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
2019-10-08莫欢欢
莫欢欢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087-01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学好语文知识将有助于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而语文又是小学教育的重点之一。那么如何教好小学语文课呢?
一、提高教师的核心素养
活到老,学到老,想要上好小学语文课,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对教师进行有效的培训,不断充实教师的内心,促进学生思想内涵的升华,所以学校应该积极组织交流培训活动,以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教师的语文知识储备,强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时,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使小学语文教師能够不断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从而让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合理的方法与形式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
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学习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
2.开展各种活动,把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乐趣化。
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时间不长等特点,给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如果在教学中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就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适当的讲故事,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过许许多的书法家,到今天还流传着他们的奇闻轶事。如王羲之“力透纸背”的故事,柳公权勤奋学习的故事,郑板桥“卖字助穷人”的故事等等。学生就会被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刻苦好学的精神所感染,为他们高尚的人格所打动,从而受到启发,在学习过程中个个表现得兴趣盎然。
4.搞比赛,可以使个人之间的,也可以是小组之间的。
小学生生性好动,好胜心、荣誉感极强,他们总渴望自己的成功能得到大家的肯定。针对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字教学中,可安排了一些比赛活动。在活动中,对表现好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比原来有进步的学生也给予肯定。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写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运用多种教法
用适当的方式去鼓励学生学习、实施有效的激励评价也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就需要巧妙设计、机动灵活安排活动形式,提问有创意,激发学生灵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读”是语文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第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知识、新事物怀着探究去认识。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同桌或前后桌组成小组,共同探讨,最终选一个代表来表明结果,人人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钻进去”“潜心会本文”“披文以入情”,喜怒哀乐,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时还可以抓住一些关键词语进行提问,讨论,从中得到答案,会更容易理解一篇课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给达标者予以鼓励性的评价,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使其体会到自己的进步,使其增强自信心。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应该考虑他们更容易接受哪种教学方法,努力缩短师生间的心理差距,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语文教材的主体是课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就在要靠教师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读什么”、“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备课时一定充分运用教具与学具以及多媒体课件,必要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实验、模拟或参观等活动。从生活中达到认知,这才是最好的方法。要钻研教材,对知识点胸有成竹每上一节课之前,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清楚本节课的知识点都有哪些,这包括字音、字词、句子、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写作方法、构段方式、文章结构等等。可以说品读课文精彩片断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只有读透了才悟得出,只有悟得出才能再有感情地读出来,最终使教学资源——师、生、文本在对话中得以开发利用。在课堂上,可以依据教材的具体情况安排各种各样的活动。尽量采用学生们乐于参与的形式,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各个活动层面上各显其能、各得其所。
四、讲究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汉语是一门充满趣味的语言,不同的句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语调语气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教师提问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们在课堂提问时,一定要结合具体课文内容给学生设置相对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认真思考,踊跃发言。
1.问题要明确。
首先,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问题的指向要明确,即需要明确所找答案。如果范围太大,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其次,给学生回答问题需使问题明确。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学习目标追求的是教学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学习方法。
2.要保证有思考问题的时间。
在问题实施的过程中,要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提出问题后,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这是许多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精心设置问题,本来需要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答案,但是几分钟后,自己就按捺不住,开始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明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读思考,可又担心课堂任务无法按时完成,于是一路开讲,却使学生养成了懒于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总是放弃思考,等待答案。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的重心从自己如何教转移到学生如何学的目标上来。在这样的要求下,教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多听听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在与学生的反馈交流中,检验自己提问的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只有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才能够使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