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019-10-08姚兰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中年级合作能力小学数学

【摘 要】“学生在学习中寻求合作”这是一个学生内部之间需要的自然过程,而不仅仅是依靠外界的因素强加于学生内部的过程,这也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是课堂所必需的。因此,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应该积极地鼓励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实效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年级;合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04-01

小组合作是指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小组内学生各有明确的分工,通过探讨问题、动手实践、发表见解、达成共识,从而来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是一种学生之间的互相性学习,让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在探讨与交流中得到培养。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学生之间积极地对问题进行探讨,开展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并且学生之间能够互相支持、信任、合作。重要的是学生面对面地互相促进性学习,在面对共同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使有效的沟通在学生之间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让学生积极主动建立并维护,对小组内部的冲突进行完美的解决,从而达到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目的。在二十一世纪“合作教育模式”的新背景下,小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应该用多样化的手段在多方面进行。下面举出几项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年级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小组交流是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应该积极地创造学生之间探讨问题的机会,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自己讨论问题,并达成最终的共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性格、学习水平等特点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讨,从而掌握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合作意识,提升合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认识方程”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明白组成方程的条件,可以设问x=2是不是方程?有的学生抢答“是”,有的学生回答“不是”,而大多数学生思而不答。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讨论期间鼓励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言论,但不说出正确答案,最后让各个小组的代表说出讨论结果及理由。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让学生体会到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实践操作,培养合作能力

在数学中有许多公式和法则,而有些公式对于小学生来说较难理解,这时就应该动手操作通过对公式的推导来帮助学生理解,而对于动手操作则需要学生之间的配合才能够完成。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仅生生之间需要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也很重要。

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的运算”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熟练地掌握加减法的运算,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组组之间进行数字游戏。首先,教师在提前剪好的纸条上写上一些数字,随机发给每个组的每个成员。然后,让每个小组成员的数字全部加在一起,每个小组猜测各自小组所加的数是不是第一大,若不确定是最大的,那么,小组的代表可以找教师进行换数,只能换一次,而且每次换时,教师将出一道加减法的数学题,若学生回答正确,则可以进行换数,若回答错误,则小组的数将暴露,当然小组其他成员可以互相帮助,最后获得第三名的小组将表演一个节目。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小组与小组之间培养合作意识以及提高合作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集体责任感。再如,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给出一百道加减法计算题,每个小组若是在一分钟内算出的最多并且对的最多的为第一名,让学生明白竞争意识很重要,但是合作意识同样也很重要。

再如,在学习“分数的比较大小时”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当分子一样时,分母越小这个分数反而越大。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四分之一大于二分之一对不对?理由是什么?”让学生同桌两人一组,剪两个半径大小相同的圆,其中一位学生剪一个二分之一的圆,另一位学生剪一个四分之一的圆,再让他们把剪好的圆进行比较,显而易见的是二分之一的圆更大一些;紧接着再让他们剪一个三分之一的圆和一个六分之一的圆,进行比较。最后进而讨论得出“分数中,如果分子相同,那么分母越小则这个分数反而越大”

三、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师生互动是关键

在《新课标》中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中,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不能只依赖对课本的模仿与记忆,而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讨论才是高效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标》中还明确指出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就是“合作”。所以,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欲望,就必须让学生形成合作的习惯。在此过程中,师生互动是十分必要的方法,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指出教室里任何物体的一个面,让学生说出这个面是一个什么图形。还可以变成让学生之间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拿着事先写好的纸条,上面写着“正方形”纸条的同学站起来说“我是正方形,我的朋友在哪里?”,然后拿着上面画着一个正方形的学生站起来说“你的朋友在这里”。这样不仅让课堂变得不在乏味、枯燥,并且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四、教师给予适当鼓励,正确引导学生寻求合作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应该经常鼓励学生,这样不仅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动力,还会让学生面对数学中难免出现的问题时,积极主动地寻求合作。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的学习形式,学生通过探讨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同时又可以很大地调度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数与代数”的内容时,当学生面对不会算的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和同桌之间进行合作,了解算数时的方法以及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提高合作能力。再如,在学习“认识图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教师提前在做好的卡片上写上各种图形,比如:正方形、长方形等。随后,教师随机抽出一张卡片,在一分钟内,让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开始用纸做出这个图形,最后,做出正确的图形最多的小组获胜。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集体责任感。

五、合作探讨,共同进步

只有将个人的奋斗目标变成群体的奋斗目标,群体通过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最终达到预定的目标,这才是合作学习。在群体成员进步的同时,也要帮助其他成员进步,这才是共同进步。在小学数学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而面对这些问题时,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逐渐的对学习产生厌倦。所以,这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把面对的问题解决了,这样可以极大的调度学生的积极性和对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时,学生有的空间想象力较差,此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最后让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画出正确的图形。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独自思考能力将会大大提升,让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无形中培养出来。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提供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未来,社会竞争会越来越大,竞争意识固然很重要,而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也很重要,教师必须注重此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峰.生本理念下小學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67-68.

[2]凌怡春.论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5):56.

[3]王金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J].教育观察,2018,7(10):126+130.

作者简介:姚兰(1970.11-),女,四川成都人,江苏省仪征市胥浦中心小学一级教师,本科,职称,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中年级合作能力小学数学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