态的着重使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当属六人集团的吉玛德,他所设计的巴黎地铁入口就沿用了这种设计风格。设计采用植物的枝蔓作为栏杆,顶棚采用贝壳的形状,特别是扭曲的的树干,缠绕的藤蔓,自然动机很强烈,深受巴黎市民的喜爱。
2.2 比利时的先锋派运动
比利时是新艺术运动进入欧洲后最主要的活动中心,其设计运动充分的考虑到以人为本,强调设计与艺术是面向人民的。在室内设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维克多·霍塔在布鲁塞尔设计的霍塔旅馆。这座旅馆在建筑布局上避免使用直线形式的长廊,外观装饰上大量使用了柔美流畅的曲线,设计上打破了传统古典的约束规矩,整体形式统一、色彩和谐。门厅的设计、栏杆、墙纸、灯具等都统一采用了新艺术运动的风格,充满了线条美。
2.3 西班牙的年轻派风格
西班牙的新艺术风格被称为年轻风格,在这场运动中,最著名的设计师就是安东尼·高迪。他的设计带有强烈的哥特式风格,并融合了有机主义的特点,代表作就是米拉公寓。这座建筑完全采用有机主义的特点,是新艺术运动极端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整座建筑像是一个造型柔滑且不规则的奶油蛋糕,使有机主义的风格形态展现的淋漓尽致,内部构造也以曲线为主,大到房屋顶面、门窗造型、家具设施,小到门窗的装饰构件和墙面造型等也都尽量避免采用直线,选择吸收动植物形态的有机造型。圆柱式波浪环形的结构,夸张的设计手法这些都是高迪自创的。这是一个不同于以往水平垂直的非凡结构形式,让人猜不透建筑师下一个落脚点又是怎样的违反逻辑的不可思议。
2.4 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四人设计集团
在苏格兰的新艺术运动中,取得最大成就的当属格拉斯哥四人设计集团。他们在建筑、家具、室内等设计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苏格兰风格,也就是柔软的曲线和坚硬的直线交替运动,即设计史界所习称的“直线风格”。在这场运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马金托什,他与高迪的完全有机主义设计方式不同,使用直线元素,采用几何造型的方法。这种设计理念和新艺术运动的思想恰恰是背道而驰,而这种主张和探索也为奥地利的分离派和德国的青年风格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5 德国青年风格
德国的新艺术运动是用青年风格来称呼的,希望通过手工艺来挽救颓废的当代设计,思想上受到工艺美术的影响,初期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但到了后期,受马金托什的影响较大,开始有意识的摆脱以曲线装饰为中心的设计,从直线和几何形态中汲取设计灵感。青年风格最重要的设计师就是现代主义设计之父——彼得·贝伦斯,他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功能主义和简单的几何形态,并朝着现代主义的方向发展,影响了后期一大批设计师。
3 新艺术装饰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新艺术运动是一次承上启下的设计运动,它体现了怀旧的趋势和折中主义的混乱局面。一方面,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但却探索材料和新技术带来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完全放弃传统的装饰风格,开创全新的自然风格,但却与哥特风格相融合。但是在室内设计中我们不难看出,新艺术运动的纹样较大一部分是从自然中分析出来的,大量流动的线条增加了空间的活力。
3.1 自然主义
新艺术运动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自然,许多重要的设计元素都是在自然中寻找灵感的。在新艺术运动室内的设计作品中,无论是门窗线条还是装饰构造,随处可见一些从动植物中提取的设计因素并进行夸张的处理,尤其是室内的绘画、雕塑、海报等是最容易表现动植物素材的。
3.2 曲线风格
尽管新艺术运动在许多国家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一种特征是一直存在的,那就是流动的曲线造型。而在诸多的设计大师中,将曲线运用到极致的就是西班牙的设计大师安东尼·高迪了。高迪曾说过:“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属于上帝”,他不仅在平面设计中采用曲线,在建筑的外立面等立体领域也多采用曲线造型,巴塞罗那市内的许多经典的公寓都采用了曲线的设计,这为高迪留下了不朽的艺术魅力。
3.3 几何造型
在新艺术运动的范畴里,几何造型更倾向于现代主义设计,将几何造型与有机形态完美结合的当属马金托什和奥地利分离派,对于他们来说,直线和几何是设计的主要风格。分离派的代表人物奥布里奇设计的维也纳分离派之家,简单明了的几何造型和新艺术风格中的自然主义、曲线主义结合在一起,坚硬明朗的直线和流畅轻松曲线、几何元素与花草枝蔓纹样融合的浑然一体,是分离派的典型代表作之一。马金托什一生中,设计了大量的作品,都具有高且直的风格。在家具上,高背椅就完全采用黑色,造型十分夸张,这种凳子在使用中会让人觉得不舒服,违背了人体工程学,并暴露出结构的缺点。而且为了使几何线条在形式上不显得过于呆板孤立,他经常会在家具上繪制红玫瑰造型,借此打破几何形的僵硬感。因此,几何造型和有机形态的结合是该风格的集中体现。
4 结论
新艺术运动继承和发扬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和设计理念,在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能重新探索自然主义的风格,开创全新的设计风格,是难能可贵的。这场运动明确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导致了新艺术的产品是独特的,这也就使得其作品具有较高的奢侈性。虽然这场运动强调为大众服务,但它仍是象牙塔尖的产物,是平民百姓所无法拥有的。但即使如此,新艺术运动却预示了一个新的时代——现代主义设计的来临,它的成就是后来衍生出很多的艺术风格。新艺术运动是复杂而丰富的,对于新艺术运动的探索和研究将始终充满新奇和趣味。
参考文献:
[1] 王乐涵.边导.新艺术运动时期室内设计的形态研究[J].中外建筑,2018(09).
[2] 洪立昂.新艺术运动室内风格[J].大众文艺,2018(06).
[3] 马玲.论麦金托什设计作品的特征[J].大众文艺,2016(07).
[4]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