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影响
2019-10-08徐韬
徐韬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其对社会各领域的推动效果也愈发明显。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给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开展以及运营管理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例如P2P网贷业务逐步压缩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第三方的支付业务不断挤占传统商业银行的小额结算市场。时至今日,商业银行的发展面临着重大挑战。如何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加强自身业务的升级,这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运营管理
互联网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对我们的经济、文化、生活造成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作为二十一世纪最为重要的领域,其给予诸多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无穷的活力。就金融领域的发展而言,其本身也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互联网金融这一名词的出现便是金融领域拓展的一种体现。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相比于传统商业银行的高依赖性、高门槛,其在今后的发展中的某些领域也更具优势。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明辨其对传统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影响并随之升级,这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前提,是时代进步的选择。
一、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的管理概述
(一)运营管理的概述
运营管理的概念最早应用于企业的大规模生产中,就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工作开展而言,其也是在工业企业运营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广义上讲,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涵盖了为客户提供服务、为股东创造效益以及为自身运营提供保障的全部环节。运营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组织活动的基础与核心,对于提高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运作效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商业银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要保障。时至今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领域也迎来了重要的变革。第三方支付、网络投资理财以及众筹平台等新型金融方式的出现,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不仅需要就业务流程予以优化,还需就风险控制层面进行升级。只有如此才能迎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实现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有效变革。
(二)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现状简析
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在工业企业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商业银行运营管理体系的建立。通过独立的后台运作以及集约运作等管理方式的应用,使得商业银行在管理工作中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与效率的提升。
当下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模式逐步呈现出“中心化作业、工业化管理”的集约运营模式。相比于西方国家的相关领域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发展以及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层面的优化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国商业银行在借鉴西方银行经验的同时,也密切结合我国经济体制变革的实际情况予以运营管理模式的升级。但是由于相关工作起步较晚以及其他工作的限制,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水平仍与西方的商业银行有一定的差距。
二、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影响
(一)业务流程层面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在不断提升。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日趋扩大。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成本层面相比较传统的商业银行有着显著的优势。客观而言,相比于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在经营管理层面的升级与优化已经呈现出了刻不容缓的态势。
P2P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最具代表性的业务形式,其借助于借贷平台,可以为借贷双方提供有效的交流平台。通过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技术来进行最后的定价。其最显著的优势在于有利于借贷双方信息的有效交换,体现了互联网开放、平等共享等精神。相比于P2P网贷模式,传统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显然没有这般高效。其所表现出的决策链长、响应速度慢等问题,使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现有商业银行的流程审核主要是以风险管控为重点,对于流程的监管程序以及力度都是相对严苛的。流程的过度统一不仅削尖了客户群体的规模,同时也降低了针对于优质客户的竞争力。所以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下,结合高新科技的优势以及互联网金融信息化的背景,加强商业银行运营管理流程的优化与升级,是现阶段提高商业银行运营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客户服务方面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服务质量的提升成为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生存而言,客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不断地揽入更多的客户,才能使得商业银行获取更多的利润,实现更大的价值。但是由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历史问题,使得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都是以政策制定者这样的管理角色面世的。这种角色定位在没有市场竞争的情况下或许可以实现长足发展,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入场,商业银行的服务也承受着来自于更多层面的挑战与竞争。固有的服务模式显然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个性化与区别化的服务开始被广泛的运用,作为新时期的商业银行发展,也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商业银行客户服务的升级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首先需要改变的是传统银行固有的服务思维模式,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方法来促进产品价值的实现。只有如此才能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更多地吸引优质客户,继而实现商业银行的有序发展。
(三)风险管控方面
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是互聯网金融产生的根基,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也对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商业银行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注重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金融工具的创新与发展同样伴随着较高的风险,由于金融创新在避开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同时,也分散了传统业务的经营风险。当下的金融创新工作实际上是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当创新风险与传统业务的风险相重合的时候,也会呈现出变异的特征。这种情况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难度。
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风险管控工作都是在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则是依靠较为传统的征信系统来进行的。由于商业银行所针对的中小企业用户以及个人用户可能并未在银行的征信系统中留过信息。所以难以确认这部分客户的实际诚信度。反观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风险管控工作的开展,实际上也存在有很多的不足。例如之前曝光的信用风险事件,这也是大数据风险分析不充分的体现。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下的风险管控工作,不仅需要继续就传统的风险因素予以控制,同时还需就大数据风险的相关问题加以重视。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商业银行更为高效与专业的业务水准。
(四)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商业银行需就自身的运营管理工作予以不断的完善与升级。在业务流程以及客户服务层面升级的同时,需就人才的培训问题予以关注。众所周知,高新技术以及高科技的经济环境同样是人才竞争的关键所在。金融工具的不断升级与创新,对于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商业银行在人才队伍的建设层面应首先注重理论知识的培训,在此基础上需就业务流程的实际内涵予以掌握与应用。同时还需注重工作人员对于风险防范层面的培训,以此来加强对于运营管理工作开展中危险因素的有效规避。对于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人才队伍的梯队式建设至关重要。通过确立行之有效的晋升机制,为员工自身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其次还需注重对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运营管理能力的塑造,这对于商业银行人才队伍的发展与完善都意义重大。
三、结语
随着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不断发展,其在为社会进步带来强劲动力的同时,也为传统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带来了很多的挑战与契机。本文以此为基础,就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发展方向予以阐述,作为商业银行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重点就业务流程、客户服务以及风险管控三个方面予以重视与升级。本文旨在通过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为今后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协作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振阳,刘明勇.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运营的风险冲击研究[J]. 金融会计,2014(11):66-71.
[2]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贵州财经大学,2016.
[3]武爱军,马粤艳.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J]. 经济师,2014(11):164-167.
[4]孙健.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河南大学,2016.
(作者单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